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天做了生命歷程關鍵字的自由書寫嗎?會感到很累,或引發了什麼情緒、讓你想起什麼事情嗎?如果有的話,你之後也可以翻翻老照片,翻攪一下回憶。今天,我們輕鬆一點,來談從生活中收集與觸發靈感。
在第一天〈何謂靈感?靈感如何形成故事〉中提到,靈感大多來自於你有興趣、引發你各種情緒的人事物。你可以順著原本的性格與興趣嗜好,只要在生活中多問「為什麼?」與「這是什麼?」以及發現自己「感動、生氣或興奮」等情緒時,停下來,讓這情緒逗留一下,問問自己,為什麼?靈感不是無中生有,是慢慢被你自己培養出來的,所以首先要有那個初始的萌芽點。
我很喜歡日本創意總監水野學(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他最知名的作品是熊本熊的設計)對於創意的看法。他認為創意是奠基在豐富且優質的「知識」。不用功與自以為是,都是創作者的阻礙。關於不用功,我們在第五天〈為什麼你需要大量閱讀〉會再深入討論,而至於如何克服「自以為是」的毛病,他建議可以試試看去做跟平常不一樣的行為,打破原本的行為框架。
這些改變不必很大,可能是翻翻原本不會看的雜誌、看原本不看的電視,與自己周遭遇到的不同行業的人聊天,重點是不要聊自己,試著引導對方聊聊他們的事情,理解不同年齡、性別、行業的人,有哪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識與行為。這些都有助於新發現。
我知道在網路媒體如此發達的現在,越來越少人翻閱文學雜誌。但這幾年台灣的雜誌真是出乎我意料的豐富與跨域。請你偶爾離開社群與網路,走到圖書館或書店,隨意瀏覽,挑幾本封面最吸引你的雜誌,不要限縮在你原本熟悉的刊物,也試著翻開一些主題鮮明且封面吸引你的雜誌,靜下心讀一下,欣賞他們的版面配置,主題挑選。看看裡面有哪些人事物吸引你,記下來。
你也可以去一些「一直說想去,但始終沒成行」的博物館、美術館,植物園,甚至是天文台。打破原本制式的生活,偶爾鬆一口氣吧,這些活動只要兩三個小時,卻可能讓你很快樂,甚至看到原本生活中隱而不見的靈感寶藏。
你甚至可以挑一間非常吵鬧的咖啡館,刻意坐在你最有興趣的客人旁邊(要挑一個可以默默觀察到他們表情與動作的位置),偷聽他們的對話。如果你打開耳朵,你會發現,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說出口的話洩露許多心思。作為客觀的第三人,用心去看那些細微的小動作、表情、外表穿著與口吻,你會覺得人真是很有意思。我有一次聽隔壁桌一對男女的對話,明顯是男有意,女無情,偏偏兩人又能一直曖昧地對話下去,聽到我很不想走。走離幾步後還忍不住回頭看看他們長什麼模樣。
讓日常生活成為你搜集各種素材的來源,做大量的筆記,寫的、畫的都可以。你創作時如果卡住,可以隨時翻翻你的筆記本,有些靈感會突然跑出來。
捷運上奇怪的阿伯、週五晚上吐在路邊的上班族、鄰桌一直噴酒精的眼鏡女,在捷運站外面吵架的男女朋友,他們說了什麼話撕裂彼此?在樓梯間與樓下房客插肩而過時,發現她兩眼空洞,白髮頓生,她的人生近期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於不創作的人而言,這些人只是討厭或無關緊要的路人,但對你來說,他們都是你可能的素材。
有些人物有氣味,有些人自帶背景音樂,只要你有感覺,全都放入你的筆記本中吧。如果你不創作,周遭那些鳥人鳥事就只能讓人心累,你也不會像個神經病那樣狂嗅火災是什麼味道,只為了日後能細膩描述。但當你是蒐集素材,累積靈感的創作者,這些都是超級棒的素材。
慢慢的,有些人物越來越立體,日後可能會走進你的作品中,當然,他們也可能哪裡都不會去,就先停留在你的筆記本上。你搜集的人物越多,你創作各種類型或劇情時,可以挪用的角色越多元。
有些人物可以嫁接在虛構的想法上,你也可以結合兩三個人物的特質成一個。當你的故事構想趨近成熟,需要具體的細節來撐起人物時,這些對人的觀察與筆記很有用。你甚至可以擴大對人的採樣,像是新聞上的社會事件,那些人後來怎麼了?你可以像個偵探,去追查看看。你會發現,真實事件經常比小說更離奇,可是再怎麼離奇,必定有背後的脈絡與線索可以理解。
從現在開始,有意識的閱讀與觀察周遭。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狩獵場,記下你覺得奇怪的、有趣的人與事,有對話就更好了!你甚至可以畫出某些人的特徵(但是不要拍照,因為重點不在寫實地紀錄,在於你在意的點,以及你為什麼在意,那讓你聯想到什麼嗎?你都可以紀錄下來)。
這一天的練習可以用在之後每一天。放在本子上的素材越多,你之後可用的靈感會越多。這個練習可以很自由,你想怎麼做,做多少,都可以。
茱莉亞・卡麥隆《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作者認為每個人都能創作,每個人都有創造力,那為什麼會沒有靈感,或無法創造呢?因為我們心中的小小藝術家從小被打壓,可能是小學老師的批評,或父母無心的一句話,從此讓我們以為自己毫無創造力。所以,開始創作,也是一段心靈療癒的旅程。身為劇作家的作者在本書中說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也安排各種有趣的練習、作業與活動(單單閱讀就充滿喜悅),包括「晨間隨筆」與「藝術之約」,都是為了喚醒你內在那個藝術家。
「寫給沒有編輯陪伴的創作者」是我的一個寫作計畫,在卸下近二十年的編輯正職工作後,想替不一定有編輯的創作者提供一些經驗,希望讓更多創作者獲益。你可以由此進入完整的目錄。
若你想要找我討論,可以在方格子搜尋「林比比鳥」進到我的討論區,或於本篇文章留言,與我分享你看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