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靈感閃過,我突然想起去年在iPad上寫下的一些東西。翻出來閱讀後,這個動作像喚醒了我靈魂深處的求知慾望,讓我整個國慶假期的早晨都沉浸在整理這一年來我內在的變化。
那篇文章是我以「人生劇本」的方式書寫,從第一人稱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回溯了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並在每個段落後進行自我分析,試圖挖掘不同階段中思想和情緒狀態的形成原因。我嘗試從多角度看待過去的自己,並探索外在環境如何影響了我對自我的認知。
所謂的「人生劇本」這一概念,是我當時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得到的啟發。這本書是在一位朋友的工作室借到的,回家後我找到它的有聲書版本,經常在睡前聽。這本書用柳林中的風聲角色包裝,將心理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用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聽著它,我彷彿找到了許多實用的工具與思路,讓我不自覺地投入其中,並開始以行動進行探索。
我當時寫出了人生劇本、嘗試以客觀的角度分析自己,做出了一個結論,我是這麼寫的:
我的人生劇本在我很小的時候,根據外在環境給我的回應,導致我對自己沒有自信,無法相信自己。等到我確定我的能力沒有問題時,卻沒有解決「愛自己」的問題,我做什麼事都很拼命,就是沒有「拼命愛自己」。所謂的「愛自己」是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己喜歡自己。
然而,分析能力再好也沒有太大用處。當時的我並不知道如何改變這個人生劇本,也沒有認為自己需要心理諮商。我覺得自己情緒穩定、能控制情緒,所以覺得這樣的狀態是正常的。
一年過去了,這篇文章成了我回顧當時狀態的線索。這一年,我大量接觸了身心靈領域的知識和實踐,從書本、課程到不同形式的自我探索。我不僅通過五感接收外界的資訊,還通過書寫、同伴學習和課程,深度反思自己。這一年裡,我已經寫完了6本筆記本,正進行第7本。
回顧這段時間,我發現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與去年的狀態相比,我不再僅僅是分析自己的問題,而是開始實際地應用所學,進行內在療癒與轉化。這一年,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成長,還在實踐中收穫了更多關於自我愛與接納的智慧:
對於這些發現,我感到驚喜與感動。雖然篇幅有限,我無法詳細描述每個療癒的過程和心得,但我很想將我所學到的分享給需要的人。
如果你對現在自己的狀態不滿意,你可以寫下自己的人生劇本。
回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它主要講述了蛤蟆先生在經歷情緒低潮和自我迷失後,通過心理治療找回內在力量的故事。書中探討了許多與情緒管理、自我認知、接納自己相關的心理學理論。在這之中我最讓我感到共鳴的應用如下:
1.情緒的認識與接納:
童年時期的情感困境和人際挫折,會讓我們長期處於自我否定和焦慮的狀態。書中蛤蟆先生也經歷了類似的情緒困境,心理師幫助他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緒反應,無論是因為人際關係中的不適還是對工作與生活的焦慮,這些情緒都是合理的反應,接納它們是改變的第一步。
2.改寫「人生劇本」:
書中探討了「人生劇本」這個概念,許多我們早期的信念來自於成長過程中的外界反應,但這些「劇本」並非不可改變。我們從小形成的信念(價值觀),是人生劇本的一部分,但我們可以嘗試重寫這個劇本,通過新的生活經歷來告訴自己,自我價值並不取決於外在表現,而是內心對自我的接納與理解。
3.重新定義自我價值:
在書中,蛤蟆先生最終學會了不再將自我價值與外界的評價掛鉤,而是從內在找到力量。想想自己曾在什麼過程中體驗到深刻的滿足感?那很可能就是我們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的來源。我們可以更多地從這些體驗中找到力量,讓自己相信,價值來自於我與我在意的東西之間的真實互動,而非外在的表現。
4.學會愛自己:
書中強調了「自我愛」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對自己好,更是全然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常常會過度努力,卻沒有留時間給自己,這可能是內心深處對自我愛的忽視。嘗試給自己更多的時間進行自我照顧,無論是身體上的健康,還是內在的情緒調整,這是我們能長期保持積極和快樂的關鍵。
總結:
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顯示了個人在人生中各個階段的成長和挑戰,特別是如何在外界反應中形塑對自己的認知。運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概念,我們可以嘗試重新理解自己的情緒,改寫早期形成的「人生劇本」,並學會愛自己,重新定義自我價值。藉由反思和改變幫助我們更好地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歡迎和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