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1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並非擁有什麼,就不會生病,也不代表你的人生就一帆風順。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01_患者莉娜的故事


第一集觀看心得,單純用自己的角度去觀看、分享~

以下有雷,有劇透

多恩是個待在內科3年的護理師,

因為被建議轉調精神科後,開啟了在精神科病房的故事。

第一集的故事主角是吳莉娜,是一位患有雙相情緒障礙症的患者。

雙相情感障礙,是同時具有狂躁症抑鬱症的狀況。

補充來自台北醫院的衛教知識

定義:

雙向情緒障礙症包括情緒特別高昂的「躁期」及情緒特別低落的「鬱期」,

兩者可交替輪流出現或單獨出現,之間為完全正常的「緩解期」。

症狀:

1.躁病:在清楚的一段時間內,異常且持續的具有高昂的,開闊的,或易怒的心情

2.鬱病:病人在連續至少二星期內幾乎每天持續存在憂鬱的、悲傷的、無望的、沮喪的或掉到谷底的情緒。


吳莉娜是多恩第一個照顧的患者,

稍稍破題,多恩是個非常善於傾聽人與患者共情的角色。

當莉娜得知需要住院、無法辦法出院時,

莉娜告知多恩,其實母親把她送進精神病院,是為了阻止她與戀人相愛。而多恩也將莉娜所說的故事告知護士長、醫生,接著才有後續醫生、護士長與病患家屬(媽媽)的對話,才得知一切只是莉娜的想像


多恩再次見到莉娜時,

很直接的說出:「這是妳的錯覺...。」


在精神病的世界,不要對精神患者說實話,讓他們認清現實是禁忌,
正因為現實世界與內心有所落差,才會產生精神上的拉扯與變化。


這句話激起莉娜的憤怒,

賞了多恩一巴掌後,跑了出去...

接著開啟脫起衣服,進入舞蹈的虛擬世界。


我覺得接下來這段畫面很有寓意

在躁症發作時,用煙霧手法去呈現一個從具體的實像,慢慢變成一團霧,從腳底冒起的煙霧,到最後整個人呈現半煙霧狀態,

黑暗與光霧的對比,且用綠色加強一種恐怖驚悚的狀態。煙霧代表著一種模糊、不清楚、不知道自己是誰的轉化。


而莉娜持續舞蹈著自己的身體,這過程中一直不斷有聲音出現

:「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你學歷好,老公也好,真的嫁對人了」

:「你什麼都不缺,你媽都幫你打點好了」

:「莉娜,如果我能過得像你一樣,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丈夫是法官,家務都是幫傭在做」

:「你買車了?又是你媽買給你的?」

:「吳莉娜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國家」

:「你有甚麼好擔心的?你擁有一切不是嗎?」


:「莉娜你最近都一個人呢?發生什麼事了?」

:「你瘋了嗎?」

:「你可以放心告訴我,什麼事我都會聽你說的」

:「你要丟下老公跟孩子嗎?」


(被關在監獄的自己,象徵失去了自由。)

:「我的乖莉娜,你為什麼要這樣?

別擔心一切都會好轉的,你只是短暫做了個夢」


這些全部都是莉娜腦海中的聲音,

當她向外求助的時候,得到的全是這樣的回覆。

全是否定句,認為你已經擁有了一切,

所以不能擁有自己的情緒與抱怨的權力。


而幸福的基準點是什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以為他只是說一句無傷大雅的話,卻不知道自己的話會傷到對方。

很多人以為自己羨慕對方的人生,如果角色對換成自己就會過得很幸福,

那是因為你不曾體驗過被操控的人生,不知道背後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即使換位思考,你也永遠無法體會當事人的心情與痛苦,

一樣人事物環境下的痛苦,每個人承受能力與認知不同。


回到現實,看似迎來一點光明,我很喜歡這幾張畫面的表情轉折,

莉娜的表情是悲傷與解脫笑容重疊,而多恩則是愣住(驚嚇、呆滯),對於眼前的一切。

一連串的發生,對於見怪不怪的精神病房資深護理師

:「不要光聽患者的話,要先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

:「如果你用否定對方的語氣跟妄想症患者說話,

患者會突然變得有攻擊性。」


不要試圖喚醒一個正在睡覺的人,或者是一頭野獸。



發病後,病房被轉移到防護區,

這時候畫面更加陰暗,且不知道是刻意,還是剛好,上方的景觀窗外面正下著雨。



由於入院需要家屬簽核,

這段是莉娜老公聽完醫生說完莉娜的狀況後,簽完名離開的畫面,吳莉娜母親追上去,角色的心境在這裡轉換為一種卑微的狀態,哀求、懇求對方原諒自己女兒的語氣,以及稱呼的改變,從鄭女婿,變成鄭法官。


因為沒有特別描述父親角色,不曉得母親在家裡地位,雖然前面一直鋪陳許多關於莉娜家境非常好的對話,再加上能與法官聯姻,推測女方的背景不差?但在這段,真的能感受到女性在男性面前的地位相對低上不少。也許跟韓國文化有很大關係。



我很喜歡這一幕,每個人在人生的關卡與脆弱、低潮的時刻,其實特別需要有人在身邊陪伴自己、接住自己,有個人可以說話,來自身邊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而莉娜身邊恰好沒有這樣的人...


色調部分,

仔細看,除了在醫院是綠色系為主,在家的場合,有多恩在的畫面,與朋友互動的畫面,幾乎是暖色系的畫面。



我也很喜歡這段,多恩向阿長傾訴自己的想法,表示希望幫助莉娜。

多恩:「她似乎一直都無法拒絕媽媽的要求(自言自語)」


多恩:「阿長,莉娜這邊,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嗎?

在內科,我只要把藥給患者,他們就會好起來

但對於這裡的患者,我不太知道能提供什麼協助。」


護理師長:「是阿!這並不容易。怎麼做才對?該為他們做些什麼?」


在這裡阿長並沒有直接給予多恩答案,

而是再重複一遍多恩的問題,雖然沒學過相關的助人語詞,但我認為重複複誦對方意思,不給予答案,而是帶著多恩一起尋求答案這點很棒。


幫助一個人成長的最好方式,不是告訴對方答案,而是陪著對方一起探索答案。


護理師長:「那我們先問問莉娜的想法吧?

問看看什麼最讓她難受?就從這裡開始吧!」


戲劇中,其實不斷地用明亮昏暗色調對比護理師與患者的心境

當一個人內心世界是灰暗的,他眼前所看到的皆是烏雲密布的畫面。


莉娜:「現在就算好起來有什麼用?反正我的處境也不會有所改變」


這段有自我暗示,什麼都不會改變,然後我又會發病。

現實生活中不乏限制信念的人,將自己受限在受苦的環境,

而告訴自己無法離開,我沒有選擇,我只能這樣。



護理師長:「任何人都會生病,治療期的確也可能會延長。

你也知道,天亮前的那一刻總是最漆黑。

不過有件事是肯定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還是病人

怎麼可能永遠都是黑夜呢?很快就會迎來清晨的。」



莉娜:「你覺得,清晨也會來到我面前嗎?」



護理師長:「如果你準備好迎接清晨的話,

我們的作用只是讓患者心底泛起漣漪而已,

至於漣漪的波動會往哪裡去,到達哪裡,這大概就取決於患者本身了」



這是很近期聽到的一句話:「當你憂鬱的時候,去玩一場水上遊戲,就不會憂鬱了。」

我問對方:「你說的是心情上的憂鬱?還是身體上?

身體上的憂鬱,並不是靠一次的水上遊戲就能治癒,他是需要進入藥物治療。那是一種大腦生病...」


生活上仍有一些是沒有病識感的,對於精神病認知不多。即使最常聽見的憂鬱症,都還是會有人認為是想太多只要想開就好,或者做些什麼努力就可以不再憂鬱,但心情上短暫憂鬱與進入身體生病狀態是完全不一樣。一個憂鬱症患者,在生活中某種程度就是太過努力的符合社會上的價值、他人期待,與自我的真實拉扯中,逐漸喪失自己,再過度的壓抑中,讓大腦逐漸生病。


同場對話的另一個人說出的一句話:「真正想死的人,是無聲無息的。而不是嘴裡嚷嚷著,那更多的只是一種痛苦的求助,不是真的想死。」


這是來自一位家人生病有些精神病狀況的患者家屬說出的話,他的眼神與幾乎與莉娜有些相同,看似已麻木的神情,泛起紅框的雙眼,卻像是訴說著抑制不住的痛苦,是一種身心上的煎熬。

算是離題了,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唯一不要入戲的,就是他人的戲裡。


這個故事案例用給予女兒最好的水果(葡萄)、最好的生活物質(衣服、車子)、包括身邊朋友與丈夫。

可是幸福的本質是什麼?每個人認知不同。

也許沒有人一開始就懂得愛,每個人都是在互動中,逐漸理解對方的需求,才慢慢給予對方想要的,而非你認為最好的,卻不是對方要的,那反而是一種無形壓力。所以理解自己,學會表達,堅定自己的立場,即使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你也要學會從自己身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力量。


這個畫面很有趣,麗娜打開冰箱那刻,看著冰箱的水果盒(葡萄)發呆,更像是看著深藏在自己內心的盒子,她知道裡面藏著自己所有的不喜歡。


而剛好這時,多恩來提醒:「你媽媽來看你了,這次也帶了葡萄來。」


勇氣,看似是外在人事物給予你的,
但其實真正下定決心面對的人是你,
是你擁有了勇氣,才擁有了身邊的人來點醒你。


就像護士長說的:「我們的作用只是讓患者心底泛起漣漪而已,至於漣漪的波動會往哪裡去,到達哪裡,這大概就取決於患者本身了。」


反抗是需要下定決心,需要耗盡所有的力氣。

莉娜:「我說過多少次我討厭葡萄?

媽你為什麼要這樣?

為什麼要這樣讓我無法呼吸?

我失去了我自己

不對

我從來沒擁有過我自己

我是誰

我這輩子都在做你叫我做的事

我的衣服和朋友都是你挑選過的。」


小小岔題,

莉娜媽媽安排的朋友層次都並不高...都是一些諂媚、善妒的朋友。

在這段的控制慾描述中,以及更前半段從叫鄭女婿變成鄭法官那卑微的轉換,不知道為什麼看見他媽媽骨子裡有一點不自信,需要透過這樣方式獲得外界的認同,包含控制自己的女兒,滿足自己的私慾,讓女兒活成自己想像的社會期待。



莉娜:「結婚也是照你安排的

我能過優渥的生活,我想都要歸功於你,所以一直忍著。

因為你說只要照你說的去做,大家都會羨慕我,我會很幸福。」


(為什麼要讓人羨慕呢?這是一個很好思考的議題)


莉娜:「可是媽媽,

為什麼我會病成這樣?

為什麼我會這麼不幸?」


莉娜媽媽:「我做的那些,全都是為了你好,你對我來說有多重要。」

(這大概是一些亞洲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最高的情勒境界)


莉娜:「我43歲了,但我連一杯咖啡都不能自己點

我連自己想吃什麼都不知道!

我活到這個年紀,卻變成了簡單的事都不會做的白癡!

你知道好笑的是什麼嗎?

當我脫光衣服開始跳舞的時候,

是我打從出生以來最幸福的時刻,

人們對我指指點點,說我是瘋婆子那瞬間,

是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真的在呼吸,

我跟你在一起時,一點都不幸福。」

其實我也覺得莉娜跳舞的這段,有活出她自己的模樣,自由自在的像鳥兒一樣飛翔。


莉娜媽媽:「只要你能好起來,我什麼都...」

莉娜直接走掉


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修養,真的與家庭離不開,
但或許成年的你,擁有自己的篩選能力,可以透過外界去學習,去吸收你認同的。


有一個案例的富二代,家境富裕,母親強勢,也是生活上的白癡,因為富二代也會被媽媽控制慾感到生氣、反抗,富二代想創業,父母就找管理階層、基層員工去幫助富二代,母親深知道直接干涉富二代會被討厭,所以聰明的透過管理階層的人去影響富二代。員工就成為夾層餅乾,兩邊都不是的角色。現在回頭看這些事件,其實兩個人在心裡上都生病了。


另一個案例也是父母皆是業界專業人士,也同時是老闆,小孩沒有其父母的聰明,也因為仰賴著家庭的金錢生活,覺得壓抑、被控制,但還是甘願繼續留在原生家庭裡,最後還是得了憂鬱症,持續吃藥治療。


其實生病的背後有很多因素可以討論,通常都是綜合多種因素,而非單一的原因。這需要由專業醫生來判斷,或尋求諮商師去探討自己的議題。所以擁有病識感很重要,他能在你大腦還沒生病前,提早警示自己,讓你去向外求援,去尋求適合且安全的管道與對象來幫助自己,早點離開讓你生病的人事物環境。


額外補充,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今年8月起,衛福部有補助3次免費心理諮商,15至45歲皆適用。

衛福部指出,根據台灣民眾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之變遷研究顯示,國人常見精神疾患包括憂鬱、焦慮等,以30-45歲人口群盛行率最高,近十年統計盛行率更高達25-27%,顯示每4人中即有1人有心理困擾。根據健保署統計,青壯世代的精神醫療使用亦有增加趨勢,105-111年15-45歲精神科就醫率從7.4%增加到9.5%,成長率達27%。

而在青壯世代之中,約有525萬人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群」,研究指出「經濟負擔」、「角色衝突與緊張」及「工作狀態」等,常為三明治族群心理耗損的來源,其心理健康同樣須社會關注。因此本次擴大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至45歲。


最後

當你選擇丟掉一切的枷鎖

你正迎向春天的路上。

畫面依舊是陰暗與光明的對比,心境的轉折。


莉娜不再見自己的母親,而莉娜母親對於被拒絕而感到憤慨。


每位母親都只是想被認同,
每個人付出的背後,只是想被看見、被對方認同。
我是真的愛你,只是我不知道愛你的方式,讓你這麼受傷。


多恩與莉娜的媽媽分享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多恩先肯定了媽媽對自己的好,但其實我並不想要這樣。


多恩:「您知道什麼時候我最愛我媽媽嗎?

是不管我做什麼,他都相信我會做好,而且支持我的時候。您能不能也相信自己的女兒一次呢?」


有始自終,葡萄貫穿了這一整集的戲,代表著莉娜與母親的關係。


以水果盒(葡萄)為開始,各種掌控的厭惡,

最後的和解,依舊是水果盒(綜合),

但,這次是妳喜歡的。


我很喜歡多恩最後的旁白

多恩:「人們會彼此影響,有時讓對方悲傷,有時讓對方痛苦,甚至有時讓對方生病,不過,有時為了改變自己而扔出的石頭,激起了漣漪,那波動不僅向自己而來,也會朝對方而去。」


你知道嗎?

人是雙向的關係,所有的感受頻率都會隨著關係而共振,相反的對立面是創造,也是一種提醒,一個毫無主見的人,會遇到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情緒、痛苦會提醒你,活出自己的模樣,理解自己是誰,表達自己的立場與需求。

一個人的成年否不在於年紀,而是在面對所有的人事物,逐漸的成長起來,每個階段都擁有不同的心境與態度,細節層次也會不一樣。



願觀看文章的你,你的早熟與成熟,是符合你的時區;
願觀看文章的你,在人生的轉折與痛苦時,身邊擁有幫助你的人;
願觀看文章的你,理解自己、認同自己、愛自己,拿回屬於自己的力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