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班的理想申請人:擁有技術自信與創新思維,抓住名校入學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UCLA的博士後研究員,我輔導過許多碩博士生,並且目睹了不同申請者的成功與失敗。在這個過程中,我常常被問到:「到底UCLA的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希望收什麼樣的學生?」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事實上,申請成功者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特質——不僅僅是技術能力強,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技術與創意結合,提出實際可行且具挑戰性的研究問題。


我也見過許多技術非常強的學生,來自頂尖的學校,擁有驚人的編程與數據分析能力。然而,這樣的技術優勢卻未必能讓他們脫穎而出。他們的申請資料,雖然技術上沒有問題,但卻缺乏真正創新的研究方向與視角,導致他們在眾多競爭者中失去吸引力。與此同時,另一些學生雖然技術能力稍遜,但他們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獨到的研究見解,這反而讓他們得到了UCLA的青睞。


經過多年與碩博士生的互動,我發現UCLA並不僅僅在意你的技術有多強。當然,技術基礎是必須的,但更關鍵的是,你是否具備提出創新問題並且運用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很多學生在申請過程中忽略的點。UCLA希望找到的是那些能夠突破現有研究框架,並且願意在不確定中探索新領域的學生。


當學生們開始理解這個觀點,並且調整他們的申請策略後,我看到了一些顯著的改變。他們不再只強調自己掌握了多少工具或技術,而是著重展示自己如何將技術與創新結合,提出對學術社群有意義的研究問題。這樣的學生,不僅更容易被UCLA錄取,進入博士班後也能更快融入研究團隊,並取得顯著的成果。


如果你也想要申請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我建議你從現在開始,不僅要強化技術能力,還要積極培養提出創新想法的能力。博士研究不是單純的技術訓練,而是培養你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我已經總結了多年的經驗,並整理了一些關鍵建議,幫助你更好地準備申請。希望這些建議能為你帶來啟發,幫助你在競爭激烈的博士申請中脫穎而出。


如果你對這些主題有興趣,我也在我的電子報中深入討論了如何成功申請UCLA的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班。你可以在這裡閱讀更多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0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1. 選擇有主見但技術能力不足的學生 - 這類學生在面試中往往展現強烈的個人意見與自信,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們對研究方向有深刻理解。然而,實際上,他們的技術基礎不足,無法支持創新的想法,最終導致研究進度緩慢或無法完成博士論文。 2. 選擇技術能力強但缺乏獨立思考的學生 - 技
Thumbnail
1. 選擇有主見但技術能力不足的學生 - 這類學生在面試中往往展現強烈的個人意見與自信,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們對研究方向有深刻理解。然而,實際上,他們的技術基礎不足,無法支持創新的想法,最終導致研究進度緩慢或無法完成博士論文。 2. 選擇技術能力強但缺乏獨立思考的學生 - 技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一份好的研究自傳不僅是求職或申請研究機會時的「敲門磚」,更是訓練清晰表達研究價值的一次練習。最近參與中研院統計所的暑期實習生招聘,我發現許多申請人自傳中的常見錯誤,其實反映出日常研究中缺乏的幾項關鍵習慣。 在此,我將分享三個常見錯誤,以及相對應的改進步驟,希望能對碩博士生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一份好的研究自傳不僅是求職或申請研究機會時的「敲門磚」,更是訓練清晰表達研究價值的一次練習。最近參與中研院統計所的暑期實習生招聘,我發現許多申請人自傳中的常見錯誤,其實反映出日常研究中缺乏的幾項關鍵習慣。 在此,我將分享三個常見錯誤,以及相對應的改進步驟,希望能對碩博士生
Thumbnail
博士研究之路充滿挑戰,而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不僅需要學術熱忱,更需要在思維深度和技術實力之間取得平衡。本文將界定適合博士研究的理想特質,並提供自我評估和提升建議,幫助你在學術生涯中實現更大的成就。 ▋成為優秀博士生的核心特質 一位理想的博士生,不僅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要能夠將這些創
Thumbnail
博士研究之路充滿挑戰,而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不僅需要學術熱忱,更需要在思維深度和技術實力之間取得平衡。本文將界定適合博士研究的理想特質,並提供自我評估和提升建議,幫助你在學術生涯中實現更大的成就。 ▋成為優秀博士生的核心特質 一位理想的博士生,不僅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要能夠將這些創
Thumbnail
在博士研究中,學生的學術特質往往會影響他們的研究發展和成就。不同特質的學生在學術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也各不相同。本文聚焦兩類碩博士生的特質:「有想法但技術底氣不足」與「技術底氣充足但欠缺想法」,幫助你認識自己在研究中的優勢和挑戰,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學術表現。 ▋「有想法但技術底氣不足」的學生特質
Thumbnail
在博士研究中,學生的學術特質往往會影響他們的研究發展和成就。不同特質的學生在學術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也各不相同。本文聚焦兩類碩博士生的特質:「有想法但技術底氣不足」與「技術底氣充足但欠缺想法」,幫助你認識自己在研究中的優勢和挑戰,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學術表現。 ▋「有想法但技術底氣不足」的學生特質
Thumbnail
1. 建立知識地圖,幫助新學生找到對的人解決問題 - 在實驗室內,學生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因此當新加入的學生面對問題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長姐請教,能有效解決學習上的瓶頸。這需要清楚掌握每位成員的專長,並進行有效的知識連結,才能讓新手快速上手並感受到團隊的支持。 2. 以專
Thumbnail
1. 建立知識地圖,幫助新學生找到對的人解決問題 - 在實驗室內,學生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因此當新加入的學生面對問題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長姐請教,能有效解決學習上的瓶頸。這需要清楚掌握每位成員的專長,並進行有效的知識連結,才能讓新手快速上手並感受到團隊的支持。 2. 以專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的路上,選擇博士生的標準往往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次與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的討論,讓我仔細思考了這個話題。當時我向他解釋了許多細節,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答案就是: **「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這樣的人並不多見,而我的觀察也顯示,只有同時具備這兩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的路上,選擇博士生的標準往往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次與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的討論,讓我仔細思考了這個話題。當時我向他解釋了許多細節,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答案就是: **「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這樣的人並不多見,而我的觀察也顯示,只有同時具備這兩
Thumbnail
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裡,托程光教授的福,我有了許多帶學生的機會。至今,我已經指導了 15 名學生,透過這些經驗,我逐漸了解到不同學生的特質與表現。每位學生來到我們實驗室,目的大多是為了做研究並獲得推薦信,申請美國的碩士或博士課程。完成一個完整的研究工作,對他們來
Thumbnail
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裡,托程光教授的福,我有了許多帶學生的機會。至今,我已經指導了 15 名學生,透過這些經驗,我逐漸了解到不同學生的特質與表現。每位學生來到我們實驗室,目的大多是為了做研究並獲得推薦信,申請美國的碩士或博士課程。完成一個完整的研究工作,對他們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