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騎走淡蘭】淡蘭北路一日單攻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raw-image

淡蘭北路一日騎走

淡蘭古道可分為北、中、南三路,北路遍布於台灣東北部丘陵地域,路網錯綜複雜,可組合成多種走法。在分別走完淡蘭北路官道2條主要路線及一條連結線後,再重新把這些路線做一次消化整理,利用現有的交通及在地資源,濃縮為可以結合鐵道、鐵馬及健行的一日淡蘭古道長程騎走行程,由新北靜謐純樸的鄉村小鎮,翻山越嶺到東北角澳底,再吹著海風騎乘自行車飽覽東北角海岸風光,最後穿越舊草嶺隧道抵達宜蘭石城,完成一日淡蘭的夢幻行程。

徒步健行

自行車馳騁

鐵道接駁

行程規劃

07:00板橋(共乘)→牡丹車站→淡蘭北路健行(燦光燦&楊廷理)→13:10雞母嶺福安廟(換騎自行車)→吳沙故居→黑白毛海鮮(午餐50分)→草嶺舊隧道北口→草嶺舊隧道至石城來回→還車步行至福隆→區間車返回牡丹(賦歸)

台鐵宜蘭線在牡丹至雙溪間的「牡丹坡」為坡度最大的路段,牡丹車站為了降緩火車行駛的坡度,特別設計「半月型岸式月台」與「120度大彎道」,為著名鐵路攝影景點

漫步鄉間小鎮

一早8點15分大伙分乘三部車來到牡丹車站起登,由車站至燦光寮古道登山口要踢一段鄉間小路,其間會經過牡丹國小,十三層營地、三貂親水公園等景點。

靜謐的牡丹社區

牡丹國小

牡丹溪

十三層營地

貂山古道登山口

官道上的珍貴遺跡(汛塘、鋪遞、石厝及埤塘)

續行走訪燦光寮古道及楊廷理古道,為淡蘭路網中歷史最久遠的路線之一,至少可追溯至三百年前,為噶瑪蘭廳與淡水廳之間公文往來的傳遞官道,沿途設有汛塘(清朝最基層的軍事單位)及舖遞(清朝傳送公文的郵遞站),還有在古道重要叉路口形成的柑仔店與奉茶文化。此外,因此處丘稜地形成的散村文化、古老石厝及梯田景觀等,都必須慢下腳步、細心觀察,才能在荒煙蔓草中發覺這些遺址。

清澈的牡丹溪

廢棄抽水站

舊水壩遺址眺望牡丹溪

棄置在路旁的馬達

燦光寮古道與楊廷理古道叉路口

古老厝地

燦光寮舖跡(同時兼具汛塘及鋪遞的軍事基地)

古道有幾處越溪處,清澈的溪流讓古道充滿活力及生機。

林蔭濃密,適合夏季前往

一路沿溪而行,清涼舒爽

黃吉祠(從結構外表來判斷,黃吉祠屋脊是平的屬陰廟;一般的土地公廟,屬於陽廟,屋脊結構會微翹)

簡家古厝(燦光寮12號)

淡蘭古道代表性物種~雙扇蕨(是侏儸紀時代前就存在的古老蕨類)

突破芒草區看見福隆海岸

雞母嶺眺望東北角海岸

雞母嶺

楊廷理古道雞母嶺段附近美麗的埤塘(由於此處旱季雨季分明,先民為了避免旱季時無水可用,都會在山谷間築壩或挖掘埤塘蓄水)

單車練習曲

抵達雞母嶺福安廟後,換上風火輪馳騁在澳底至福隆的鄉間小路,在甫結束一段辛苦山行之後,乘風飛揚漫遊走訪古三貂港澳底、吳沙故居,並造訪百年古廟仁和宮,瞭解先民的宗教與生活。沿途欣賞雪山尾稜的綿延山色,及東北角海岸風光,令人暢快不已。

福安廟

行前特地找到貢寮地區貨運車協助載運在草嶺隧道租借之自行車至福安宮

騎乘在雙澳公路上

貢寮文史工作者吳老師依據清朝地籍資料,推斷此涼亭至溪邊的腹地即為吳沙故居地

中午來到澳底最有名的黑白毛大啖現撈海鮮(休息一下)

飄洋過海的馬祖婆

澳底最早是噶瑪蘭族聚集地,大約在清乾隆38年(1773年)有福建漳州人吳沙來淡水基隆經商,跟原住民族社熟稔之後,率領閩、客移民逐步往宜蘭平原拓墾,澳底終也為漢人領地。相傳有一天,原住民和漢人居民婦女,同時在火炎山附近海岸的岩隙中發現一尊媽祖神像,大家該知道媽祖信仰起於福湄洲,澳底又靠海,民眾認為此一神像是飄洋過海而來的,從此這尊神像就被供奉在仁和宮,至今已超過150年歷史。

仁和宮是澳底當地的信仰中心,清末漳派廟宇設計大師陳應彬的作品,也是明治28年(光緒21年,1895)5月31日,日軍登陸統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登陸後的臨時行館。

仁和宮主殿的八卦藻井是陳應彬大師(清光緒年間台灣木匠大師)的作品

龍柱旁的小龍柱為出食台(可放飯食供孤魂解飢)

東北角的特色飲品-石花凍(仁和宮對面阿松檳榔賣的最好喝,感謝新伙伴冠吟請客)

由澳底至福隆的濱海公路

原本計劃順道造訪田寮洋溼地,所以走濱海公路至福隆,惟此段公路除有大車來往,較為危險外,途中還上下起伏不斷,騎起來頗為費力,最後因部分自行車變速有問題,取消溼地行程(下次再來,還是騎鹽寮自行車道至福隆龍門營地,風景較為優美)

以下為2019年參加雲天道長二日長程騎走行程的路線

鹽寮海岸(日本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大軍由此登陸)

鹽寮自行車道

雙溪河岸風光

龍門吊橋

福隆自行車道

穿越時空

舊草嶺隧道就是台灣民謠中「丟丟銅」歌曲裡提到的「火車山洞」,這個隧道在日治大正10~13年建造(西元1921~1924年),是當時台灣最長的隧道(全長2,166公尺),此隧道的貫通對北宜交通開發史佔有重要地位。在這座隧道還沒打通之前,宜蘭線的鐵路分成兩段,由北到南只能通車到貢寮,由南往北只能通車到大里,直到這座隧道打通之後,整個宜蘭線的鐵路才全線貫通。我們在炙熱的天氣下,進入涼爽的隧道,全身通體舒暢,從百年山徑到現代化的鐵道工程,在時空交錯下,來到宜蘭石城,完成淡蘭北路一日騎走。

舊草嶺隧道北口(福隆端)

舊草嶺隧道

隧道內新北與宜蘭交界

賀來佐賀太郎大正十一(1922)年五月所題:白雲飛處

看見龜山島

完成一日淡蘭長程騎走

折返北口還車,再步行至福隆火車站搭區間車返回牡丹車站開車賦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traybird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