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的過程往往充滿大量的閱讀、資料分析和理論架構。在這樣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僅僅依賴強記並不足以應對複雜的知識需求。理解記憶的原理,並透過有效的複習策略來增強記憶力,才是讓知識內化並為研究所用的關鍵。
▋記憶強度的運作
記憶可分為兩個重要部分:存儲強度 (Storage Strength) 和提取強度 (Retrieval Strength)。存儲強度是指一個資訊在大腦中的留存程度,這部分不會隨時間減弱。但忘記的問題,實際上是提取強度出了問題,因為提取強度會隨時間和干擾而下降。
作為碩博士生,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某些理論或數據在考試或寫論文時無法馬上想起,這是因為提取強度不足,而不是資訊完全消失。因此,與其依賴一次性記憶,不如透過多次複習來強化提取的能力。
▋高效複習策略
複習的關鍵在於它能鍛鍊提取強度。當你經過一段時間的間隔後再次複習某個內容時,特別是在感覺複習變得困難的情況下,大腦就會更加努力提取該資訊,這正是強化記憶的時刻。研究顯示,複習的困難程度與提取和存儲強度的提升成正比。
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往往需要跨越不同的領域和大量文獻,因此隨著時間逐漸深入學習是最佳的策略。你可以考慮安排定期的複習週期,例如每隔一周或一個月檢視你的筆記和文獻摘要,這樣做可以讓你在長時間內保持對核心概念的熟悉度。
▋寫作與研究中的複習應用
作為一名碩博士生,我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也經常採用複習來提升記憶和知識內化。過去,我習慣一次專注於一個主題,努力強記大量資料,但後來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效率低,還容易遺忘。因此,我創立了「寫作日曆」這樣的工具,幫助我在不同的研究主題上有系統地進行記錄與複習。
寫作日曆可以追蹤我每週在不同研究方向上的進展,並記錄每天的學習重點。這不僅幫助我管理進度,還讓我在多個領域之間靈活轉換。此外,我會定期將研究筆記轉化為社群貼文,這不但促進了學術交流,還達到了複習的效果。
每當我將筆記整理發表,或者將一篇論文的摘要轉化為學術討論,這些都無形中成為了「複習」。經過這樣的反覆操作,我對於所學的理論和資料掌握得更加牢固,也能更快地調取相關知識來支援我的論點。
▋碩博士生的複習指南
對於碩博士生而言,複習的必要性無庸置疑。強記固然可以應付短期考試,但無法幫助你應對研究中的長期知識需求。透過多次有效的複習,你不僅能夠加深對複雜理論的理解,還能強化在論文寫作中靈活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因此,建議你將複習納入日常學習規劃中,定期回顧筆記與資料,甚至可以嘗試用寫作與教學的方式來加強對知識的掌握。這樣一來,無論是口試、論文寫作還是學術發表,你都能夠自信且高效地運用所學。
總結來說,複習遠比強記更具成效,特別是對於需要長期學習與深度研究的碩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