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孟若事件:文學貢獻與道德爭議的兩難 24/07/12

我要講啥?喔我要講孟若事件


  有一群人吵著要取消孟若的諾貝爾獎資格。可真有必要因為一個污點而否定她在女性書寫上的貢獻?我雖也不能用完全純真的眼光讀孟若,但轉念一想,以後該用什麼角度讀孟若才是重點。


  孟若講明了她知道實情時為時已晚,她太愛第二任丈夫了。如果小孩在九歲時就告訴她真相,搞不好結果會完全不一樣。但小孩一直到二十五歲才揭露此事,只能說這真是家庭悲劇。但試想那是什麼樣的愛啊,能讓她包容戀童癖的丈夫?我在這裡同時看到了人性的醜陋和光輝,醜在於一個母親對女兒受害的不屑一顧,光輝在於夫妻間的愛竟願掩蓋罪惡。這就是人性,人性很醜惡,正也因為這樣才能有這麼多的光輝。這不就是人性的深度嗎?所有人事物都有缺點,要找神一般的存在請來信上帝。


  用道德制高點要求別人的可有用一樣的標準審視自己?人本無完人,況且孟若有她的苦衷。強硬要求孟若離開相處二十年的丈夫,是哪邊的人沒有人性沒有同理心?


  假設因為某個人有汙點,就從此打壓有關他的一切,世界上還會有符合如此道德高度的經典存在嗎?怎麼不見人嚷嚷著不要看海明威不要看希區考克不要讀Chomsky呢?(欸海明威部分真有人這樣喊,因為他父權)沒有,還一堆人搶著學Chomsky的語言學呢,因為是趨勢好賺錢。


  因為孟若一件醜聞而嚷嚷著取消資格的也太獨斷了,以單一事件試圖打壓她在文學上的貢獻。那些人是在尋求多元尋求少數族群認同而不是專注在作品本身的深度及美學上。他們可以因為某某作者某某藝術家符合他們的價值觀就把他捧上浪頭,但也能因為某作者某藝術家做出了不符合他們價值觀的事所以打進地獄。二十年前羅琳是進步開放自由派,二十年後羅琳是打壓有色人種的白人女性跟不認同變性人的法西斯。


  這就是著重認同而非深度和美學後果,他們的世界沒有一件事是永恆的,當然也沒有美沒有真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