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08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3.1 也

八﹕總結 - 1

關於「也」字的語構功能,如有語言學家接受王力的觀點,即認為「也」字用作煞句,這對我們的函子/論元解析是完全沒有影嚮的,而且更易於進行推導。

但本節提出的觀點揭示了一個從來不為語言學家察覺的「也」字的特殊功能。「也」字固然可以用作煞句,但它的主要功能不在於替代句號。

我們發覺「也」字有一個將基本型變作函子型的用途。

這是頗為獨特的一個操作。

在我們分析過的例句中,譬如「上古有湯至聖也」中的「至聖」﹔「百里奚虞人也」中的「虞人」﹔「孝德之本也」中的「德之本」﹔「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中的「里之仁人」等,都明顯地屬於語構型 n

讓我們再以「百里奚虞人也」為例,從另一角度進行分析。

執行一階和二階解析後,最後獲得三個成份﹕

先別管「也」字。

並置的「虞人」和「百里奚」均屬於 n,我們知道,在函子/論元結構中,兩個並置的基本型 (s) 不能構成任何語構上的關係。若要構成關係,一個屬於函子的字符串是必需的

函子的功能就是構建關係,就是使兩個或以上的字符串產生語構上必然的關係。

即使在自然語言中,兩個並置的名詞不具備任何關聯或必然的關係,所需要的恰恰就是一個動詞,而在歐語的脈絡中,一般來說,就是一個繫動詞 (linking verb)。

__________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