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六﹕一個特殊的例句 - 1
Ya10 也是一個重要的句式。我們可以見到上古漢語使用者有別於歐語使用者的思考方式。「上古有湯至聖也﹔上古有伊尹至智也」包含兩個結構相同的句子,因此下文的討論僅用前句作分析例子。
[現代漢語翻譯﹕上古有湯這個人,他是一位至聖﹔(上古有伊尹這個人,他 是一位至智。)]
這個句式看似簡單,但實在隱藏著一個上古漢語語構的特色。
Ya10.1 的兩個一階成份如何劃分﹖
顯然,「上古有湯」是一個合式的字符串,而「湯至聖也」同樣是一個合式字符串。
我們立刻可以見到,「湯」字是「上古有湯」中的賓語但卻是「湯至聖也」中的主語。
那麼「湯」應該歸入哪一個字符串﹖
從函子/論元的觀點看,「湯」字同時是「上古有 __」和「__ 至聖也」的論元,於是問題變作,僅出現一次的「湯」字如何滿足兩個不同函子的論元位﹖
如果上古漢語有所謂的關係代名詞 (如英語的「who」﹑「whom」﹑「which」﹑「where」),我們便沒有如何解析 Ya10.1 的一階成份的問題了。但不單上古漢語沒有關係代名詞,現代漢語也沒有。用現代漢語表達,Ya10.1 可寫作「上古有湯這個人,他是一位至聖」﹔必須加入代名詞「他」,以解決「至聖」部份所需的主語。事實上,漢語的確有省略主語的習慣。84
所以 Ya10.1 是否隱藏了下句的結構﹖
__________
84 日語和波蘭語有同樣的習慣,但波蘭語屬屈折語,動詞後綴可清晰表明有關主語的訊息 (尤其當主語是「我」的句子),譬如波蘭人習慣說「piszę」而不說「Ja piszę」(漢語翻譯﹕我寫) ﹔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亦會寫作「Myślę, więc jestem」而非「Ja myślę, więc jestem」。日本方面,作家川端康成曾經打算寫一篇實驗性作品,通篇不用主語,但到最後還是沒有機會寫出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