2024-08-19|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湍流中的小人物03】窺探中國最早的家書──黑夫與驚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松〈己亥歲〉

1975年,考古人員在中國湖北江陵雲夢這個地方發現一批古代的墓葬群,經考證,是戰國到秦代之間的墓葬。這些墓葬之中保存大量簡牘,為我們帶來史書所未記載、不同面貌的歷史。由於當地人稱此處為「睡虎地」,因此這批簡牘又被學者稱為「雲夢睡虎地秦簡」。

其中第四號墓穴出土兩封木牘,上面文字的保存相對完整,能夠識別大致內容。經過解讀,是兩封士兵與家人之間的書信,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家書。信中寥寥數百字,卻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家國天下磅礡情懷的背後,藏有無數兒女情長的情感哀思。


秦朝的統一


在解讀書信內容之前,我們要先瞭解士兵所處的時代背景──秦滅六國之戰。

西元前247年,年僅12歲的贏政登上秦王之味。在剿平內部叛變與剷除掌權的呂不韋之後,贏政終於集中王權、開始親政,接著便將目標放向東邊六國,企圖統一天下。

西元前236年,贏政趁趙國攻打燕國之際,發兵攻趙,拉開殲滅列國戰爭的序幕。重挫趙國之後,贏政在西元前231年派兵攻打韓國,俘虜韓王,韓國滅亡。隨後,秦國大軍勢如破竹,分別在西元前229、226、225年滅亡趙國、燕國、魏國。此時東邊六國,僅剩下楚國與齊國。

贏政決定趁勝攻伐楚國,於西元前224年派遣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楚,卻因為輕敵而遭到楚國大將項燕強攻,大敗而還。雖然統一六國的過程因此受阻,但贏政並未因此氣餒。隔年(西元前223年),他改派老將王翦掛帥,並徵調全國軍隊六十萬人伐楚。王翦採取守勢,等待項燕軍隊鬆懈之時再發動突襲,項燕因此戰敗。

之後,秦軍攻入楚國都城壽春、俘虜楚王,楚國滅亡。緊接著,兩年後(西元前221年)秦國再攻齊國,齊國不戰而降。至此,贏政達成一統天下的野心,造就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故事就發生在六國統一戰爭規模最大的伐楚行動中,當時兩位名叫「黑夫」與「驚」的兄弟,是伐楚六十萬大軍的其中一員。

根據文字學家解讀,這兩封書寫在木牘上的信,是黑夫與驚從當時秦軍駐地淮陽寄到他們家鄉安陸的家書(安陸即今天的雲夢,相對位置請見前圖)。他們希望當時在家照顧家人的哥哥「衷」,能夠轉告媽媽兩人一切平安,並請她寄送衣服與錢財到軍中,以維持自己的生活。


以下我們擷取部分文字,來看看當時的家書內容究竟寫了些什麼。

四號墓11號木牘正面節錄:
黑夫、驚敢再拜問(=衷,黑夫與驚的哥哥),母毋恙(沒事)也? 黑夫、驚毋恙也。​......今書(=即)到,母視安陸絲布(便宜),可以為襌裙襦(夏衣)者 ,母必(買)之,令與錢偕來(與錢一同寄來)。其絲布貴,(只)錢來,黑夫自以布(裁縫)。黑夫等直佐(服兵役)淮陽,攻反城久(攻克反城需要很久),傷未可(知曉)也,願母遺黑夫(布、錢)勿少。書到皆為(回信),報必言相家爵來未來(軍功爵位來了沒),告黑夫其未來狀(不來的原因)
四號墓11號木牘反面節錄:
為黑夫、驚多問姑姊、......得毋恙也?......驚多問新負(妻子)、妴得毋恙也?新負勉力視瞻(照顧)丈人,毋與......勉力也。
四號墓6號木牘正面節錄:
驚敢大心(冒昧)問衷,母得毋恙也?……與從軍(從軍之後),與黑夫居,皆毋恙也。……錢、衣,願母幸遣錢五、六百,布謹善者(好的布)毋下(不要少於)二丈五尺。…… 用垣柏錢矣(向垣柏借的錢已用完了)室弗遺(如果家中再不寄錢來的話),即死矣。急急急。 驚多問新負、妴皆得毋恙也?新負勉力視瞻兩老……
四號墓6號木牘正面節錄:
遠家故(因為離家遠)衷教詔妴(拜託衷教育妴),令毋敢遠就若取薪(遠走砍柴),衷令……聞新地城多空不實者(新征服城池的百姓多逃跑一空)且令故民有為不如令者實(令舊地違反法令之人民遷居新地,充實城池)……驚敢大心問姑姐,姑姐子彥得毋恙……? 新地入盜,衷唯毋方行(前往)新地 ,急急急。

從上述木牘,可以看到家書主要內容是向家裡索取錢財與布帛衣物。由於當時秦國法律規定農民需要服兵役,然而在服兵役期間,除了軍服甲冑之外,內衣與個人用品必須自籌,而往往就需要家人協助寄送才行。在漫長的爭戰中,因為戰爭地點遙遠以及書信往返拖延等因素,有時就會導致如信中一般沒錢、沒衣的窘境。

就如6號木牘記載的,驚甚至需要向同袍借錢才得以維生。從「即死矣」、「急急急」就可以看出兩兄弟目前軍旅生活的困頓。也因為未來征戰的不確定性,有可能因為距離過於遙遠而難以聯繫,信中更希望母親寄錢時「勿少」,寧願多寄一些也不要再出現不夠用的問題,

除了索要財物之外,這兩封家書還傳達了一個訊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中,我還活著。

戰國末期的戰爭異常慘烈,甚至有如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降卒者,出征的軍人通常難以返回。因此這些家書往往帶給家人寶貴的希望,減輕等待之人心中的焦灼。同時,在外征戰的兄弟,也迫切想知道家裡一切安好。

兩封信都不斷重複詢問「毋恙也?」,無論是詢問母親,還是哥哥,又或是家鄉的其它親戚,都顯示兩兄弟十分思念身在家鄉的家人。而且,從信中,我們可以發現驚已經成婚,而且似乎有一個孩子「妴」。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驚對於妻子的擔心與情意,以及對於孩子教育的憂慮,因此拜託留守在家裡的哥哥衷幫忙照料提點,讓自己在外征戰沒有後顧之憂。

戰爭是殘酷的,沒有人能預測結局。所以兩兄弟在信中說「攻反城久,傷未可智也」,言下之意是看不到戰爭的盡頭,也許下一個瞬間就已經不在人世間。所以兩兄弟也十分擔心自己先前所立戰功無法傳達到家人身上,因此催促哥哥衷注意「家爵來未來,如果沒有來也要說一下原因。

由此也可見商鞅變法以來所推行的二十等爵制成功推行,憑藉軍功授與爵位與賞賜,且蔭及家人,如此才能讓當時秦國的軍隊之所以能夠所向披靡。


史家觀點:一將功成萬骨枯


黑夫與驚兩兄弟是否成功回到老家安陸與家人同聚呢?

根據考古學家的鑑定,四號墓主人應該就是兩兄弟的哥哥「衷」,這兩封信作為陪葬品放在衷的身旁,可見衷非常珍視這兩封信。我們可以推論,黑夫與驚在戰爭中大概已經身亡,哥哥衷在思念與遺憾之下,最終只能帶著僅存的兩封書信長眠於此,直到兩千年後為後人所發掘。

秦朝統一六國的速度可謂摧枯拉朽,短短十餘年間(相比中國歷史上其他分裂朝代),秦始皇贏政就完成他的霸業,史書上也只記載軍隊的爭戰過程與始皇帝輝煌的人生。然而,正如引言詩句所說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後世的人往往只看到統治階層的權謀斡旋,卻忽略了底層人民的血淚犧牲。

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同時也是統治者的。沒有雲夢簡牘出土,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兩千多年前的基層人民是如何面對戰爭的殘酷。從衷的墓穴形式來看,可以發現衷是有爵位之人。因此可以知道黑夫與驚所立下的戰功卻供養榮耀了家裡,然而兄弟倆大概和多數人一樣,永遠無法回到家與家人團聚了。

如若能夠選擇,他們應該永遠不願走上這條犧牲自我換得榮耀家人的道路吧!



歷史,有家國天下的豪情壯志,也應包含兒女愛人的紙短情長。隨著更多的文物出土,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黑夫與驚的故事,活靈活現地重現在眼前。直至現代,戰爭仍存在於世界某個角落,同樣也有家庭因此擔心在外征戰的兒女,這些兒女面對戰爭時可能也徬徨無助、也同樣思念家衷的人事物、也同樣盼望與家人再相聚。或許,我們更應深思戰爭帶來的影響以及戰爭發動的意義,不要讓家國天下的壯闊情懷淹沒小人物兒女情長的悲劇之聲。



參考資料:

  1. 西漢.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6。
  2. 湖北孝感地區第二期亦工亦農文物考古訓練班,〈雲夢睡虎地十一座秦墓發掘簡報〉,《文物》,第9期(1976年),頁51-64。
  3. 張文立,〈雲夢木牘初探〉。
  4. 臺南極樂寺高祐仁教授文字學課程簡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