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底層邏輯」改變命運(上):這世上沒有對與錯的邏輯,只有對你有利的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成為排行榜常青書的秘密


《底層邏輯》自 2022 年 3 月出版以來,長期穩居排行榜前列。2023 年 10 月更推出了 2.0 版本——《底層邏輯 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仔細閱讀後不難發現,這本書的持續熱銷絕非偶然。


《底層邏輯》提供了一套簡單且有效的思考框架,特別適合在職場中面對複雜環境的上班族和企業主。它幫助讀者直指問題核心,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raw-image


這本書的作者劉潤,來自中國,是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他擁有南京大學理學學士和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從理工科跨界到商科的背景,也讓他的書中充滿了理性與實務結合的觀點,比如「人生商業模式的公式」與「水流方向的水轉實驗」。


劉潤的專長是互聯網轉型,曾任微軟戰略合作總監。他多年的職場實戰經驗,為《底層邏輯》注入了深厚的商業智慧,也吸引讀者不斷探索這些寶貴的觀念。


除了《底層邏輯》(1.0 & 2.0)外,劉潤還著有多本作品,包括:《關鍵躍升》、《勝算》、《進化的力量叢書》、《5分鐘商學院》、《商業洞察力》、《給孩子的商業啟蒙》、《商業簡史》、《新零售》、《每個人的商學院》、《趨勢紅利》、《互聯網+:小米案例版》、《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等。


在這篇書評中,我將分享書中的三大重點,並結合個人觀點加以探討。


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對你有利的觀點


邏輯是大腦運算的路徑,無論是「理性」的邏輯還是「感性」的邏輯,本質上都是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並不存在絕對的對錯。

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一個故事:壞人 A 誘騙好人 B 進入 C 的未上鎖工地,結果 B 不幸失足身亡。那麼,究竟誰該負責?


大部分人可能會直覺認為壞人 A 該負責,但作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視角——這世上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三種「對錯」的邏輯:


  • 選擇 A 的錯,你擁有 法學家思維:誰的行為證據最明確,誰就該負責。
  • 選擇 B 的錯,你擁有 商人思維:誰承受的損失最大,誰的錯就最明顯。
  • 選擇 C 的錯,你擁有 經濟學家思維:誰能以最低的社會成本解決問題,誰就應該負責。


如果你是一位評論家,你可能會偏向法學家的觀點;若你是一名政治決策者,經濟學家的觀點可能更具吸引力。但假如你是故事中失足而亡的 B 呢?或許你會選擇商人思維,因為損失的最大承擔者,無疑是自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上並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有基於立場與目的的選擇。而從某個角度來說,損失最大的一方,才是這場邏輯遊戲中真正的受害者。


邏輯素養的四大要素與四大觀點

raw-image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表述通常可以分成兩類:事實觀點。事實有真假可驗證,觀點則無對錯之分。然而,作者更進一步細分為事實觀點立場信仰,讓我們對人們的表述有更深入的理解。


舉個例子來說:

  • 事實:一杯咖啡 100 元(有明確的數字,無爭議)。
  • 觀點:小明覺得 100 元很便宜,而小華覺得很貴(基於個人價值判斷)。
  • 立場:小明作為行銷企劃主任,建議老闆請志霖姐姐代言,認為她人氣更高;但老闆覺得代言費太貴,選擇了阿美姐(不同角色帶來不同考量)。
  • 信仰:最終請了阿美姐代言,而阿美姐的粉絲表示:「一杯咖啡一百萬我也要買!」(粉絲基於對阿美姐的崇拜,表現出無條件的支持)。


這些分類提醒我們:事實可以被驗證,觀點基於感受,立場取決於角色和利益,而信仰則是一種難以動搖的價值體系。


一個具備判斷力的人,應該明白世界上充滿了邏輯自洽卻互相矛盾的信仰。不輕易挑戰別人的信仰,因為這不僅無法說服對方,甚至可能損失一段友誼。


反過來,我們也需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表述:我剛剛說的,是事實觀點立場,還是信仰?唯有認清表述的性質,才能更理性地溝通與判斷。


raw-image

在網路上看到網友間的「筆戰」是常態,有的言辭鋒利,有的卻失焦無力。當我讀到這章節時,不禁聯想到這些留言,心想:這本書提到的技巧,或許能讓辯論時的思路更加清晰。

作者指出,辯論的關鍵並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說服觀眾。而有效的論點,是由論據加上論證組成的。厲害的辯手不會執著於對方提供的論據,而是將焦點放在其論證的方式上。


書中還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技巧:「四大要訣」,幫助我們在辯論中站穩腳步:

證有不證無:

你可以透過例子或事實佐證來說明「有」,但不要輕易宣稱某件事「沒有」,因為世界並非黑白分明,多數事物存在於灰色地帶。

例:你能舉例說某地曾下過雪,但無法證明某地永遠不會下雪。


以偏不蓋全:

不要將個別案例的特性泛化到整體。

例:小明是班上的壞學生,因此全班同學都很壞。這就是以偏蓋全的典型謬誤。


證有靠舉例:

不要僅憑個人信念斷言某事為真,而是透過具體案例來支持觀點。

例:說「我相信鬼存在」無法成立,除非你能舉出具體證據或實例。


概全靠推理:

透過推理得出一般性的結論,但要注意,推理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且結論並非絕對真理。

例:基於多次觀察,冬天通常會冷,因此推理出冬天都會冷,但這只是一般性結論,例外情況仍可能存在。


總結來說:

證有不證無與證有靠舉例,適用於對事實的闡述;

以偏不蓋全與概全靠推理,則聚焦於對觀點的闡述。


上述技巧不僅能提升辯論的邏輯性,也讓我們在與他人交鋒時更具說服力,重點是能避開情緒化的爭論,讓討論更有建設性。


你摸到的大象,是真的大象嗎?


不曉得你有沒有聽過「冰山效應」?這比喻說明我們通常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真正的真相常隱藏在水面之下。如果我們不了解深層運作的規則,很容易被表象所誤導。

劉潤在書中分享了一個二戰時期的故事,完美詮釋了這個概念:

當時,許多轟炸機在戰場上損失慘重,只有少數飛機能夠帶著滿佈彈孔的機翼返回。為了提高飛行員的生存率,司令決定在飛機上加裝鋼甲。問題是,鋼甲應該裝在哪裡?


大部分人會根據直覺和「經驗」建議將鋼甲裝在機翼,因為這些地方中彈最多。然而,一位盟軍的統計學家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說:「你看到的機翼中彈還能飛回來,這表明機翼的結構足夠堅固。而那些機頭或機尾沒有彈孔的飛機,可能是因為一旦這些部位被擊中,就無法返回。


聽到這個見解後,司令派人調查戰場殘骸,結果發現確實如此:被擊落的飛機幾乎都是機頭和機尾受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普通人只看到表象,而優秀的人能透過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質。他們懂得質疑直覺,深入思考,看清那些隱藏在冰山底下的真相。


所以,下次當你面對一個問題時,可以停下來想一想:你看到的,真的是整隻大象,還只是它的一部分?

raw-image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如何「精準地找到事物的本質」呢?劉潤在書中提供了一個簡單但實用的方法:假設 → 驗證 → 結論 → 調整

假設 → 驗證 → 結論 → 調整

這個方法的核心是先大膽假設,再透過行動驗證假設的正確性,從中得出結論,最後根據結論進一步調整方向。


具體步驟:

  1. 假設
    針對問題提出一個合理的可能性。例如,如果銷售業績下滑,你可以假設原因是顧客對新產品不感興趣。
  2. 驗證
    通過調查數據、訪談顧客或進行小規模測試,來驗證你的假設是否成立。
  3. 結論
    分析驗證結果,得出假設是否正確的結論。如果假設成立,就可以進一步實施改進計畫;如果不成立,則需要重新假設。
  4. 調整
    根據結論,對方案或策略進行修正,然後繼續執行下一輪循環,直到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舉例說明:想像你正在設計一款新產品,假設年輕人會喜歡它的簡約設計。接下來,你可以組織焦點團體進行測試,從結果中發現真正的問題點,然後調整產品設計,讓它更符合目標客群的需求。



心態調整

我認為,聰明人通常會依賴過去的經驗來快速做出決策,但更穩妥的方法是拋棄對經驗的過度依賴,採用科學的態度來解決問題。我們需要保持謙虛和「空杯心態」,對每一個問題都保持開放,才能找到最接近本質的答案。

raw-image



總結

《底層邏輯》是一本極具實用性的書,特別適合在商業市場中打拼的夥伴,尤其是業務相關人士。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實例,提供了一套適合初學者的思考框架。


優點

  • 邏輯清晰,例子容易理解。
  • 框架簡單實用,可立即運用。


缺點

  • 在「複利思維、機率思維、數學思維及系統思維」部分,專業知識相對複雜,需要專注思考才能完全吸收。



🌟🌟🌟下集預告: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分享如何快速洞察問題的本質,以及如何在自身成長與人際互動中拿捏邊界感,最後再進行全面的心得統整~~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歡迎轉發分享!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非常感謝大家的鼓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21
謝謝您的分享❤️
陳怡霖 Erien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2
旅人小萌 謝謝小萌的留言 <3 <3 <3
陳怡霖 Erien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3
運用「底層邏輯」改變命運(下):生活中實例分享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霖感在路上
46會員
49內容數
靈感很狡猾,常不經意就從腦中溜走,還好有霖感可以抓住它。 這裡會有書評、教學、職場、旅遊、音樂、詩,和可能不怎麼美味的心霖雞湯 與你共飲!
霖感在路上的其他內容
2025/03/17
這是一本探索女性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掌握生育權的主題書。隨著現代女性在職場與生活方式的變遷,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面對「是否生育」這個重要決定,尤其是當事業、生活目標或是個人需求未必能與生育計劃同步時,讓妳的「卵子」凍齡、讓時間停佇、保留生育選擇權的選項。
Thumbnail
2025/03/17
這是一本探索女性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掌握生育權的主題書。隨著現代女性在職場與生活方式的變遷,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面對「是否生育」這個重要決定,尤其是當事業、生活目標或是個人需求未必能與生育計劃同步時,讓妳的「卵子」凍齡、讓時間停佇、保留生育選擇權的選項。
Thumbnail
2025/03/14
讀完《日本第一女公關的人際溝通術:不靠靈巧也能創造億萬業績的秘密》後,發現這本書不只是關於公關技巧的教科書,更深刻探討女性職場與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女性要如何運用高效的溝通策略來打破性別框架、實現自我價值,並成功地建立人際網絡,進而達成事業上的突破。
Thumbnail
2025/03/14
讀完《日本第一女公關的人際溝通術:不靠靈巧也能創造億萬業績的秘密》後,發現這本書不只是關於公關技巧的教科書,更深刻探討女性職場與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女性要如何運用高效的溝通策略來打破性別框架、實現自我價值,並成功地建立人際網絡,進而達成事業上的突破。
Thumbnail
2025/03/13
在《日本第一女公關的人際溝通術》中,小川愛莉以高情商和精湛的社交技巧,教會女性如何在職場上建立個人品牌、發揮影響力。從曝光效應到精準的禮物選擇,再到用心經營人脈,這些策略不僅讓她在公關界脫穎而出,也能幫助你在職場、創業或社交場合無往不利。想了解如何提升人脈關係並創造長久影響力嗎?來看看她的成功秘訣
Thumbnail
2025/03/13
在《日本第一女公關的人際溝通術》中,小川愛莉以高情商和精湛的社交技巧,教會女性如何在職場上建立個人品牌、發揮影響力。從曝光效應到精準的禮物選擇,再到用心經營人脈,這些策略不僅讓她在公關界脫穎而出,也能幫助你在職場、創業或社交場合無往不利。想了解如何提升人脈關係並創造長久影響力嗎?來看看她的成功秘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由潤米諮詢創始人並為『5分鐘商學院』的主持人─ 劉潤所撰寫而成。這本書在談論一種核心思維:方法論為不變的「底層邏輯」與隨時改變的「環境變數」所組成。並著重於前者的介紹。它提供了深刻的視角與例子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每個章節皆為互相獨立,非常適合在閒暇時間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由潤米諮詢創始人並為『5分鐘商學院』的主持人─ 劉潤所撰寫而成。這本書在談論一種核心思維:方法論為不變的「底層邏輯」與隨時改變的「環境變數」所組成。並著重於前者的介紹。它提供了深刻的視角與例子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每個章節皆為互相獨立,非常適合在閒暇時間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Thumbnail
你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本書教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umbnail
你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本書教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去年已閱讀了《底層邏輯》,整本書也是貼滿了標籤貼,值得閱讀的一本。 底層邏輯2,用了很多數學計算公式來讓我們知道萬物運作的本質,並運用於商業模式上,讓創業者在創業的路上提高成功的機率。我覺得這本書需慢慢細讀,作者劉潤的舉例也盡量很淺白易懂,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數學總是害怕。雖然不需要懂其中計算方式,但
Thumbnail
去年已閱讀了《底層邏輯》,整本書也是貼滿了標籤貼,值得閱讀的一本。 底層邏輯2,用了很多數學計算公式來讓我們知道萬物運作的本質,並運用於商業模式上,讓創業者在創業的路上提高成功的機率。我覺得這本書需慢慢細讀,作者劉潤的舉例也盡量很淺白易懂,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數學總是害怕。雖然不需要懂其中計算方式,但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五次推爆劉潤老師的書,雖然前幾次是在 Instagram ,在方格子則第一次寫到,鑒於現在我方格子的觸及率遠高於其他媒體,且不會消失,雖然應該很短但姑且留文於此。 劉潤老師最有名的應該是《底層邏輯》,最近還出版了《底層邏輯2》,我因為讀完第一本後腦袋遭受猛爆式思維強制升級,於是又買了更之前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五次推爆劉潤老師的書,雖然前幾次是在 Instagram ,在方格子則第一次寫到,鑒於現在我方格子的觸及率遠高於其他媒體,且不會消失,雖然應該很短但姑且留文於此。 劉潤老師最有名的應該是《底層邏輯》,最近還出版了《底層邏輯2》,我因為讀完第一本後腦袋遭受猛爆式思維強制升級,於是又買了更之前
Thumbnail
我們常在許多時候用經驗決定我們的決策,但卻忘記這個經驗到底是不是這些決策之間共通的邏輯,這樣即將所有結果訴諸於機率,偶爾的有效會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的經驗,直到跌了一大跤。對於自己跟他人做事的底層邏輯動機有所洞察,才能安穩的在這個詭譎的世界中生存,累積更多可以犯錯之資本,因為永遠不可能有100%成功。
Thumbnail
我們常在許多時候用經驗決定我們的決策,但卻忘記這個經驗到底是不是這些決策之間共通的邏輯,這樣即將所有結果訴諸於機率,偶爾的有效會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的經驗,直到跌了一大跤。對於自己跟他人做事的底層邏輯動機有所洞察,才能安穩的在這個詭譎的世界中生存,累積更多可以犯錯之資本,因為永遠不可能有100%成功。
Thumbnail
⋯⋯初入職場,像是驚慌受怕的松鼠,在冬天會為了一頓飯憂愁。可是隨著不斷的成長,時間和經歷會把我們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我們終究會成為從容不迫的巨人。
Thumbnail
⋯⋯初入職場,像是驚慌受怕的松鼠,在冬天會為了一頓飯憂愁。可是隨著不斷的成長,時間和經歷會把我們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我們終究會成為從容不迫的巨人。
Thumbnail
當你的努力是往錯的方向奔去,究竟是該即時止損,抑或繼續加大這個沉澱成本呢? 人生的問題,總沒個正確的解法,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你擁有看清這個世界運作的邏輯後,你可以更加地理性做出選擇。
Thumbnail
當你的努力是往錯的方向奔去,究竟是該即時止損,抑或繼續加大這個沉澱成本呢? 人生的問題,總沒個正確的解法,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你擁有看清這個世界運作的邏輯後,你可以更加地理性做出選擇。
Thumbnail
我們常說「眼見為憑」,但有時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著經驗也會迷惑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本質。以上的方法論其實講究的是從事實出發,千萬不要被「想當然爾」牽著走,也不要輕易下結論,重點是得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眼見為憑」,但有時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著經驗也會迷惑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本質。以上的方法論其實講究的是從事實出發,千萬不要被「想當然爾」牽著走,也不要輕易下結論,重點是得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Thumbnail
每看完書後的一週,內容大至都忘光,想做筆記又沒時間,想說寫些讀後想法,順推薦我認為不錯的書籍給大家參考。 這本「底層邏輯」的作者是「劉潤」,中國著名的商業顧問,曾經擔任微軟中國戰略合作總監,也曾任騰訊、百度、海爾等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 第一次看到「劉潤」這名字是在2006年一篇「出租車司機給微軟員
Thumbnail
每看完書後的一週,內容大至都忘光,想做筆記又沒時間,想說寫些讀後想法,順推薦我認為不錯的書籍給大家參考。 這本「底層邏輯」的作者是「劉潤」,中國著名的商業顧問,曾經擔任微軟中國戰略合作總監,也曾任騰訊、百度、海爾等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 第一次看到「劉潤」這名字是在2006年一篇「出租車司機給微軟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