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打造第二大腦》有關畫重點的方法和三個常見錯誤&對於閱讀筆記的啟發

raw-image

這一本書作者是提亞戈.佛特 Tiago Forte,是本有關於知識管理的書籍,下面選一些書中觀念,以及寫出給我的心得

累進式摘要

書裡面提到對於筆記的技巧,並且分為幾個層級

第一層次是原始文件筆記,第二層次則是將其中一部分畫成粗體,第三層從粗體中標註色塊,第四層則是對於這一則筆記的摘要

以下是書中的範例


標記重中之重,把未來的你想像成一位要求嚴格、極為忙碌又很不耐煩的顧客,不會有時間去逐頁鑽研細節以找出滄海遺珠

不過並非每個筆記都會這樣進行,作者提到唯有對那些極罕見的真正獨特且有價值的資訊,我才會增添「執行摘要」於筆記的最頂層,而他通常在休息時間或傍晚或周末有閒暇時,或沒有精力做更需要專注的工作時,進行萃取資訊精華的動作

新手常見的三個錯誤

1 過度強調:凸顯過多的重點,筆記應講求「少即是多」,而且如果有必要,你始終能夠回去檢視完整的原始文本,筆記只是幫你在有需要時重新發現最初的資訊來源,經驗法則是不超過不超過上一層的10-20%

2漫無目的強調事情:作者認為標註重點時機,是在準備好創造事務的時候,如果腦中沒有明確目的,可能會投注大量時間卻不清楚能否獲得好結果。

3 把標記重點過度複雜化:無須對每個要點進行分析、詮釋、分類,不但吃力也會阻礙你集中注意力,我們理當憑直覺來分辨哪些筆記內容最有趣、出人意料,或是和當前的專題最息息相關。


心得

其實這部分對於我來說,是對於課外書閱讀筆記有所啟發

一開始我寫閱讀,會想要將書中內容進行摘要和濃縮,如果書裡面有20章節,我就依照這部分進行摘要,後來一段時間後,很多書中內容其實我已知知道了呀,所以改成只對於書中重點內容畫線(電子)或用便利貼(實體)

可是問題來了? 畫重點的時候到底該如何畫線,因為世界上的資訊那麼多,我永遠看不完,所有不知道的我都要畫線嗎? 其實後來更好的方式是,這一則資訊對於我來說,會在哪裡派上用場,也就是目的是什麼,例如創作素材、改善生活、啟發思考等等,就將資訊化為思考和行動

閱讀時候有些目的,會是比較好的,例如看一本健康書籍,我是要知道如何減肥,那麼那些方法就是該畫線地方;如果是時間管理,那畫線就是那些方法,以及如何將方法化成行動,匯出到筆記軟體內之後,最受用的部分可以粗體並轉為行動,有時也會考慮分享一部份內容

如果是知識類型書籍,則會想想看哪些資訊對於我來說是帶給我有啟發的或有趣的或想要分享的,然去進行畫線,第一次畫線通常不用想那麼多,然後匯出到筆記軟體裡面之後,隔幾天可以看看這些筆記,再來從裡面挑選出最有啟發和有趣的部分來進行創作和分享

其實分享的時候,就如同書中提到可以回去看看原始文件,我確實也常常會在創作過程去查看書中原始部分,然後去確認一下作者談這部分的時候有沒有舉出一些案例等等(因為我通常比較少畫線案例),然後再說明時候再引用這個案例(例如這篇文章上面那個案例就不在我的筆記內,是我回去書中查看的時候引用的)

而查看原檔案的時候,我通常會用電子書,會比較方便去看看,然後如果是紙本書,通常我也是會將書中內容有標註便利貼部分,拍照到資料夾裡面,然後去用搜尋功能查看

當然作法還是會有些不同,例如我會通常只會畫一次粗體字,第一次先給自己看的,就方便自己日後回顧和使用,第三和四層真的就很少用到

之後如果要輸出成為文章,就再從粗體字裡面挑一些概念分享,所以就是人人方法有所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吧

當然每個人筆記和閱讀方法可能有差異,但就可以跟大家分享看看,給大家作為參考


有關畫線工具:

好用的Kindle APP,在電腦和手機閱讀和同步筆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