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力行.人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提綱


姿態謙下能夠得到民心支持,
天下隱患當成自身問題處理。


(原13章) 原文/白話

================================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得寵受辱都要保持戒慎恐懼之心,

看待重大隱患要像重視自己身體一般。

何謂寵辱若驚?

為何叫做「寵辱若驚」呢?

寵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受到偏愛尊敬是需要保持謙下姿態,

得到了要戒慎恐懼,

失去了也要戒慎恐懼,

是謂寵辱若驚。

正是所謂的「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為何叫做「貴大患若身」呢?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我之所以會當成重大隱患看待,

是因為我有身體要保重,

及吾無身,或何患?

若是我沒有身體要照顧的話,

又幹嘛擔心什麼隱患呢?

故貴以身乎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

因此能把天下當成自己身體來重視的人,

如此則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愛以身乎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

能把天下當成自己身體來愛惜的人,

如此則可以把天下寄望於他。

================================

寵:尊敬、恩惠。

辱:羞辱。

患:禍害、災難。



詮釋


喜歡與厭惡皆由一時的情緒感受所左右,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波動。當人們喜愛或尊敬某人時會給予支持贊助,轉為厭惡時卻予以羞辱阻撓,故以寵辱稱之。

人氣興旺與否取決於群眾好惡,因此受到群眾心理的支配,故曰「寵為下也」。高人氣者經常要注意甚至擔心每個動作細節對受眾的影響,故往往以謙虛低下的姿態面對人群,若一不小心招致反感便有可能旋即轉為辱了。

得寵時要戒慎恐懼,一來弄清楚為何人們前來支持,二是如何持續凝聚人氣並防範流失轉向,也就是俗話說的受寵若驚。當人心轉為辱時亦須戒慎恐懼,同樣應思考其緣由為何,還得防範中傷誹謗與反對阻撓,在這種狀態下對手的攻擊效果會明顯提昇。以上現象於民主選舉十分普遍,能在激烈選戰脫穎而出的皆為高人氣者,這類人往往態度謙和並與民眾站在一起。如此故意為之的制度設計,不僅能有效地讓為政者把民眾放在心上,更是考驗其運用局勢凝聚人心的能力。

社會上有高人望者不少,那麼該如何選擇合適人選來擔任要職、承擔重任呢?答案並非在於是否聰明絕頂、學歷驚人、才華洋溢、能言善道、胸懷大志、憂國憂民……,而在於能否當成自己要事來辦、當作自己身家照顧,故會「以身乎為天下」的領導人才實乃不可多得。其次為成事好壞與自身利害攸關之人,即客觀上的「大患若身」;當大家都坐在同一條船上同載共沉,就不必太擔心會有暗中搞鬼的情形。

若是僅提供技術性服務之人,既無關切身安危或有退路可去,這就叫做「及吾無身,或何患?」期待能同舟一命並不切實際。




avatar-img
6會員
47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草堂一隅 的其他內容
真正厲害的看不出有多厲害。論三種實力特質。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討論治理失道的三大原因與其對策。
找出問題、避免問題、把問題當問題看。
掌握道理以遠離凶險保持身心健康。
真正厲害的看不出有多厲害。論三種實力特質。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討論治理失道的三大原因與其對策。
找出問題、避免問題、把問題當問題看。
掌握道理以遠離凶險保持身心健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既然語言文字如此不可信,人又該如何運作自己的感知能力呢?對此,賽斯提出了一個修行法門: 在日常用語裡,物件有特定的名字。顯然名字並非物體,而是符號。可是,即使這些符號也把你自世界中分離出來。你是感知者, 而世界被客觀化了。
Thumbnail
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道」若做為物體,那麼就是恍恍惚惚沒有形狀可言。惚惚恍恍,其中又似乎有相。恍恍惚惚沒有形體可得,但是當中又似乎有物可循。 深遠而玄妙,其中有精華。從今日到古代,它的名稱從來就存在,好讓人得以閱覽萬物的開始。
Thumbnail
賽斯: 再說一次,行動並不是對某物作用的外力,反之,行動是內在宇宙的內在活力─它是在內在活力想完全具體化的欲望及衝力,和它無法完全這樣做之間的一個兩難之局。行動是內在的活動,它尋求表達 因此「一切萬有」「極痛苦地找尋表達之路的第一階段,可以代表我們所知的『一切萬有』的分娩陣痛」。
Thumbnail
賽斯資料 - 靈魂永生 所謂的『意識流』只是思想、意象和印象的一條小溪流,而它是一條更深層的意識河流的一部分,這河代表了你更深遠的存在與經驗。你花了所有的時間審察這條小溪,因而被它的流動催眠了,被它的動作迷住了。 同時這些其他的感知與意識流流過而沒被你注意,但它們卻的確是你的一部分,
《道德經》第22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曲則全 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在人生的旅途中,少不免要忍辱負重、少不免要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若果硬踫硬,輕則兩敗俱傷,重則自掘墳墓。 (寫於2015年12月1日) 下一講: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道德經》第57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治國的三綱領: (一) 以正治國 (二) 以奇用兵 (三) 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的政治智慧,確實值得為政者學習啊! (寫於2022年3月2日) 下一講:談老子判別為政者的四個層級
上文講到孔子是不主張以德報怨的,因為人家刻意對你做出些不好的事,你還要感激他,還要嘻皮笑臉對他,完全沒有是非黑白,底線模糊;那麼,對方會怎樣看待這個傻瓜? 不過,《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老子卻說: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老子這句話,明顯地跟孔子不一樣。孔子不主張以德報怨,何解老子卻說要報怨以德呢?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思想史>老子 老子 | 墨家儒家之比較 讀書心得 老子這本書我從高中一年級就接觸了,那時因為還不懂,只覺得它的字詞都非常簡潔有力,對了裡面涵意卻不是非常了解,直到大四上了思想史,經過老師的講解,再加上回家後自己研讀,益發對《老子》產生興趣,覺得他的思想真的非常深遠廣博,直到現在,
Thumbnail
有一天,收音機正播放一首西洋老歌 -- 賽門與葛芬柯 (Simon and Garfunkel) 唱的「惡水上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此時,不知怎麼搞的,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老子」兩個字,這讓我感到有點納悶:難道「老子」和「惡水上的大橋」有什麼關係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既然語言文字如此不可信,人又該如何運作自己的感知能力呢?對此,賽斯提出了一個修行法門: 在日常用語裡,物件有特定的名字。顯然名字並非物體,而是符號。可是,即使這些符號也把你自世界中分離出來。你是感知者, 而世界被客觀化了。
Thumbnail
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道」若做為物體,那麼就是恍恍惚惚沒有形狀可言。惚惚恍恍,其中又似乎有相。恍恍惚惚沒有形體可得,但是當中又似乎有物可循。 深遠而玄妙,其中有精華。從今日到古代,它的名稱從來就存在,好讓人得以閱覽萬物的開始。
Thumbnail
賽斯: 再說一次,行動並不是對某物作用的外力,反之,行動是內在宇宙的內在活力─它是在內在活力想完全具體化的欲望及衝力,和它無法完全這樣做之間的一個兩難之局。行動是內在的活動,它尋求表達 因此「一切萬有」「極痛苦地找尋表達之路的第一階段,可以代表我們所知的『一切萬有』的分娩陣痛」。
Thumbnail
賽斯資料 - 靈魂永生 所謂的『意識流』只是思想、意象和印象的一條小溪流,而它是一條更深層的意識河流的一部分,這河代表了你更深遠的存在與經驗。你花了所有的時間審察這條小溪,因而被它的流動催眠了,被它的動作迷住了。 同時這些其他的感知與意識流流過而沒被你注意,但它們卻的確是你的一部分,
《道德經》第22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曲則全 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在人生的旅途中,少不免要忍辱負重、少不免要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若果硬踫硬,輕則兩敗俱傷,重則自掘墳墓。 (寫於2015年12月1日) 下一講: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道德經》第57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治國的三綱領: (一) 以正治國 (二) 以奇用兵 (三) 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的政治智慧,確實值得為政者學習啊! (寫於2022年3月2日) 下一講:談老子判別為政者的四個層級
上文講到孔子是不主張以德報怨的,因為人家刻意對你做出些不好的事,你還要感激他,還要嘻皮笑臉對他,完全沒有是非黑白,底線模糊;那麼,對方會怎樣看待這個傻瓜? 不過,《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老子卻說: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老子這句話,明顯地跟孔子不一樣。孔子不主張以德報怨,何解老子卻說要報怨以德呢?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思想史>老子 老子 | 墨家儒家之比較 讀書心得 老子這本書我從高中一年級就接觸了,那時因為還不懂,只覺得它的字詞都非常簡潔有力,對了裡面涵意卻不是非常了解,直到大四上了思想史,經過老師的講解,再加上回家後自己研讀,益發對《老子》產生興趣,覺得他的思想真的非常深遠廣博,直到現在,
Thumbnail
有一天,收音機正播放一首西洋老歌 -- 賽門與葛芬柯 (Simon and Garfunkel) 唱的「惡水上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此時,不知怎麼搞的,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老子」兩個字,這讓我感到有點納悶:難道「老子」和「惡水上的大橋」有什麼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