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疾病-婦科】2.6經間期出血-夏桂成

來源:📗月經病中醫診治

◎概述

  • 凡在月經週期中間,即氤氳樂育之時,有週期性的陰道出血,稱為經間期出血,又稱氤氳期出血
  • 現代醫學稱為排卵期出血,亦屬於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
  • 如果在經間氤氳之期出血很少,僅1-2天,或1-2次後即已者,可不作疾病論治


◎病因病理

  • 在患者的某些週期中,由於排卵期雌激素短暫下降,使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現部分子宮內膜脫落引起撤退出血
  • 當雌激素水平回升或排卵後黃體形成,雌孕激素分泌足夠量時則內膜又被修復而止血
  • 中醫學認為經間期是繼經後期由虛至盛,由陰轉陽的轉化時期,這是月經週期中的一次重要轉化,陽氣驟盛,氤氳之狀萌發,標示著排卵的到來,但決不是排經
  • 除分泌較多量的白色透明狀的黏液,表明陰精充盛,為受孕的「的對時候」,不可能排泄經血,如若排出血液,我們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
    • 其一、是陰精有所不足,重陰有所不及,重陰必陽,既然重陰尚有所不足,轉化就不太順利,但又不得不轉化,因而氤氳狀加劇,子宮血海的固藏受到一定影響,故排卵的同時出現漏紅
    • 其二,陰精虛弱的程度較前略重,不僅滋長緩慢,經後期延長,陰精充盛,重陰不足,轉化較前更為不利,但接近重陰,不得不轉者,必然要加強氤氳狀活動,自然要影響子宮衝任的固藏功能。此外,陰精不充,不能持續高漲,時低時長,轉化時陰陽不得交接,血管缺乏陰精的滋養而脆性增加,因此,出現經間前期或經間中期反復出血
    • 其三,陰血不足,陰長至重不及,君相之火偏旺,有不少未婚女子,年齡偏大,積想在心,急躁忿怒,心肝鬱火,得陽氣內動,其火益旺,旺則迫血傷絡,絡損血溢,故常致經間期反復出血
    • 其四,陰虛日久,又必及陽,因此轉化時,一方面陰陽有所脫接,轉化後陽氣不足,不能行其統藏血液之職,故大多在經間後期出血,或反復不已,此乃陰虛之轉歸,或素體脾腎不足,轉化後陽氣不能應時,亦致統藏不足,故多見經間後期出血
  • 此外,在陰虛的病變過程中,常常有兼夾濕熱、血瘀者,將更加引起陰陽轉化不順利,氤氳之狀加劇,自然導致這一時期出血


◎診斷與鑒別診斷

  1. 臨床表現

在兩次月經中間,氤氳樂育之時,出血持續3-7天,血量少於正常月經,且呈週期性發作,有的伴有明顯的腰酸,少腹作脹或有作痛,帶下增多,色白質黏膩如蛋清,或呈赤白帶下

  1. 檢查

測量基礎體溫,即BBT,大多在高低溫相交替時出血,一般BBT升高呈高溫相時,則出血停止,亦有BBT升高後繼續出血者。

  1. 注意與月經先期、月經過少、宮頸息肉、安置宮內節育器等所引起的陰道出血及赤帶相鑒別。


◎辨證論治

主證型

✏️腎陰虛證

【症】經間前期,或經間中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紅,無血塊,頭昏腰酸,夜寐不熟,便艱尿黃,或無明顯症狀

【體】舌偏紅;脈細數

【方】二至地黃湯

【藥】女貞子15、墨旱蓮15、山藥15、生地黃15、丹皮10、茯苓10、澤瀉10、山茱萸10、續斷9、菟絲子9、荊芥炭6、黑當歸10、赤芍10、白芍10

【加減】

  • 大便偏溏:去 生地黃;加 炒白朮10、砂仁5、焦建曲9
  • 頭昏煩熱:加 鈎藤15、地骨皮10
  • 藥後BBT上升緩慢:加 鹿角片10、紫河車9-12
  • 兼 鬱火(胸悶、憂鬱、急躁、焦慮):加 蓮子心5、醋炒柴胡5、焦山梔10
  • 兼 濕熱:去 生地黃;加 馬鞭草15、薏苡仁15、碧玉散10
  • 兼 血瘀(少腹刺痛):去 荊芥炭、山茱萸;加 五靈脂10、蒲黃9、丹參10、山楂10


✏️腎陽偏虛(較少見)

【症】經間後期出血,亦有經間中期出血,延續到BBT上升後依然出血,量偏少、色淡紅無血塊,頭昏腰酸,神疲乏力,有時作寒,大便或溏,腹脹矢氣,小便頻數

【體】舌淡紅,苔白膩;脈細弱

【方】健固湯

【藥】黨參15、炒白朮15、茯苓9、山藥9、巴戟天9、薏苡仁15、山茱萸9、炒丹皮10、赤芍10、白芍10、續斷10、菟絲子10、紫石英10、五靈脂9

【加減】

  • 大便溏泄,次數較多:加 砂仁5、炮薑6
  • 胸悶煩熱,口苦口乾:去 巴戟天、黨參;加 鈎藤15、黑山梔6、炒柴胡5、炒丹皮9
  • 心煩失眠、咽喉乾燥:去 黨參、巴戟天;加 蓮子心5、沙參10、鈎藤15


兼證型

✏️鬱火證

【症】經間中期或經間前期出血,血量稍多,色紅或紫紅,或有小血塊,胸悶煩躁,頭昏頭痛,腰俞酸楚,身熱口渴,夜寐欠佳,大便秘結,小便黃赤

【體】舌偏紅,苔薄黃膩;脈細弦數

【方】黑逍遙散

【藥】生地黃12、黑山梔10、炒丹皮10、炒當歸10、白芍10、焦山楂10、茯苓10、醋炒柴胡6、蓮子心3、合歡皮10、炙遠志6、大薊10、小薊10、續斷10、菟絲子10

【加減】

  • 脾胃虛弱:去 當歸、墨旱蓮;加 炒白朮10、砂仁5、焦六曲9
  • 反復出血,出血量稍多:加 地榆炭10、側柏炭10
  • 夜不安寐,心煩:加 炒酸棗仁9、青龍齒10、黃連3

✏️濕熱證

【症】經間期出血,量稍多,色紅質粘稠,或赤白帶下質粘膩,或有臭氣,神疲乏力,周身酸楚,胸悶煩躁,納食較差,小便短赤,平時帶下甚多,色黃白,質粘膩,少腹脹痛

【體】舌紅,苔黃白膩,根部尤厚;脈細弦數

【方】清肝止淋湯

【藥】黑當歸10、白芍10、生地黃10、炒丹皮10、炒黃柏10、澤瀉10、薏苡仁15、赤小豆9、碧玉散12、茯苓15、山藥10、荊芥5、大薊10、小薊10

【加減】

  • 偏濕甚:加 瞿麥9、車前草10、石韋6
  • 偏熱甚:加 炒黃芩9、木通5、蒲公英15
  • 少腹脹痛甚:加 紅藤15、敗醬草15、延胡索10、炙乳香5、炙沒藥5
  • 出血偏多:加 側柏葉炭10、地榆炭10

✏️血瘀證

【症】經間期出血,量多少不一,或多或少,色紫黑有血塊,少腹脹痛或刺痛,頭昏腰酸,胸悶煩躁,口渴不欲飲

【體】舌暗紅,邊紫瘀點;脈細弦

【方】逐瘀止血湯

【藥】熟地黃10、大黃6、當歸10、赤芍10、白芍10、丹皮10、茯苓10、炙龜甲9、續斷10、炒枳殼6、五靈脂10、山楂10、紅花5

【加減】

  • 兼 濕熱:加 紅藤15、敗醬草15、薏苡仁15-20、延胡索10
  • 大便偏溏:去 熟地、大黃;加 煨木香6、砂仁5、炒白朮10
  • 腰酸甚:加 桑寄生9、杜仲9、骨碎補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