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設計模式入門:責任鏈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想像一下你在公司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你會怎麼做?通常的做法是先跟你的主管報告,發現他解決不了,就再往上報告給更高層的主管,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就再往上報告給更高層,這樣層層往上,直到有人可以處理為止。這就是「責任鏈模式」的概念,將任務一步步傳遞,直到問題被解決。


    什麼是責任鏈模式?

    責任鏈模式是一種行為型設計模式,它允許多個物件依序處理同一個請求。如果第一個物件處理不了,它就會把請求交給下一個,直到某個物件能處理它為止。這種方式讓系統更加靈活,不需要在一開始就知道該誰處理哪個請求。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玩一個線上遊戲,遇到問題需要幫助,首先你可能會問遊戲內的自動客服系統。如果它解決不了你的問題,會自動轉給人工客服,若問題太複雜,人工客服還能把問題上報給技術支援團隊。這就是典型的責任鏈模式的應用場景。


    責任鏈模式的應用場景

    在很多公司或客服系統裡都能看到責任鏈模式的應用。當客戶發送問題,問題可能會由不同層級的支援人員來處理:從自動回覆機器人到人工客服,再到技術支援,每個層級都檢查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就往下一個層級傳遞。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還能把不同的職責分開,讓各個層級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


    責任鏈模式的優缺點

    責任鏈模式的一大好處是它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你可以在不修改現有邏輯的情況下,新增處理請求的物件,就像公司可以隨時新增一個新的主管角色來解決特定問題一樣。


    但缺點是如果責任鏈太長,可能會導致系統效率降低,因為請求可能要經過很多步驟才能找到合適的處理者。另外沒有設定合理的終止條件的話,請求可能會無限傳遞最終導致問題無法解決。


    總結一下,責任鏈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靈活的解決方案,適合需要多層處理的系統。它讓每個物件專注於自己的責任範圍,避免寫出冗長的條件判斷,也讓系統更容易擴展和維護。不過在實作時要小心處理責任鏈過長或無限循環的問題。


    設計模式的魅力在哪?參考我今年在iThome鐵人賽寫的文章吧。
    https://ithelp.ithome.com.tw/articles/1034950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