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無論你在哪,努力成為職場的照亮者


無論在求學、職場、娛樂的環境裡,不分歲數,我們仍有無限的成長潛能,

能否保持開放的心傾聽或溫和地打開溝通是了解他人與深入社交的關鍵。






聽著通勤十分鐘最新一集【深刻了解一個人,或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更深層次的看見,被真正的理解】主持人Esther分享了比爾蓋茲的推薦書:How to know a person (深刻認識一個人),講述書中內容時,談起作者將人分成削弱者照亮者的兩種角色,也引發我深刻的省思:


  • 削弱者善於讓人感到自慚形穢、感覺自己渺小,沒人可以看見自己;同時削弱者也認為他人可被利用,而不是可結交的朋友,通常對人抱有成見、也只想得到自己居多。
  • 照亮者總是對他人抱以好奇心,知道該尋找什麼、知道該在洽當的時刻提出適當的問題,也用自己的關懷嘗試照亮他人,讓人感受自己偉大深刻且被尊重、發光發熱著。試著讓人當主角,而不是見證者。
好的溝通是雙向道,而不是單行道。有人提出半成型的想法,另一個人嘗試抓住關鍵點並加以發揮,根據自己經驗提出觀點,讓對方回應。

前公司因為運行方式與文化的關係變動,讓我在工作一年的過程中感覺自己能獲得的成長緩慢,甚至有點停滯,只好選擇離開。(其實還有因當時需承擔主管的情緒…但這又是後話了)

現在待在新的團隊內,面臨著許多心態、執行技術與社交上的挑戰,我時常自省回顧在前一個公司時與現在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定位。

回顧自己當時的成長,除了可貴的執行與實務產品經驗,更重要的是昔日同期的同事們彷彿照亮者,在當時照亮了我、鼓勵我,給予試錯與成長的空間。

很感謝同事主管們所給予的賞識與試錯學習的機會,如今新的環境裡,即便沒人能成為自己的照亮者,也要努力成為自己或他人的照亮者。

年輕時的我只想成為知識淵博的人,隨著年齡增長,我想成為一個完整善良而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能只掌握訊息,對他人也要抱以同情的理解,是真正的理解人生

接續談起社交技巧,除了敞開心扉是先決條件,主持人所提及的一些舉例皆值得我們進一步詢問自己與思考:

  • 怎麼在不破壞關係之下提出反對意見?
  • 如何在適當的時刻暴露自己的弱點?
  • 如何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
  • 如何自然且優雅的結束談話?
  • 如何請求別人原諒/或如何原諒他人?
  • 如何讓別人失望而不傷心?
  • 如何陪伴痛苦的人?
  • 如何在聚會時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被熱情的擁抱?
  • 如何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被人看見能夠促進成長,你看見我、照亮我,我就如花綻放,
如果你看到我的潛力,我也許會在自己的身上看見更大的潛力。
如果你了解我的脆弱,儘管人生多災多難,
我還是可以伸出力量,安然地度過餘生。

人最渴望的莫過於能有人以關愛尊重和接納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上述這些問題,在各式各樣的社群(家庭或社交圈)中都值得時時刻刻問自己,職場也不例外。

隨著時代進步,社群媒體的便利,讓線上的訊息交流取代了實體社交時那樣深切的關心,刺激感取代了親密感。也許在這樣資訊爆炸甚至未來也將不止歇的世代中,如何慢下步調或找尋虛擬與實體社交間的平衡會是一個關鍵議題。


而身為打工仔的我,只期許自己能有更堅毅的心智,能越過自己敏感的情緒,

無論對方如何看待自己,都能更寬心地給予深切的包容理解與勇氣去理解。

相信這有益找到情緒的高我,也有益於維持社交上的和諧關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