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主治醫師到住院總醫師:我為何選擇重返起點?

    目前的我,是一位住院總醫師

    我是一位執業了十年以上的犬貓臨床獸醫師,通常這樣的資歷,已經是一位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了,怎麼還在當住院總醫師呢?

    本科畢業、考取證書的我,取得執照後就投入地方臨床醫院,進行犬貓診療經驗的累積。

    前幾年也算順利,遇到的病例,總是有資深的獸醫師可以詢問,不會的病例就看書查找資料。就跟所有的實習醫師一樣,總是認為自己有太多知識還不夠充足,這段期間遇到病例就充分的筆記學習、跟診、進行治療。

    直到升級到主治醫師,漸漸的發現自己有時候並無法準確的回覆飼主的疑問,發現雙方對於疾病的認知落差不小,強烈地認為自己需要加強溝通的技巧、怎麼正確的表達醫療計畫和風險。面對重症的病患、焦慮的飼主、悲傷哭泣的飼主、情緒強烈的飼主…該用什麼樣的說詞和處理態度?以上在以前獸醫師的學程裡並沒有阿!

    目前的臨床獸醫師領域中,一位臨床獸醫師的溝通技法和執業術,學習來源大多是仰賴「畢業後就職的臨床醫院的教學和指導」,如果是沒有經驗的獸醫師,大多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成長和學習,才能上診療台進行看診和治療。

    大學時期,學校提供的教學資源,仍有些是屬於見習型態,並沒有太多穩扎穩打的實行經驗,類似於「見習醫學生」,請參考以下關於 醫師v.s獸醫師的養成制度差異。


    醫師的養成制度

    然而,在人醫的領域中,一位醫師的養成制度,大致可以分成:

    1. 醫學系學生(大一到大四) :4年
      <大四暑假:第一階段國考>
    2. clerk見習醫學生(大五大六) :2年
      <大六畢業後:第二階段國考+含OSCE臨床技能測驗,取得醫師證書>
    3. 不分科住院醫師(post graduate year, PGY) :2年 (舊制1年)
    4. 住院醫師(resident, R):4-6年 (分科的開始)
    5. 總醫師(chief resident, CR)
    6. 主治醫師(visiting staff, VS)

    總共加起來,大概需要12至15年的時間。


    獸醫師的養成制度

    獸醫畢業後的就業賽道非常多樣,除了進行犬貓、嚙齒類、特殊寵物臨床診療以外,也可以選擇進行經濟動物(雞牛羊豬魚)的診療,或是屠檢獸醫、野生動物獸醫…等等。

    而單就小動物臨床的獸醫師,目前的制度是:

    1. 獸醫學系學生(大一到大四) :4年
    2. clerk見習醫學生(大五) :1年
      <大五畢業後:國考,取得獸醫師證書>

    取得證書後,就可以向地方工會申請執照,進入臨床診療的世界。

    後續類似於人醫的「不分科住院醫師」之後的訓練,都是依照職場內的教育訓練完成。

    因此,相較於人醫,更容易出現:因為診療機構規模、診療數量、制度的差異,造成醫師養成訓練品質參差不齊的現象


    急診動物醫院

    我在升任主治醫師大約四年後,進入規模較大的24小時夜間急診動物醫院,處理的病例越來越複雜,這些動物們通常需要頻繁的看守和數值監控,並且需要足夠專業的醫師即刻作出醫療決策。

    也因為急重症的高風險和高昂的醫療花費,若是沒有經歷過急診的飼主,在醫療花費和期望上,與真實層面或多或少有些認知上的差異,常常造成衝突和對立,但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在急診醫院的前兩年,我深刻認知到急診動物醫院需要的醫療能量,與團隊合作的品質,重要性遠比小規模的日間看診動物醫院,還要多得多。


    急診動物醫院的兩大課題

    「妥善配置醫療能量」與「團隊合作的品質」,其中牽涉到非常多的能力基礎,首當其衝遇到的問題,就是溝通問題

    團隊成員如果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容易造成「事情沒有妥善處理或是不敢處理、總是有人會不按照統一的做法、頂嘴管不動、討價還價、鑽制度漏洞、好的員工留不住、派系分裂、愛請假、一有風吹草動就人心惶惶…等等」問題。

    這種情況不旦無法發揮團隊成員的能力,還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消耗,在急診動物醫院這樣高壓力、高勞動的工作環境中,真的不可不重視。

    另外「妥善配置醫療能量」的問題,將在後續的文章中做進一步討論。


    轉往教學型獸醫

    以上的問題,真實地發生在我的眼前,並且不停的重演,促使我不停地思考:怎麼樣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於是我在六年前跟院長申請,從主治醫師改為轉任住院總醫師,並且兼任部分行政事務:推動「住院醫師訓練與考核模組」「院內SOP標準作業流程」「定期會議討論提案」「春節期間資源配置專案」,以上提案很幸運受到院長和副院長的支持,到目前為止仍然持續穩定的執行,並且成為員工就職的參考依據之一。

    「住院醫師訓練考核與模組」成為院內好幾位主治醫師的經歷,並且塑造了一種經驗傳承的制度和風氣,是目前的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樂於持續優化的項目。院內不管是主治醫師或是住院醫師,都願意不藏私的傾囊相授和提供幫忙(在能力所及內),是我感受到最喜歡的醫師文化。

    然而,我也清楚的知道,制度與模組,需要時間的推演和優化,隨著社會風氣和意識抬頭,每個時期會有不一樣的教學需求。

    在近期一項院內醫師問卷調查結果中指出:病理討論和實戰經驗、醫病關係管理、溝通技巧和情商培訓、心理健康與壓力管理…都是目前住院醫師們感到缺乏和需要指引的方向。


    獸醫師的心理壓力需要被重視

    國外一項統計指出獸醫師的自殺率為一般民眾的2-4倍,國內也有收容所獸醫師自殺的事件,一些報導指出高達六成以上的獸醫師都曾尋求心理健康幫助。

    以上是外部統計的結果,而身歷其境的獸醫師我們,心裡都知道這些報導絕非謠傳,真實情況或許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是在急診動物醫院的獸醫師,更頻繁的面對體力和心理壓力的挑戰:與飼主溝通醫療期望與高昂醫藥費的過程、在關鍵時刻與死神拔河的過程、承受醫療結果不如預期被網路炎上的過程、團隊成員無法體諒的溝通挫折、醫療糾紛的情緒壓力和處理過程、追討醫療費無果反覆諮詢法律的過程…


    我的行動


    推動「臨床獸醫師的訓練技巧和經驗分享計畫」:建構完整支持系統、良善的分享制度。

    是我心中的理想與願景,所以創立了黑馬獸醫這個品牌,希望內容和知識的傳遞,可以產生一點點影響力,為獸醫師的環境提供更好發展力量。

    主要提供:基礎住院醫師教程、教練式領導、建立病例討論和實戰經驗系統、醫病關係管理、溝通技巧和情商培訓、心理健康與壓力管理為主。深入探討與經驗累積和傳承,希望能為小動物臨床的工作人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全文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