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有個叫做「世代挑戰」的流行,吸引上千萬瀏覽。
短片找來小朋友和家長,同時問他們「打電話的手勢,怎麼比?」
這個 5 和 6 的差異,有人覺得荒謬、有人覺得好笑。
有人覺得,這就是「代溝」。
但 5 和 6 其實代表更深的含義:
「數位轉折」——
你的下一代,出生就處在網路世界裡,數位代表全世界。
你的上個世代,活在 100% 實體時代。
摸不到的都是虛假,唯有實體才是正道。
你的下個世代,卻活在 100% 數位內容的時代。
數位化?
你在說什麼?數位是和世界共同存在的事實。
既然是事實,何必再去「化」它?
而你,處在中間的數位斷層。
你看得見「唯有實體才真實」的誤解,你也見證虛擬數位化變成主流的演進。
你能看到兩端的優點、缺點,和盲點。
我有出書,所以我能用作者身份參加一些實體活動。
這些活動的觀眾年齡層都超高,是超明顯、難以忽視的程度。
我和讀者偷偷提到了「老派」這詞,因為我發現現場年齡比我低的觀眾,幾乎不存在。
本來我想說:欸講這麼欠揍的話,應該會有人來唸我幾句吧。但我發現大家是這樣回覆的:
其實我不認為老派是失敗。老派也是以前的「新潮」。
「CD 隨身聽、BB 扣」都是能媲美 iPhone 最新機的超時尚產物。
但講認真的:就像這些名詞的「年代感」一樣,創作、出版、賣書,早就不能靠實體搞定。
作家、創作者必須經營網路聲量,你必須在社群上寫文,沒有例外。
否則,你接觸到的觀眾會有極大的局限性。
成為作家,你甚至不用出「書」這東西,只要在網路上寫作就行了。
你就能靠作品撐起足以稱為「主流」的讀者注意力和金錢。
《維基百科》說:作家,泛指以寫作為職業的人。
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靠著網路寫作,從麥當勞打工人晉升百萬作家的 Sheehan Quirke 說:
「當作家,不用等別人邀請。只要開始,你就是個作家了。」
請別搞錯順序:你是「寫了」而成為作家,不是先等別人邀請,獲得作家頭銜,才開始寫作。
很多人跳出來說:「欸欸不對,你沒出書,怎麼敢自稱作家?」
你怎能毀壞文字的「該有的品味」?
雖然這種情懷我懂,但很遺憾,市場不是按照品味運作。
堅持品味是外行人的作法。
在市場面前,你的品味毫不重要。
當上個世代還沒反應過來、還在爭執數位到底腐不腐蝕人心、耽不耽誤前途的時候,「主流」早就變了。
曾經的主流已經是「非主流」,曾經的創作新星已經變老。
但真正的老派,其實不在年紀。
真正的老派是固守成見、被時代潮流拋下之後,還堅持要碎唸幾句的人。
(延伸閱讀:他靠寫作,從麥當勞清潔工寫到 170 萬追蹤)
實體內容的價值無法取代。
人類受教育、閱讀實體書本的普及率,接近 100%。
書的知識高度、書本作者得到的權威度,依然不減。
但內容主流也早就不在實體書本上面。
我親身經歷內容創作的交界、我在實體和數位都有寫作。
我敢肯定:你,就處在知識交界斷層上。
靠出書成名的作家,早就賣不動了,而下個世代的作家和意見領袖,卻還沒真正成型。
大家鮮少彼此交流,也沒人真正定義和實踐什麼是「內容變現」。
還沒人在時代轉換的緩衝區,把舞台和話語權搶光。
這些位置還很空,而「創作」正是建立影響力、搶下話語權的大好機會。
以前的作家靠出書、寫字、賣書致富。
他們用暢銷賣座來建立影響力,再用累積的影響力與資源,出版下一本書。
他們認真創作、敢於講出大家還沒講出來的話。
他們勇於冒險,在主流尚未成形的時候,成為引領主流的意見領袖。
而現代創作者是靠著寫文、經營社群、內容創作經營自己。
「創作」是兩個極端的平衡點、也是兩大群體難得重疊的交集。
不管文字、音樂、影片,只要你持續在網路上產出,你就做了最有潛力的投資。
你正在投資最有潛力的標的:你自己。
你要「寫起來、不停手」。
這道理人人都知道,卻很少人做到。
(延伸閱讀:寫手之鬼:靠寫作,從窮困潦倒寫到千萬身價)
如果你也想在數位領土佔有一席之地,卻不知道怎麼開始
接下來的七天,我會每天更新一篇文章
Day 1:想經營,但就是寫出不來怎麼辦?
Day 2:如何每天都能寫一篇文?
Day 3:讓人不知不覺把文章看完的辦法
Day 4:零基礎,靠寫作快速建立出影響力的方法
Day 5:衝破萬人追蹤的臉書寫文技巧
Day 6:如何在內容裡,偷偷埋下只專屬你的浮水印?
Day 7:讓社群追蹤成長破 100% 的寫作心法
不想錯過,歡迎點擊右上角免費加入「Jemmy的沙龍」
和「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 Jemmy 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