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我讀<底層邏輯>上

結論:非常推薦可以閱讀這本書完整的內容,我認為對人生道路幫助很大,提早認知帶來的行動改變對人生決策幫助是非常顯著的。雖然很多道理先前就有很多人介紹理解過,但自己細看這本書後,才發掘更多值得深思的議題。

這本書不是雞湯,也不是教訓、職場教練書,只是一個告訴你這世界的運作邏輯與方針,該如何應對,這本書閱讀起來,跟瑞達利歐的<原則>非常類似,兩本都強力推薦。


劉潤所著的《底層邏輯》是一部探討思考與行動背後根本原則的書籍,旨在幫助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避免被表象迷惑。劉潤是一位知名的商業顧問,曾在微軟中國擔任戰略總監,並為多家大型企業提供顧問服務。他在書中分享了他對於生活、職場及商業世界的深刻見解。

書籍概要

《底層邏輯》主要圍繞五個核心概念:

  • 是非對錯的價值觀
  • 如何思考問題
  • 個人該如何進化
  • 如何理解他人
  • 社會協作的基本原理


劉潤強調,真正的成功不僅依賴於具體的方法論,而是要理解背後的底層邏輯。這一邏輯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基礎,是應對不斷變化環境的關鍵。書中提到的方法論可以簡化為公式,這意味著,只有當我們掌握了底層邏輯,才能靈活應對各種環境變化。

主要內容

工作態度的底層邏輯

劉潤提到,工作應該被視為一種「遊戲」,而不是單純的勞動。他將工作分為四類:

  • 枯燥且消耗價值:如無所事事。
  • 有趣但消耗價值:如娛樂活動。
  • 枯燥但創造價值:如正規工作。
  • 兼具樂趣和創造價值:如熱愛工作的狀態。

他認為,正確的工作態度能夠幫助個人創造未來的價值,而非僅僅消耗當下的資源。

人脈發展的底層邏輯

在談到人脈時,劉潤指出,真正有價值的人脈來自於我們能夠幫助他人的能力。他強調,「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只有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這意味著,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才能吸引到更優質的人脈。

思考問題的方法

劉潤還提供了一套系統化思考問題的方法,包括「假設→驗證→結論→調整」。這一方法強調在做出判斷之前,需要深入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而非僅僅依賴表面現象。

總結

《底層邏輯》不僅是一部關於商業思維的書籍,更是一部關於如何看待生活和工作的指南。劉潤用生動的例子和清晰的邏輯,使得複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這本書適合任何希望提升自身洞察力、改善工作態度及發展人脈的人士閱讀。透過掌握底層邏輯,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世界運作的方式,並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重點:

  1.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
  2. 對錯有三個價值觀:

法學家的對錯觀(誰證據確鑿誰的錯): 這體現了法律的程序正義,強調的是證據和事實。在法律框架下,對錯的判斷依賴於可證明的證據,誰能提供確鑿的證據證明對方違法或侵權,誰就佔據法律優勢。這與是非對錯的客觀事實本身不一定完全一致,但這是法律體系運作的基礎。

經濟學家的對錯觀(誰的總社會成本低,誰的錯): 這是一種功利主義的思維,關注的是整體利益最大化。經濟學家會從社會總成本的角度來衡量對錯,考慮哪種選擇造成的損失最小,哪種選擇對社會整體最有利。這種觀點不考慮個人得失,而是從宏觀角度出發。

商人的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這是一種基於自身利益的判斷,更關注的是自身的損失和收益。在商業活動中,商人會優先考慮自身的利益,誰的損失大,誰就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甚至被認為是"錯"的一方。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對錯判斷,而是商業博弈中的一種策略和思維方式。

舉例:壞人誘騙好人B進入C的沒有門鎖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對於B來說,是B的錯,是因為他要被騙


3.感恩是道德,感恩的本質是預付費制的交換,妳先幫我,我必將幫妳,這是潤滑團體的協作關係,個體之所以願意接受道德的約束,是因為群體的繁榮最終會讓個體受益。

4.博弈是第三層智慧,定力是第二層智慧,選擇是第一層智慧。

5.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難得多。共贏和感激,用這樣的心態「以不變應萬變」地參與博弈,可能眼前會吃小虧,但長遠來看會贏得大利。

6.有些錢,是專門來誘惑我們放棄長遠目標的。

7.定力,是最終的勝利,常常時間的勝利,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8.在絕望中選擇生存態度的自由,是人最後的自由。

9.學會選擇,其實是學會放棄,選擇一個,放棄其他,選擇有時比努力重要,但放棄有時比選擇更重要,我們應該勇敢選擇,然後享受好處,承擔壞處,人生的悲劇,往往來自看著前方,又想著後方,最後無路可走。

10.價格決定成本,而不是成本決定價格。

11.寇斯定理:在交易費用為零或足夠低的情況下,不管最初資源的主人是誰,資源都會流到價值最高的用途上去。簡單說,就是誰用得好就歸誰。錢也是一種資源,誰能把錢用好,錢就會歸誰,但是在真實世界哩,交易成本不可能為零,而且可能很高,可惜大家只記得推論,而忘記前提,記住每個理論的前提,是學習經濟學的基本素養,每個模型都有反例,嘗試找到反例才能更記住模型與不同學說的對比。


12.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現象,優秀的人總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13.引入其他供應商後,因為有了競爭對手,原供應商就有了被淘汰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會驅使他想方設法的改進服務,洞察本質的人,他們的思維是引入競爭機制,讓競爭代替人工督促,去監督供應商提供更好的服務。

14.一旦加上時間軸,變數就會呈現兩種不同的狀態:存量和流量。以浴缸為例,水的變數有兩種,一是存量,就是一個靜止的時間點,浴缸中存了多少水,二是流量,就是在一個動態的時間段,有多少水流入浴缸(流入量),有多少水流出浴缸(流出量)。流量,改變存量;存量,改變世界。因果鏈,就是變數之間增強或者減弱的連接關係,因果鏈只有增強跟減弱。增強迴路:因導致果,果導致因,持續正向增加(也有負向),越有信用,越多人合作,越多人合作,越有信用。 增強迴路:馬太效應、贏家通吃、複利效應、指數型增長都代表同一件事。

15.滯後效應:廣播說另一條車道通暢,開過去的時候已經不通暢,大學念最熱門科系過四年變成AI最熱門。

16.分析問題時,記住五個步驟:1.找到存量2.找到關鍵因果鏈3.找到增強迴路4.找到調節迴路5.考慮滯後效應

17.凡事皆有流程,只是效率有高低之分。

18.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改變制度是改變結果,改變流程是改變原因,改變系統是改變模型,改變流程、改變制度是管理,那改變系統、改變模型就是治理。

19.真正頂級優係的人,都用治理的方式管理組織。

20.花半秒鐘看透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21.解決問題的辦法有1000種,但最有效的那一個,一定是用洞察力改變模型、改變系統。

22.證有不證無:證明一件事情有,靠舉例舊型,證明一件事情沒有(世界上沒有黑天鵝)是辦不到的,窮舉都無法,允許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不要隨便說我相信就有,你認為有,就要舉出例子舉不出例子,就是假說。

23.真正的高手看上去都很傻,把正確的事情重複做。很多人讀完大學,做了科學家、企業家甚至總統。你怎麼能用「我認識好幾人輟學」的偏,來得出「讀書沒用」的全呢?

24.離事實越遠,離陰謀論就越近。

25.      複利效應最大的謬誤來自期數謬誤:公式最大的謬誤,是用天作單位(每天背五個單字,一年背誦1825個單字,但實際上只有每天「加」5個單字,沒有乘法),使人們產生對期數過度高估。比較合理的算法是用年作單位。人礙於壽命的極限,要達到年複利的365次方,要靠10代人的傳承,才能完成這項使命。我們必須認清現實,複利的財富效應遠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快,因為我們容易把期數想多了,你以為隨便就能達到365次方,但事實上,你用一輩子的時間才達到38次方。


26.      太多人把複利當成一個快速致富的通道。切記,複利效應不是暴富效應,相反,他恰恰是一個極度仰賴長期的概念,複利需要足夠長的時間醞釀,可能是一輩子,也可能是幾代人的時間。

27.      無欲無求式財富自由:當賺錢的速度跟不上慾望膨脹的速度,你就永遠無罰得到滿足。所以,人要學會降低欲望,從免費的資源,比如陽光、空氣、與家人的交流中體會快樂與滿足。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只要吃得上飯,就是財富自由。

28.      三生三式財富自由:理論上,只要每期收益扣除通貨膨脹後是正的,你的錢放的越長,最後獲得的回報就越高,所以窮不過三代,只要存放的時間打破人類壽命的限制,長期累積下來,可以留下可觀的財富給後代,只要每一年多存一些壓歲錢,退休之後,也足以維持很多年的生活了。

29.      第一桶金式財富自由:第一桶金,也就是複利公式裡的本金,是財富自由的最大權重,世界富豪前100名,其中90名是靠第一桶金獲得財富自由,而不是靠複利公式。

30.      創造財富,而不是靠財富自己創造財富,才是獲得財富自由的真諦。(提升本金)

31.      本金*(1+收益率)^時間-慾望(越少越好)=財富自由

32.      機率思維是很多成功者的思維邏輯,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反而被認為是一種失敗的思維方式。因為我們大部分的決策,都是不完全資訊決策,不是靠你的聰明才智或努力,就一定能做出正確決策的。你再聰明、再努力,都有可能是錯的,這個可能性或失敗的機率,來自資訊的不完全。如果無論選擇A或選擇B都有50%的機率會錯,這就相當於你拋了一枚硬幣,猜中是正面就繼續往下走,猜錯就結束了,這與聰明才智無關,這是資訊不完全帶來的機率問題,每一次的決策都只是期望值的問題,當然在高期望值下仍然可能全部都沒得到,被認為是失敗,在無數次50%機率的選擇後,至少有95%是靠機率。我們既要相信努力的重要性,也要明白,完全不售我們控制的機率對創業的重要性有多大。


33.      了解機率,並且對沖機率,降低機率對我們的影響,首先要找到大機率成功的事情:時代與趨勢,時代所帶來的機率優勢是極其巨大的,他能幫助順應時代的人獲得巨大的成功,時代佔的權重最大,其次是戰略,你要相信,你能贏不是靠消息,是靠模型、靠戰略、靠判斷力。所以賠的時候也要堅定地執行下去,因為這是個機率遊戲。戰略也是用來對沖運氣的。

34.      跟隨性戰略:別人做甚麼就跟上,德國開始做機械製造,就複製效仿,有人向右轉,你就跟著向右轉,至少確定左轉是失敗的道路,跟隨性戰略就相當於別人幫我們排持一定失敗的可能性。

35.      網路效應:網路效應會導致贏家通吃,大者恆大,拿走市場主要的份額。在網路平台戰略下,快是必須的,一旦慢下來,即使你管理水準在高,也必死無疑,因此,早期新創團隊的低管理水準,優秀的時代戰略產品導向是勝利重要的一環。

36.      在機率思維下,管理治理是影響較小正向影響,以時代的趨勢正確的戰略,可能加起來總共可以提升25%成功創業的機率,因此,連續四次的創業才比較有機會出現一次成功的創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底層邏輯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