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多姿的葉片是怎麼長出來的?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相信許多人在觀察植物時,都會注意到植物的葉片有各式各樣的型態吧?有圓形的、長長的、多裂的,還有的邊緣光滑、有些則出現鋸齒。小時候,最喜歡收集楓樹與槭樹的葉片,把它們做成書籤!但是,到底為什麼這些葉片會長成各種不同的形狀呢?


葉片會長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當然與基因有關。但是,要研究控制葉片形狀的基因,就要採取正確的策略。


如果一開始就找葉片形狀很複雜的植物,可能會面對一大堆的基因,這樣研究起來會太複雜。最好是找葉片形狀比較簡單的植物,而且基因體已經定序完的更好。


所以,研究團隊就找了最受歡迎的小草「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來研究控制葉片形狀發育的基因。阿拉伯芥小時候的葉片通常是圓圓的,邊緣平滑;隨著植物慢慢長大,新長出的葉子開始變得越來越長,邊緣會出現小小的鋸齒。像這樣的現象,被稱為「異葉性」(heteroblasty)。


研究團隊發現,有一個稱為SPL9的基因,對「異葉性」這個現象很重要。SPL9是一個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會辨認特殊的DNA序列,來調節基因的表現。


過去的研究發現,SPL9會調節週期素D3(CyclinD3)的表現,讓葉片的細胞可以持續分裂、延緩細胞分化的發生;在這篇論文中,研究團隊透過研究SPL9表現的位置與時間,觀察它如何影響葉片發育。


他們發現,當植物還小的時候,SPL9表現的量不多;但是隨著植物慢慢長大,SPL9的表現量開始增加。另外,SPL9在靠近葉柄(petiole)的部位表現得比較多。


有沒有哪個基因會控制SPL9表現呢?研究團隊發現,一個稱為miR156的小核糖核酸,負責抑制SPL9的表現。當植物還小的時候,miR156的表現量很高,這時SPL9的表現就受到抑制;但是隨著植物慢慢長大,miR156的表現量下降,於是SPL9的表現就開始上升了。


有趣的事情是,當研究團隊讓年輕植物的葉片底部(靠近葉柄處)表現更多的SPL9時,這時候這些葉片就會長得像成熟植物的葉片的形狀(比較圓且有鋸齒)了。而少了SPL9的植物,葉片的形狀變得更對稱,且成熟植株的葉片邊緣也不會出現鋸齒。


看完了葉片形狀簡單的植物,研究團隊接著看阿拉伯芥的親戚台灣碎米薺(Cardamine hirsuta)。台灣碎米薺也是十字花科的植物,但是它有複葉,也就是說,它的葉片形狀比較複雜。


台灣碎米薺也有SPL9基因。當他們觀察SPL9在台灣碎米薺中的表現時,他們發現台灣碎米薺的SPL9會在發育中的小葉基部(靠近葉柄的地方)累積。當他們把台灣碎米薺的SPL9給去掉的時候,台灣碎米薺的小葉數量增加的速度也變慢了。


所以,靠著研究SPL9在阿拉伯芥以及台灣碎米薺中的表現時間與位置,研究團隊對於葉片的發育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已經知道SPL9還會去影響CUC2KNOX1等基因的表現,對葉片形狀產生更大的影響(見上圖)。未來應該可以透過研究這些基因,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葉片如何發育。


參考文獻:


Li et al., Age-associated growth control modifies leaf proximodistal symmetry and enabled leaf shape diversification, Current Biolog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4.07.06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92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我不知道臺灣是不是濫用與誤用智力測驗以及智商最嚴重的國家,但是我的確發現這兩個詞一天到晚在網路上出現。 而且,這兩個詞的出現常伴隨著明顯的歧視。例如,「沒有通過智力測驗」、「智商太低」或者是「小腦袋」。 因此,我去做了一點功課。
Thumbnail
2025/04/28
我不知道臺灣是不是濫用與誤用智力測驗以及智商最嚴重的國家,但是我的確發現這兩個詞一天到晚在網路上出現。 而且,這兩個詞的出現常伴隨著明顯的歧視。例如,「沒有通過智力測驗」、「智商太低」或者是「小腦袋」。 因此,我去做了一點功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後,直接土耕種植即可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後,直接土耕種植即可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2013麻瘋樹種子盆栽 更新日期:113.08.08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2013麻瘋樹種子盆栽 更新日期:113.08.08
Thumbnail
那是一株楓樹,掌型的葉子襯著農場廣闊的藍天,在四季如春的這裡,一年到頭沒有紅過黃過幾片,卻一點都不減損其身為楓的姿色。 我曾想在楓葉上寫下一些傷懷的記憶,盼望它能跟著葉片的凋零從心裡徹底放下,然而自始至終我都沒那麼寫過。我總是欣慰地看著它在我成長、衰老之際依然挺立,它不該乘載任何悲傷。
Thumbnail
那是一株楓樹,掌型的葉子襯著農場廣闊的藍天,在四季如春的這裡,一年到頭沒有紅過黃過幾片,卻一點都不減損其身為楓的姿色。 我曾想在楓葉上寫下一些傷懷的記憶,盼望它能跟著葉片的凋零從心裡徹底放下,然而自始至終我都沒那麼寫過。我總是欣慰地看著它在我成長、衰老之際依然挺立,它不該乘載任何悲傷。
Thumbnail
玩過插枝嗎?植物最讓人覺得厲害的地方就是,只要剪下一條枝條插進土裡,過一段時間就會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是否想過,為什麼新的根總是從枝條切斷處長出來,而不是更高的地方呢?最近的研究,解開了這個謎題。
Thumbnail
玩過插枝嗎?植物最讓人覺得厲害的地方就是,只要剪下一條枝條插進土裡,過一段時間就會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是否想過,為什麼新的根總是從枝條切斷處長出來,而不是更高的地方呢?最近的研究,解開了這個謎題。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Thumbnail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Thumbnail
俗話說,紅花也要綠葉來搭配。 可我發現,綠葉已非只是綠葉而已,而是色彩繽紛。 走在路上,收集到的彩葉植物,一起來看看。 斑葉鵝掌藤。 朱蕉。也稱紅竹、紅葉。 花葉芋屬。 紅花竹節秋海棠。也被稱做茨菇秋海棠。 艾咪秋海棠。 斑葉紅雀珊瑚。 彩葉草。
Thumbnail
俗話說,紅花也要綠葉來搭配。 可我發現,綠葉已非只是綠葉而已,而是色彩繽紛。 走在路上,收集到的彩葉植物,一起來看看。 斑葉鵝掌藤。 朱蕉。也稱紅竹、紅葉。 花葉芋屬。 紅花竹節秋海棠。也被稱做茨菇秋海棠。 艾咪秋海棠。 斑葉紅雀珊瑚。 彩葉草。
Thumbnail
小品裡的一片葉子,異常的垂下,與以往的姿態顯然不同。 己經不著根的它,只要用手輕輕一撥,便自然剝落。 或許是滋養不夠、關照不夠, 或許是緣份到了盡頭。
Thumbnail
小品裡的一片葉子,異常的垂下,與以往的姿態顯然不同。 己經不著根的它,只要用手輕輕一撥,便自然剝落。 或許是滋養不夠、關照不夠, 或許是緣份到了盡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