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AI取代閱讀,有AI,還要親自閱讀嗎? & 與AI合作閱讀的方向


raw-image

最近,因為有AI可以摘要文章或書籍,那我們還有要親自去閱讀這些原來的文章和書籍嗎?

答案是看情況,看摘要和原文和看原書還是有不同的,下面列一些原因,先說這部分會以知識類或是工具類的文章或是書籍去解釋

因為如果是娛樂或休閒類內容,如果會有興趣的,親自閱讀比例就應該比較高,就像是看動漫解說後,還是會有很多人會去看看原作

所以,此文會集中討論是知識類或工具類的這類內容

原因

看摘要和原文和看原書,是不同

先介紹個 香農(Shannon)的資訊理論,資訊量指的是訊息能夠減少不確定性的程度,一則訊息的資訊量取決於它提供了多少新的資訊

例如如果你已經知道明天會下雨,再告訴你一次「明天會下雨」,就沒有太多的新資訊,因此資訊量很小;但如果你不知道天氣情況,這個訊息就包含了較大的資訊量

冗餘(redundancy),冗餘指的是在一段訊息中,超過最低必要資訊量的部分。這些多餘的部分通常是為了提高訊息的可靠性而加入的。當訊息在傳遞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干擾或損壞時,冗餘能夠幫助接收者重建或理解原始訊息,即使部分訊息丟失或出錯

冗餘可以看作為在訊息中包含的那些「多餘」的部分。這些部分看起來好像是重複的或不必要的,但其實它們對我們理解和記住訊息非常重要。

例如一本書說明一個新的觀念,不僅會給你定義,還會用幾個不同的例子來幫助你理解,這些例子和多次解釋就是「冗餘」

在日常交流或閱讀中,冗餘可以幫助加強對訊息的理解。例如,在講解一個複雜的概念時,加入多個例子或不同的解釋方式,這些冗餘可以幫助接收者更好地掌握這個概念

因此,由AI摘要出一些文章或書籍內容,就可能會少掉一些原始資訊,而這些例子或解釋是有助於去理解的,對他人來說可能不重要的資訊,對自己來說就是重要的資訊

有時候,直接給對方結論,對方可能不會接受,還會想要知道背後原因或解釋

加上,我自己經驗,有些書籍或文章提供的方法很多步驟或提出很多問題引導思考,這時候用摘要,就可能會有所缺漏

例如之前我看過「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裡面有個部分就一次有11步驟,如果說前面故事不看是還好,但這些步驟,就可以說是精華部分了吧,如果寫閱讀心得,也覺得很難壓縮


和AI合作7方向

所以,用AI無法取代原文,不過本來就沒有到取代,而是合作和互補

例如我自己有看或聽一些閱讀心得或摘要,當然知道這些無法完全取代原文,而是想要聽見這些資訊重新解讀

閱讀心得可以看成是一種新的資訊,選幾個重要觀念做解說,例如一本書有20個知識點,閱讀心得就從中選出1-3個知識點說明,常常會可以加入從其他來源(例如自身想法、生活經驗、其他書籍/文章/影音等)的知識點

閱讀摘要,則可以讓人很快速掌握各章重點,如果要的話,就可以先看看這些重點內容,接著再對於裡面一些概念,如果有想要深入理解,再去進行選擇性閱讀,而如果已知的內容,或許就可考慮跳過 (豆瓣上可見很多閱讀摘要,可參考)

閱讀心得或摘要和原文也不是取代關係,而是一種合作及互補關係

所以,覺得未來AI有幾個方向可以進行合作來進行閱讀,就會依據情況看看要不要去讀原文

1 摘要

給AI內容,讓AI生成書籍的摘要,提取出最重要的內容,在短時間內掌握核心思想(逐篇摘要內文,就比較像是閱讀摘要那樣)

可以先看看這些內容重點,決定是否要閱讀,或者可以讓人選擇感性去內容再去原文深入閱讀,之後可以藉著問答,提到這些摘要的部分出自哪裡

2 問答

給AI內容,藉由問答和給出答案,有目的性閱讀是種閱讀策略,帶著自身問題和目的去閱讀,實際上是要花費一些精力,由AI問答或許能夠減少此壓力

例如我自己遇到一些書,看的時候作者舉出很多例子和解釋,但我就是要裡面的方法呀,自己看的時候就要跳過很多部分,那這時AI就能進行幫助去選出那些方法,或是也可以跟我說那些方法再哪幾個部分,讓我方便回去閱讀

3 理解不懂的概念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單詞或概念時,你可以隨時詢問AI,提供簡單易懂的解釋,或者將內容進行解釋,有些原文表達不一定讓人理解,解可以讓人

4 相關觀念連結

一篇文章或書本,常常有很多知識點和觀念組成,這些知識點再期他文章或書籍可能有類似之處,或者對於同一事情有不同看法,讓AI輔助去收集這些資訊和進行比對,或者可以搭配筆記軟體內建AI進行查找

例如目前我是會用知識庫搜尋估能找找相關筆記,但還是要花時間,就會想要AI整理出一些相關筆記出來

5 檢索相關內容和資源推薦

一個問題,可能在很多文章或書籍有相關資訊,這時候就由AI來檢索相同概念的內容,接著依據提到的資源看看要不要深入閱讀原文(例如Perpiexity)

6 翻譯

7 語音朗讀

這是目前想到的一些方向,當然還有可能有更多,上面內容可供大家參考

PS

先前看到這篇文章,裡面提到心得和原內容的概念,覺得裡面觀念可供參考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354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