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實例:利己是人的本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進入超市,走向西瓜攤位,要去買一粒西瓜。每粒西瓜品質一樣,售價也一樣,10元一粒。但看得出西瓜明顯有大小的差別,在此情形下,我總會盡量去發現並挑選最大的那一粒。我也觀察到這不是我一個人獨有的行為,是人人皆如此這般,一種普遍的,大家共有的行為。當然這種行為是正當的,不會引來任何爭議,原因想必是大家都普遍接受「先到先得」這一有秩序的社會行為。

raw-image

  我花 10元,挑選走最大的那一粒西瓜。那麼接下來買西瓜的那一位,他花同樣 10元,獲得比我的小的西瓜。這樣公平嗎?我認為公平的做法是每個買西瓜的人,在沒有任何管制約束的狀態下,都自覺不做任何比較,隨機挑選一粒。無疑地,我想像的這種公平只屬於烏托邦社會,不存在於現實世界。

  現在考慮,為何每一個「先到先得」者都不表現出自覺地去顧及他人的利益和維護公平原則?在自然無約束狀態下,他們總是一致地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最大的那一粒西瓜,統一地表現出這一「利己」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在選擇食物、商品和工作任務時,每一個人都會表現出類似的利己行為,這類利己行為具有普遍性。基於此行為的普遍性,能否下結論:利己是人的本性?它也是荀子人性本惡的一種具體化表現吧?

  我們進一步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理解「利己是人的本性」的生物學基礎。生物進化的依據是生存和繁衍。在資源有限的狀態下,一個生物個體獲得更多食物就生存的更好,繁衍出更多後代。為了獲得更多食物,生物就會進化出,在爭奪食物過程中,本能地去搶盡可能多的食物這一行為,即所謂的利己行為。在當下人類社會裡,這種本能的利己行為就表現為在合理的前提下(即中華傳統強調的合於義),盡量去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行為,去獲得盡可能多的食物。例如在先到先得的環境裡,去挑選最大的西瓜,達到合於義的利己。

raw-image
  生物學研究曾將人性框定為基因限制下人類可能性的通道。不過,學界正在建立另一種人性觀,它認為人類活動的一些獨特品質,如腦力活動、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創新慾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凝結成某種智慧以及根據當前環境做出的靈活性。靈活適應性是後一種人性觀的要旨。 《國家地理·人類進化史·智人的天性》
探尋春秋仁字本義 退休工程師(新加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每一代僅僅只有一人攜帶這個優勢基因,所以優勢基因在一夫一妻制下,無法在人群中擴散開去實現進化,人類基本上停止了進化。
我想要做到仁,我是知道,在我目前環境下,那些行為是與環境和身份相符合的行為,去表現出這些行為,我就做到仁。
解讀樊遲問仁、殺身以成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子路仁乎、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
仁 = 生存。春秋先民追求仁所達到的結果就等同於人類演化的適者生存所達到的結果。先民選擇出在各種環境下相應的各式各樣的適者,再以適者來指導人們的各種行為。
禮規定的行為,通行於天下的行為,仁者的行為,抽象仁轉成的具體行為,邏輯推導出的行為,行業最需要有的行為,立言的人的行為,博學智者判定的行為,同情心誘發的行為
猜想:在特定環境,特定身份中,表現出與環境和身份相符的行為,就是仁 。特定環境 + 特定身份 + (表現出)與環境和身份相符的行為→ 仁。
因為每一代僅僅只有一人攜帶這個優勢基因,所以優勢基因在一夫一妻制下,無法在人群中擴散開去實現進化,人類基本上停止了進化。
我想要做到仁,我是知道,在我目前環境下,那些行為是與環境和身份相符合的行為,去表現出這些行為,我就做到仁。
解讀樊遲問仁、殺身以成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子路仁乎、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
仁 = 生存。春秋先民追求仁所達到的結果就等同於人類演化的適者生存所達到的結果。先民選擇出在各種環境下相應的各式各樣的適者,再以適者來指導人們的各種行為。
禮規定的行為,通行於天下的行為,仁者的行為,抽象仁轉成的具體行為,邏輯推導出的行為,行業最需要有的行為,立言的人的行為,博學智者判定的行為,同情心誘發的行為
猜想:在特定環境,特定身份中,表現出與環境和身份相符的行為,就是仁 。特定環境 + 特定身份 + (表現出)與環境和身份相符的行為→ 仁。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寬容是一種智慧 寬容是一種智慧,它不僅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過失,更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自己內心的矛盾時,找到一條平和的道路。學會寬容他人,其實也是在學習寬容自己,這樣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 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生活中,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職場、家庭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與自己觀點
Thumbnail
深厚的人性美德 寬容,是一種深厚的人性美德。它不僅僅是對他人過錯的理解與包容,更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解放。當我們選擇寬容他人時,其實也是在學會寬容自己,這種過程既是一種心靈的修煉,也是一種智慧的積累。 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與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與事。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誤會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
比較的意義是什麼?這世界有人,就存在比較這件事。為了社會的遊戲規則而比較,或為了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比較,人們各司其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專長與性格適合不同的位置,而這所謂的「不同」就是比較出來的。比較沒有不好,世人看待比較的心態負面了才會產生不好的行為和影響。
Thumbnail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我們都從自己的角度在看人 這個應該是好人 那個可能是壞人 判斷的條件可能是 政經地位 社會名望 長相衣著 文筆談吐
Thumbnail
人要對自己與他人使用相同的原則,不是只因為這樣才對他人公平,而是只有這樣才對自己也公平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寬容是一種智慧 寬容是一種智慧,它不僅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過失,更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自己內心的矛盾時,找到一條平和的道路。學會寬容他人,其實也是在學習寬容自己,這樣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 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生活中,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職場、家庭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與自己觀點
Thumbnail
深厚的人性美德 寬容,是一種深厚的人性美德。它不僅僅是對他人過錯的理解與包容,更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解放。當我們選擇寬容他人時,其實也是在學會寬容自己,這種過程既是一種心靈的修煉,也是一種智慧的積累。 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與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與事。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誤會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
比較的意義是什麼?這世界有人,就存在比較這件事。為了社會的遊戲規則而比較,或為了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比較,人們各司其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專長與性格適合不同的位置,而這所謂的「不同」就是比較出來的。比較沒有不好,世人看待比較的心態負面了才會產生不好的行為和影響。
Thumbnail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我們都從自己的角度在看人 這個應該是好人 那個可能是壞人 判斷的條件可能是 政經地位 社會名望 長相衣著 文筆談吐
Thumbnail
人要對自己與他人使用相同的原則,不是只因為這樣才對他人公平,而是只有這樣才對自己也公平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