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通常老闆在意的都不是我們在意的

職場小故事

我們常常會遇到一種在會議室的裡,當老闆在關心案子進度的時候,同仁的回答常會答非所問,或是沒有聽出主管背後真正想關心的焦點。可能是因為人被詢問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得緊張,也怕回答讓事情更棘手的答案、讓事情更複雜、沒完沒了...

而當主管進一步追問事情沒辦法順利往下推動的原因,有的時候同仁就開始陷入靜默或是也不知道該回答什麼合適的答案,這時候場邊就會響起:「最怕...空氣...突然安靜」的旋律,然後情緒狀態不好的主管大概率就開始情緒發洩...肢體動作;有修養一點的,都會讓自己深呼吸之後,「鼓勵」同仁在試著挖掘更多資訊,或等準備後再開一次討論會議。

主管在意什麼?

在職場上的每個工作崗位,即是是老闆主管,基本上開的每場會議的提問,都會希望得到一個答案,什麼答案?一個可以讓事情往下走的答案。在背後的關係網路裡,每個人都有至少一個需要往上回報的指揮鏈,承辦、主管、大主管、副總、總經理、董事會、股東....當每個人都是一環扣一環的食物鏈關係的時候,此時我們被詢問的問題,大概率也是上上級主管關心的事情,既使是老闆層級,也是關心這個案子能否獲利、值不值得投入、該如何向客戶開口等等。

往更深入一些程度來看,有的時候也不見得是我們沒有答案,而是這答案會讓自己處境更加艱難、可能自身利益得讓給其他部門、可能老闆會推我上火線等等顧慮,所以這份「答案」也就不適合提到檯面上溝通,也因此這種會議上都會充滿著「顧慮」與會議室無聲蔓延的「情緒」。

該怎麼準備好會議?

會議種類很多、形式也很多,但我們就以公司最普遍的專案會議,或是固定周會的形式,基本上對中階主管而言,這場會議的目的是讓我可以再跟我的主管報告進度成果;如果是高階主管而言,基本上除了知道日常營運狀態之後,心思也可能是放在與思考如何新增更多亮點或是創造可能的績效,因為他們的主管對他們有更多期待是創造更多貢獻、而不僅僅是守成而已。

對於參加會議的員工而言,心態建設比事前準備會更加重要,因為很多人是「等進了會議室再看今天發生什麼事情、再來準備與應對」,而有些人則是會議前就先琢磨等等該如何進行這場會議、該如何表達進度、爭取支持、減少阻力,當準備會議的心態不同,基本上這場會議的走向與實際的進展,也是八九不離十底定了。

實質上怎麼準備會議的材料,基本上會因人而異,但基本上就是除自身業務範圍的內容的掌握之外,可能的話,主管的偏好、期待以及在意的事情、上次的管辦事項、與會的人員會不會有程咬金等等,都會是延伸出來可以考量的地方。

小結

主人翁心態 (Ownership) 是讓我們能夠在面對職場挑戰的時候,能夠用積極的心態去處理、應對,但當然同時也會有很多人反對這種讓資方更加奴役自己的做法,好像變成「會做做到死的」的負面循環,讓原本已經很辛苦的職場處境更陷入無以復加的輸出模式。

但如果我們回過來而言,如果我們把主人翁意識擴大到不只是上班環境的職場範圍,而是更多自己時間透入在這份工作的職涯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也能夠選擇自己的盡責心態應該投入在哪家公司,當我們盡其在我的完成份內事後,如果真的是這個環境配不上你,那它自然會離你遠去;如果是我們配不上這個環境,那這其中遭受到的磨練,也是讓我們看見自己還有更多需要調整的地方。

今日小語:「我們所遇到的,都是我們該遇到的人事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