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聽古典音樂?
所長還蠻喜歡的,因為古典音樂在所長小時候留下了美好且溫柔的記憶。所以聽這些音樂,聽的不只是優美的旋律,還有再次感受記憶中的美好與溫柔。
後來念大學的時候,在學校也修過西洋音樂史。不過因為年代實在太久遠了,而且也好久好久沒有接觸這些曾經讀過的知識,所以它們就被深深地儲存到腦袋的深處,一個檔案一個檔案地在某個位置排列放好。
直到最近看了這本書之後,檔案再次被提取出來擴充。這本書是什麼書呢?書名是《說故事的古典音樂導聆【古典樂派】:鋼琴家帶你入門200首名曲,聽懂巴哈到貝多芬的光明與黑暗》,作者是安仁模,譯者是林芳如。
作者本身是一個鋼琴家與古典樂的研究者,有著深厚的古典樂的底蘊,因此書中對於古典樂的知識,有著專業精細的解說。但是不用擔心這書會很學術、生硬、難看,這是因為她也主持著《想聽古典樂》的廣播節目,在各個平台上分享,累積收聽的次數已破兩千萬,所有的專業知識,作者都以親切好靠近的方式表達,讓讀者們可以更容易親近這些專業知識。
不過,所長覺得這些都不是這本書最吸引自己的地方,這本書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故事」。看作者介紹幾個音樂家的故事,完全被精采的故事情節吸引進去,一看就停不下來。
書中介紹了幾個古典音樂史上幾個大師,他們每一個都有令眾人印象深刻的音樂作品。像是韋瓦第〈四季〉、巴哈〈G弦之歌/第三號管弦樂組曲—D大調第二樂章詠嘆調/G弦上的詠嘆調〉、韓德爾〈彌賽亞/哈利路亞大合唱〉等等,這些著名樂曲我們經常可以在電影、戲劇或者廣告中聽到。不過,如果大家對於這些樂曲的名字不熟也沒有關係,書中伴隨著文字內容,旁邊有QR code可以掃進去,邊看書、邊聽音樂,可以增加閱讀的樂趣。
書中,作者介紹了韋瓦第、巴哈、韓德爾、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帕格尼尼六位大師的生平故事。雖然這些都可以上網查到。但是作者說故事的能力很好,在她的文字中,每一一位大師的形象都變得非常立體鮮明。從作者所寫的故事中,大師們不再只有音樂而已,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也與普通人一樣,為生活的柴米油鹽努力,對面臨的各種抉擇苦惱,在人際關係裡的愛恨情仇,在現實與理想的糾結掙扎,還有生命的突破與落幕。有的故事看完後會不勝唏噓,像是莫札特,有的故事看完後會平靜安和,像是海頓。不管是哪一個大師,他們的故事都是悲喜交織,精彩豐富,沒有冷場。
很多年前,有一部很有名的日劇《交響情人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還有沒有印象?這部日劇以幽默的劇情,以及許多粉紅泡泡的加持下,在當時造成很大的轟動,當年的所長也跟著這股熱潮,將劇刷了很多次。
不過,追完那齣劇之後,所長才算真的明白,古典樂其實也可以平易近人,跟流行音樂也差不了太多。只不過,古典樂多了歲月的淘選與加持,多了一些醇厚的韻味,跟好酒一樣越陳越香。
其實,這些年所長已經很少聽古典音樂了。但偶爾聽到熟悉的古典樂旋律時,心中仍然會感到有股暖流流過心頭。然後,偶爾看到以古典樂為素材的電影或戲劇,也會特別感到好奇,想要找來追追看。會有這些反應的原因,除了是記憶中的溫柔外,還有一個部分是因為大師的作品真的撼動人心。
這些作品之所以能流傳如此久的時間,除了旋律真的可以百聽不厭之外,樂曲中也將大師們對音樂的堅持緊緊地包裹在其中,就「交響曲之父」海頓所說:「這世上極少數的人能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意幸福。到處充滿悲傷與憂慮。而你現在的辛勞將會成為疲憊的人們獲得休息與安寧的泉源。」
覺得現在的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鳥事嗎?
可以去圖書館找這本書來閱讀,從作者所寫的故事中可以看見,其實大師們的人生也跟我們一樣滿地雞毛,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在當時辛勞地創作,除了想要讓自己趕緊離開雞毛人生外,也讓自己的作品成為了當時乃至於現在的我們可以獲得休息與安寧的泉源。閱讀的時候也別忘了要掃書中的QR code,讓大師們的音樂在一旁陪伴大家慢慢閱讀。
*****
#人類圖 #親子溝通 #書寫療癒
「搞懂孩子的人生設計圖,搞定孩子的等一下!為什麼?我不要」
課程聚焦:從「人類圖」認識孩子的獨特設計,透過自由書寫的釋放教養孩子的壓力。歡迎報名:👉https://forms.gle/krTXWnMAahgkrCbK7
「我們與壓力的距離」
課程聚焦:「人類圖」壓力中心的認識,自由書寫的療癒。
台中場
歡迎報名:👉https://forms.gle/WfhKGuVDJmW1fnE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