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到「議論文」,學生直覺的反應就是「好難!」,但說穿了:
議論是來自於抱怨,從小孩到大人都會抱怨。只要在抱怨之上,增加多元觀點的檢視、分析,並提出具體建議,甚至是願景,那就搖身一變成為議論了。
前不久的「白飯之亂」,事件肇因於消費者在Google評論的一顆星負評。為此,我設計了一份〈評論表單〉,帶領學生透過多元視角分析事件,寫出盡可能客觀公正的評論。
這個學期,我再度將這堂課搬到課堂上,請學生根據校園生活的經驗,找尋評論對象,並運用評論表單進行探討,寫出一篇議論文。畢竟校園是學生僅次於家庭最熟悉的環境,有許多題材得以發揮。在校園當中,包含校園活動、規定、設施、課程和人物……等幾大類,都可以從中找到評論對象。
我開放讓孩子找尋題材後,出乎我意料之外,他們幾乎不到一分鐘就想到要評論什麼對象,看來平常累積了許多不滿。經過統計,評論對象的前三名依序是:
學生找尋評論對象的依據多半是出自於對這個對象的不滿或反感,我開放他們口頭分享後,班上瞬間成為批鬥大會,紛紛大吐苦水。
然而,真正的考驗來了,在〈評論表單〉上,不能只有抱怨,必須提出具體的建議;此外,還得列出其他評分項目來評比,才夠全面。我要求學生,至少找到三個評比項目,如果想不到評比項目,我會提供協助幫他想。以下圖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