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後求職框架,看現代版的「緣木求魚」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個發生在三月時候的事情。

前思後想不知道該不該寫,怕有一天會自打嘴巴 🤦‍♀️

但如果小日記最大的作用是「陪伴自己」

記錄下自己持續改變的想法,或許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開始 Gap Year 的時候

身邊總有人時不時會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去工作呀?」

這題對我來說不算地雷,畢竟我自己也會問自己這題

而我也總回說「農曆年後吧!」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暖花開的時候


時間快轉到三月份,我開始面對「該找工作了」這件事

我打開五花八門的求職網

找到一份「任務型專案管理」的職缺

感覺很適合十八般武藝,通才型的我


我信心滿滿的寄出了履歷表

也隨後完成系統自動發出的問卷和 30 分鐘測驗題

本想著邊多做準備,邊等下一步通知

卻在當天晚上,猝不及防的收到了公版的婉拒信,even 面試的機會都還沒有!


內心上演了悲傷五步驟,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

我故作鎮定的跟寶熊(我先生)提到這個資訊

畢竟我才剛活靈活現的公告我送出第一份履歷了


隔天我們開車回台北的路上

坐在副駕駛座的我,看起來還沒跑完五步驟

依然無法「接受」這個事情

我充滿疑問地問寶熊「我想不懂,為什麼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呢?」

我甚至覺得這個職缺是為我量身打造的


我們抽絲剝繭了履歷、Cover Letter、小測驗,應該都沒問題

但到了「問卷」時,有個題目成為了卡點


這題沒有什麼特別

→ 您的職涯目標和人生目標是什麼?為什麼定這些目標?


🎓 職涯目標上,我提到了我想要「work smart,成為企業裡的關鍵槓桿」。相對於過去的通才 (蠻多是土法煉鋼),希望可以鎖定領域建立自己的 know-how,從凡事親力親為的角色,成為更關鍵的槓桿。

🎨 人生目標則是,我希望讓我的「左右腦都持續發光」,延續 Gap Year 大量的繪畫、音樂、寫文與創作能量,在享受職場的速度與效能同時,仍可以達成階段性的藝術里程 (如畫展),積極活出獨有的綜合光彩。

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個回答是「焠鍊後的我」。我信心滿滿。


寶熊愣了一下,在公司也有面試人經驗的他,覺得這個回答有點奇怪。

「不好意思我打斷一下」。我知道他嘗試溫柔的說,「就公司立場來看,這個回答讓人覺得有點危險」


寶熊覺得第一題有點太表明自己不做手腳工,只要做管理職;第二題則有點太天馬行空,看不出與職場的關聯性。

「老實說,看到這個回答,若我們是朋友,我會覺得這個人很酷。但若是履歷求職,主管可能不太敢用這樣的人」


寶熊當下還說了很多很多。盡可能客觀的跟我分析企業出發的需求。

老實說,這些道理我不會不知道,畢竟我當初我也做過很多人資相關事情。


但當下的我充滿憤怒,握緊拳頭在空中揮舞。

「為什麼?我為什麼不能這樣寫?這就是現在的我!不這樣寫就是昧著良心!」我提高音量。

「我沒有說你不能寫真心話。至少換句話說,寫出這樣對公司的幫助」辛苦寶熊一邊開車,一邊嘗試要跟我解釋。


來回唇槍舌戰,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下來。這場討論也在靜默中劃下句點,沒有結論,只有我滿滿的不甘心。



隔了幾天,我在一本書上竟意外找到了解答。

作者在經歷了職場一路努力爬升,最終情緒崩潰開啟療癒之路後 (Yes. Just like me)

在書本的最後一章,淡淡的寫了一句

「或許,我現在想要的東西,不是能從職場中獲得的」


轟隆一聲,一道閃電打下,我豁然開朗。

或許,那些我堅持的事情沒有什麼對不對,只是我找錯地方了!


小時候學到「緣木求魚」這個成語時,我覺得很瞎,到底誰會在樹上抓魚呢?

恍惚之間,現在的我,也做了同樣的事。


於是,我兩手一攤,放下了「年後求職」的框架,繼續了這場 Gap Year 的探索到現在了!


後記:時隔兩個月總算下筆寫完這個故事,好怕一個月後就回去職場被啪啪打臉😂 但或許,這不是一個 0 或 1 問題。最近在看一本書 Good Enough Work (夠好的工作),提出讓工作的角色成為一個剛好的存在 (而不是自我價值、薪水、Title…通通包)。若能順應調整期待值,或許就能寫出不違內心真實;卻也符合職場需要的回答 💪🏻 0 和 1 中間,也可以開展無限個小數點。


raw-image


---

*書寫之路漫漫長,若文字有帶給你些些感觸,歡迎多留言跟我互動呦💛

#用書寫陪伴自己的三十歲 No.21

14會員
23內容數
過去是個完美主義的急驚風工作狂。一次情緒大爆炸,開始了心理諮商的內在探索。2023 離開了職場,踏上一個人的歐洲旅行。目前 Gap Year 持續中,嘗試透過文字、烘焙與繪畫激活右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uma 寫日記 的其他內容
那班雨天沒搭上的高鐵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來我們都還在路上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餘震不斷下的生活隨筆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從澳洲度假打工畢業17年後...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在激辯到國外當台勞,是愚蠢還是成長。從一開始的樂於分享,到後來選擇默默傾聽微笑。 因為我終於發現,當一個人選擇急於批判一件未曾經歷的事,他就永遠把自己限在既有思維裡,即使我們告訴他再多,也無法改變他的世界一絲一毫。 2004年澳洲首次開放台灣人到澳洲度假打工,我在2007年
Thumbnail
avatar
豬醫師黃君
2024-06-04
從愛迪達到Nike 德國足協70年後更換裝備供應商從2027年起,德國國家足球隊將穿著Nike的球衣,而不是愛迪達。綠黨經濟部長哈貝克批評此一決定,德國足球協會DFB則為自己辯護。 這是一個轉捩點:70 多年後,德國足球協會 (DFB) 首次放棄其供應商,轉而使用美國巨頭Nike。
Thumbnail
avatar
ykhuang
2024-04-29
Gmail:從沒人相信的愚人節消息,到 20 年後十億人都在用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 Gmail 如何誕生?初期是透過什麼方法爆紅?它提供的價值又是什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Gmail 在今年愚人節迎來 20 週年,身為電子報作者自然覺得有趣,蠻好奇這樣的產品是如何誕生的,而且
Thumbnail
avatar
VK
2024-04-08
【離開台大數學系7年後,仍然留在我心裡,支持我持續從事研究工作的3個重要體悟】在台大數學系的日子,奠定了我人生的做事原則與方向。 我在2010年進入台大數學系就讀,2016年從台大應用數學所畢業。 現在2023年,離開台大數學系也進入了第7年,我發現仍然有3個重要體悟,一直存在我心中,支持我持續從事研究工作: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6-26
【從事研究工作16年後,才深刻領悟的1個關鍵心態(與3個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從事研究相關的活動已經超過16年。 但有個關鍵心態卻是最近才領悟的: 要以將研究成果整理成一個「套件 (Package)」的心態來做研究。 有了套件,這樣在與他人分享時,才能更加便利,也能在社交場合投入更多的資本。以下是我們可以從中獲益的幾個方面: 轉化1 - 提升作家思維: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套件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4-19
【市場觀察】年後轉職潮要來了!3張圖帶你看:哪些產業薪資漲最兇?誰從來不漲薪?最高薪前10名是誰?逢新年過後,是許多工作者期盼的年後轉職潮。大家都期望,新的一年不再委屈,並找到夢寐以求的理想工作。 事實上,我們從產業薪資成長、人才供需,能夠看出目前產業發展的輪廓和動向。趁年後轉職潮,筆者去主計處抓了各行各業十年薪資走勢。幫大家整理,近十年薪資漲幅最大/最少前十名,以及台灣十大高薪產業。
Thumbnail
avatar
羊羽的財經備忘錄
2023-01-23
【職場讀書人選書】從年長者的「性」 看見慾望背後的情緒與需求—《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對於一般台灣民眾而言,「性」從來都令人難以啟齒,儘管偶爾會出現過度誇大的性能力話題,對於「性」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是一知半解。然而,比起行為本身,「性」同時建構在一個人如何面對關係的基礎上,甚至能夠反映當下的心理狀態,因此如何正視「性」的意義,或許是所有不分年齡層的人,都必須開始學習的重點課題。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10-01
年後轉職不需要屈就,求職先從認識自己開始《你可以不遷就》最近有不少人看了《斜槓青年》後來問我,要怎麼樣才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剛好最近看到這本《你可以不遷就》,就速速翻完來跟各位分享一下觀後感
Thumbnail
avatar
NeKo嗚喵
2019-12-19
《教養從餐桌上開始》讀後:從年夜飯談餐桌上的親子教養最近看到台灣食品營養界的先驅、白小良博士寫的《教養從餐桌上開始》,其中有個章節提到透過團圓吃飯來分享食物對家人長輩的祝福,不禁讓人想起小時候期待年夜飯的場景。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9-02-05
10月9日:當目睹同倉囚友服刑兩年以後,明天正式出獄天氣轉涼,終於入秋,壁屋監獄位於山上較高的位置(清水灣道),潮濕也是少不免, 不過傍晚時份有陣陣強風吹過,還是害怕著涼,平日只穿「藍燈籠」底衫睡覺,今晚穿多 一件面衫瞓會好一點,無他,在外面若不舒服,
Thumbnail
avatar
黃之鋒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