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辨識和理解小我的依戀

小我的傾向和依戀,它們是所有人類痛苦的根源。

所有真理都是相對的

首先,我們必須澄清,所有真理都與其產生並適用的理解程度有關。例如,對於一個相信自己只是一個身體的小我來說,為了生存而復仇和與他人競爭是絕對真實的,並且是該意識層次的指導原則

然而,對於一個更進化的自我,將自己視為靈魂,這種行為不再被視為必要或相關,因此寬恕、接受和和平成為指導的真理。因此,我們必須永遠記住,雖然存在絕對真理這樣的東西,但大多數人很可能無法理解。重要的是要始終記住謙虛地接受所有真理都是相對的,從而允許思想開放並接受他人的觀點。話雖如此,請允許自己放棄抗拒,並對接下來的討論持開放態度。


自我作為受害者

自我本質上是由信仰體系和對特定主題、自我認同、價值觀、興趣或環境所採取的某些立場的依戀所組成,我們稱之為立場。這些信仰體系和立場是透過父母、朋友和社會習得的,一旦被接受,就會透過反覆期望和確認信仰而不斷強化。

例如,一旦自我接受生活充滿恐懼和困難,它就會開始感知並強化這種信念的場景,以保持其控制和真實感。因此,在一天的過程中,事件的發展讓自我將其信念視為不言而喻,以便繼續重新確認其受害並強化生活是艱難的且充滿恐懼的理由。

但這純粹是基於主觀意識,承認與否純粹是一種內在的選擇。在防禦性最強、根深蒂固的狀態下,自我會完全否認這一點。原始自我喜歡將能量注入成為受害者,因為它透過自我厭惡來完全自我實現。

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遇過這樣的人,他們喜歡受害而不是承擔責任。這是一種寧願沉溺在痛苦中也不願採取任何行動的觀念。它最終是不成熟的、幼稚的,原始的自我本質上需要「成長」。

然而,這需要有愛心和支持的他人的幫助或極端的「觸底」事件,
以便提供支持或強烈的警鐘。

原始自我相信自己與生命的愛和善完全分離,並相信自己充滿匱乏和掙扎。自我從嬰兒期或生活中的一次極端挫折中就知道,愛和幸福是短暫的,純粹是外在的,如果一個人能夠體驗到它們,那就是幸運的。

因此,如果有機會出現,自我就必須抓住任何提供暫時幸福源泉的東西,從而變得依附於特定的外在刺激。它以人、地點、事物和期望的環境的形式出現。所有這些都是外在的,無法控制的,因此一個人要麼是幸福的受害者,要麼是幸福或痛苦的幸運者。天真的自我認為世界充滿了受害者和肇事者,並且時刻保持警惕。內心的平靜永遠是難以捉摸的。


對生活的所有反應都是一種選擇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本身都沒有任何意義,它只是我們根據我們對它的感知而賦予它的意義。這意味著,現實中並不存在悲劇或痛苦,只有強加的信念,這純粹是一種內在的選擇。人們要麼看到痛苦和磨難,要麼選擇只看到進步和愛。

然而,這反映了一個更高層的自我,它已經接受了其內在的力量和能力,可以在生活中創造自己的幸福或痛苦。所有的幸福都是內心的決定,因此除了我們給予世界的東西之外,世界實際上對我們沒有任何力量。

整個世界可能會走向“終結”,人們可以為此大笑或哭泣,這仍然只是一種選擇。為了避免超前,讓我們來看看自我執著的演變是如何進行的。


原始自我及其外在依戀

一開始,自我的執著源自於色界。就人類心理發展而言,這首先是從與母親形象的關係中學到的。這種對外在事物的依賴就會擴展到自我認為是「愛的對象」的任何事物。因此,身體、財產、地位、年齡、財富、人際關係以及所有其他與一個人的物質現實有關的事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並被視為將自己定義為「我是誰」的感覺。

這反映了最「年輕」/不成熟的自我。它純粹是由無關緊要的、膚淺的、外在的和世俗的事物所引導。由於其固有的性質,這些依戀是完全脆弱的,因為它們完全基於轉瞬即逝的外在世界。所有的形式都會過去,因此依附於任何形式最終都會被意識到是對能量的濫用。

然而,這通常需要我們一生來學習,透過人際關係、財產或事業來追逐外在的幸福。這種追逐當然永遠不會結束,因為自我對外在滿足的需要永遠無法真正被滿足。這個層次的自我因新奇而蓬勃發展,因此一旦達到目標,它就會立即不滿意並說…“現在怎麼辦?”然後,這導致另一個外在目標/依戀的設定,並且循環重複。

當自我的自我意識投入物質身體和外在世界時,它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對幸福的追求也是永遠難以捉摸的。這個層次的自我將永遠在尋找,直到幸運的話,直到透過認識到幸福可能是內在而不是外在 而提供解脫。


自我與心靈

這引導自我探索其內在世界,這要麼透過奉獻/同情(心靈之路)直接通往靈性,要麼發展智力作為救贖的源泉(心靈之路)。在這種經驗中,智力成為下一個滿足的源泉,因此可以做的一切來滿足一個人的智力依戀都變得有趣。

這以大學、醫學院、碩士課程以及對量子和理論物理的興趣的形式出現,所有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當自我開始將依戀轉向智力的追求時,一切都與知識、資訊和增強心智的力量有關。

然後,自我就會依附於「我知道」的感覺,因此將其判斷建立在一個人的教育、聲望、智力實力以及本質上「知識」的虛榮的智力優勢之上。隨著自我的虛榮心現在升級到一個全新的水平,各種觀點和武斷言論都高漲。

然而,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執著領域中,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會更加令人滿意,因為一個人認識到生活中的所有幸福都是由一個人的內在感知決定的。智力領域的自我最終了解到,只有一個人的思想在控制對生活的反應和享受。這是自我賦權的縮影,最終可以進化到科學天才的地步。

自我在這個領域的執著認為一切都與智力以及一個人「思考」和「了解」事物的能力有關。最終人們意識到這也令人筋疲力盡,而且最終仍然沒有成就感和深不見底。作為心靈的自我在持久滿足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因為即使是科學天才最終也必須屈服於徹底的謙卑,認識到心靈實際上不對自己的想法負責。

所有思想都是非個人的,並且源自心靈以外的事物(意識內的能量模式)。此外,心靈必須承認,它最終無法維持自己的存在,相反,它的存在被認識到是由超越自身的事物所給予和提供的,而這些事物正在觀察它並提供其意識的核心。最後,對知識的追求仍然是基於轉瞬即逝的形式,因此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過去。


這導致了最終的結論:

靈性最終是一個人真正的自我意識,且似乎是永恆的滿足承諾。

謙卑必然帶來靈性

對靈性的投資現在變得真正相關,而在作為心靈的自我領域中,靈性被視為神秘的、不可測量的,因此無趣。作為心靈的自我不能相信靈性或真愛的領域,甚至不能真正感興趣,因為它們涉及無法被科學測量或證明的非線性主觀存在領域


然而,真正的天才看到了這種行為的傲慢和局限性,並出於謙卑而投降。如前所述,認識到思想最終會消失,並且人們可以調查一個人一開始是如何存在的,這是有幫助的。儘管心靈可能具有科學天才,但它最終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只有 超越自身的事物才允許它存在。因此導致了意識的研究…


執著是所有人類痛苦的根源

現在讓我們反思一下自我的傾向及其不斷形成的依戀。自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放棄/放棄對吸引力和厭惡、意見、控制、判斷和立場虛榮的執著。所以只要有執著,痛苦就不可避免。這正是佛陀在達到精神啟蒙方面所教導的,即放棄自我,從而放棄生活中對吸引力或厭惡的所有依戀。

自我是狡猾的、極度聰明的,隨著它的發展,它變得越來越複雜。然而,當自我執著被放棄和放下時,幸福、內在的滿足和喜悅就能夠升起,因為它們一直存在,而自我只是阻礙了人們體驗它。打個比方,就像雲遮住了一直照耀的太陽,只是以前看不到而已。

諷刺的是,其實幸福和心靈的平靜都是存在於自然狀態之中的。這種小我的虛幻信念讓我們以為幸福存在於別處,導致了所有的痛苦。通常這種信念最初是在嬰兒期學到的,當父母剝奪了我們真正無條件的愛,社會進一步加強了這種信念。

因此,我們將自我認為是幸福和愛在我們之外的投射,所以我們永遠無法真正擁有或滿足它。這種信念是所有控制生命的嘗試的核心和根源,也是生命中所有受苦執著的根源。

當談到在生活中尋找持久的滿足感時,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或更有意義的了。超越小我,就超越一切痛苦。我們內心有無限的愛在等待,只需簡單地意識到它,因為它一直存在,人們只是以前看不到它。

謙卑和感恩作為一個人賦權的源泉,所有障礙都可以被超越和放棄,以實現永恆、不變的幸福,這是我們自然開悟的存在狀態。我們是純潔的愛,所以我向你致以無限的愛,只願你走上幸福的道路。尋求內心的平靜,我們將永遠不會失去彼此的相遇所帶來的啟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