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持續做夢,其實是很困難的。只有知道這個難度的人,才能繼續做夢。
──池井戶潤․《我們是泡沫入行組》
「人若犯我,我必加倍奉還。」
只要寫出這句話,不用看標題,就知道我要分享的是哪一本書。
2013年橫掃日本全國、連台灣也風靡一時的連續劇,並以這句台詞獲得當年度流行金句大賞的半澤直樹,時隔多年,終於有幸拜讀原著。
本篇同時介紹連續劇和原著的差異,建議至少看過連續劇或原著小說後再閱讀。
第一集《我們是泡沫入行組》(以下簡稱《我們是》),內容是連續劇第一季前五集的故事。也就是半澤為了討回被倒債的五億日圓而奔波在大阪市內的故事。
在讀改編成連續劇的原著時,有時候會因為文風和連續劇的節奏不同(例如連續劇的節奏很快,但原作的文風溫吞)而覺得原著不好讀,但《我們是》並沒有這個問題。小說的節奏也很快、而且以大量對話構成,先看過連續劇的我邊讀小說時,很自然就帶入連續劇的角色與畫面。
《我們是》完全讓我有這種感覺。
一邊讀小說,我一邊有種感覺:連續劇的編劇非常厲害。
不只把三百多頁的小說濃縮成短短五集的連續劇,還增加了許多原創因素;例如半澤練過劍道(也許在其他部裡的原著有提到這個設定,但第一部裡並沒有)、為了查出東田的海外帳戶而接近未樹,並和她有精彩對手戲、半澤的父親在她國中時因工廠倒閉而自殺,害他倒閉的是產業中央銀行的大和田(原著裡是人事部的木村)等。
雖然原作裡的回收呆帳過程十分精采,但連續劇的安排更具巧思及創意;例如當半澤追查到東田在神戶市的房子後直接到現場去堵人,結果被東田和未樹聯手打倒、倒臥在滂沱大雨中。
這一幕拍得非常好,讓觀眾邊看邊產生「怎麼能讓惡性倒閉的渾蛋逍遙法外」的同仇敵愾、「難道真的沒辦法了嗎?」的絕望、和「給我站起來啊!振作點!」替主角加油打氣的各種情緒。
以及為了查出東田的藏身地,他們找上東田棲身的神戶大廈的所有人、住在療養院裡的孤單老人小村。小說中小村這個人物只是個名字,在連續劇中則變成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半澤用來促成小村老人和失聯多年的獨生女及孫女見面打動他、主動提供東田情報這點,也凸顯了半澤這個人物雖然有仇必報,卻也有溫暖仁厚的一面,形象比小說中更立體。
作者池井戶潤畢業於和半澤同樣的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進入三菱銀行,在銀行就職期間開始創作小說。
或許是因為前銀行員的身分,不只是財經用語十分簡單易懂,對銀行體系的批判更是鞭辟入理、深沉痛切。
該說是愛之深責之切嗎?光讀文字都能感受到作者對銀行體系的憤怒與不滿。說不定作者是藉由半澤直樹這個角色,在故事中實現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改變組織體系的遺憾。
譯筆也很流暢,但裡面有些用詞,像是「土下座」,中文的意思是下跪,但書中就直接用原文,沒有翻譯。
也許是因為中文版是在連續劇推出過了六年之後出版,譯者直接預設大家都看過連續劇,知道土下座的意思,所以選擇不翻譯,但我覺得這並不好。
就算連續劇當初非常紅,一定還是有沒看過的人,預設讀者一定都看過連續劇這種事非常不合理,那為什麼不直接預設讀者都懂日文,不會來看中譯本?
另外深刻這個詞,在日文中有嚴重、肅穆的意思,但譯文中也是直接使用原文,所以會出現「擺出深刻的表情」這樣的句子。
一樣是讀起來很怪。
在讀這本小說時,另一個讓我深深嘆服的是,好故事真的可以對抗全世界。
好久沒有廢寢忘食地讀一本小說了。
通常我會利用出門上班前的一個小時讀書,在讀《我們是》時,工作中總是會不停回想小說情節;回到家後也立刻就抓起小說、繼續早上未完的部分。這種閱讀體驗已經很久沒有了。
打開網路書店,在搜尋欄裡打上「半澤直樹」,除了池井戶潤的小說,還會出現更多其他半澤直樹相關的書籍,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
誰說寫小說賺不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