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如何系統性擴展英文單字量 (建立個人詞彙庫) - 學語觀點 9


建立個人詞彙庫

何謂個人詞彙庫?


嚴禁以任何形式及影音圖片全文或部分抄襲!
(引用、分享均須註明作者本人我「Rayson English 瑞昇英語」及 vocus 此篇網址)
(全文轉載需來訊徵得 Rayson English 瑞昇英語同意)
(* Rayson English 及 Rayson's English 皆為瑞昇英語)

瑞昇 Rayson 特別強調建立個人化」(personalized)詞彙筆記因為每個人程度不同,覺得難易的點也不一,無論你是買單字書 (非常不建議背字典,除非你想體驗失敗挫折的滋味 😅)、刷各種英文學習帳號的單字貼文影片、下載多少英文單字 app 等等,都要自己篩選哪些是對現階段的你「有幫助」、「有興趣」的內容 (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你能堅持做後續這件事嗎?-->),自己動手將這些你篩選後學習內容,無論是手寫活頁筆記本 (瑞昇做過),或是打字存在電腦裡 (瑞昇做過),或是將其存在相關網站的雲端帳號內 (瑞昇學日文就是這樣做),收集成你自己的個人詞彙庫


有幫助」、「有興趣」的標準很主觀,但有兩項是你必定考量的 (以口說需求為例,寫作亦然):

  1. 曾經想表達,但當時不會說,後來偶然看、聽到,或被告知才知道原來這樣說,那趕緊腦袋記、並筆記起來(除非你天生麗質,光腦袋記就再也不忘)。這表示你有這個強烈需求,對你個人而言是「有意義」的資訊,才能有效存入海馬迴 (hippocampus) 活化神經元 (neurons)(見後文學術說明),白話文就是「你才容易記住並於未來回憶起來」。

  2. 曾經表達過,但當時說得不好,或者說錯,後來偶然看、聽到,或被告知才知道怎樣說比較好,那趕緊腦袋記、並筆記起來(除非你天生麗質,光腦袋記就再也不忘)。這表示這資訊對你個人而言,不但「有意義」,而且「很重要」(因為你終於知道錯了不知錯一錯再錯是學習得移除的障礙),你的海馬迴 (hippocampus) 神經元 (neurons) 接到「意義!」、「重要!」這樣「聖旨」連發,才會認真工作(見後文學術說明)幫你記好 (即:記「正確」) 記久


為何要建立個人詞彙庫?


聰明如你,你覺得呢?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首先,自己主動篩選學習內容並製作筆記的過程會啟動活化大腦的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這個區域與高階認知功能有關,如計劃決策解決問題。根據研究,前額葉皮層在進行主動學習時會顯示出更高活性,因為它負責整合訊息並進行深度思考 (Voss et al., 2011)。


Hoogendoorn(2015)指出主動學習能夠促進神經元連結,因為在過程中多個大腦區域同時活化,更容易鞏固新訊息。這種神經連結的強化使得學習者能夠在未來更快地回憶起相關知識。總的來說,進入主動思考主動記憶的模式可以避免自己處在被動淺層視覺處理而已 (白話文:從眼前滑過但完全沒什麼印象)。


再者,光是自己主動篩選學習內容並主動筆記本身,對自己而言就是有意義的資訊海馬迴 (Hippocampus) 記憶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海馬迴負責將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並且在編碼過程中,只有那些對個體有意義重要的資訊才能有效存入海馬迴 (Maguire et al., 2000)。這表示對於無意義不重要的訊息,大腦會迅速遺忘 (Ebbinghaus, 1885)。


神經元的角度來看,當訊息被認為是重要相關時,大腦中的神經元會更活躍,這有助於強化記憶軌跡 (strengthen memory traces) (Ryan et al., 2015)。因此,這也再度印證了大腦更容易遺忘對個人而言無意義的訊息。


第三,如果你養成好習慣,將你個人詞彙庫統整在固定的一個媒介上 (例如自己的電子檔雲端帳號的字詞庫),才能夠很方便地搜尋檢索分類整理隨時隨地定期回顧這些筆記,再度強化記憶,直到你再也不忘。



培養你的英語腦,瑞昇英語!

我是 Rayson,是實體、線上專業英語教練,擅長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學好英文」!


如果你覺得這些技巧有幫助,別忘了加入我的瑞昇英語沙龍 (Rayson English),也別忘了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 (<-- 點此左邊連結,或在首頁最上方及右側邊有連結),按贊、分享我的影片,並開啟鈴鐺的全部通知,獲取更多超實用的英語學習技巧和策略。


也歡迎加我的 Instagram, Facebook, threads 並追蹤我,也可以在這 / 那些地方跟我互動喔!


洽詢私教請於底下留言,或用 Instagram 聯繫。

我們很快會在下篇沙龍文章 / 下個影片見。





  1. Voss, J. L., Gonsalves, B. D., Federmeier, K. D., Tranel, D., & Cohen, N. J. (2011). Cortical regions recruited for complex active-learning strategies. Neuropsychologia, 49(11), 3099-3109.
  2. Hoogendoorn, M. (2015).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ctive learning and how the brain learns. 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er.
  3. Maguire, E. A., Woollett, K., & Spiers, H. J. (2006). London taxi drivers and bus drivers: A structural MRI and neuropsychological analysis. Hippocampus, 16(12), 1091-1101.
  4. Ebbinghaus, H. (1885). 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5. Ryan, L., Althoff, R. R., Whitlow, S., & Hinton, L. (2015).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memory formation: The importance of relevance and meaning in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4(2), 456-47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