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新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是課本教的東西,忘了是小學還是國中。

現在三十多歲的人,學的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我的年代,要求我們成為儒家的聖人,那來那麼多的聖人?所以在那個框架內,我們都很不自由。但是沒有這樣的沈澱,直接就只要我喜歡,是個好事嗎?

我甘心做一隻小麻雀,我知道大鵬鳥可以飛的很高很遠!知道有另一種活法,但是我不羨慕那種日子!也不想成為這樣的生物。

我們的教育太極端了,從完全的律己到馬上的沒有約束力。我們難道不能先放半缸的溫水再逐漸增加熱水嗎?

我一直搞不清楚歷史系和應用歷史系差在哪裡?有學生跟我說,他們著重個案分析,但是不了解前因後果、先後順序,怎麼知道個案?所以還是要背書吧!

我不排斥新思維,但是有什麼東西是突然出現的?孫悟空也要先講那顆石頭是什麼時候有的,經歷過什麼過程,才有了齊天大聖。

東西不同而已,沒有什麼是新的!

avatar-img
4會員
365內容數
生命不是變動的水流,終究只是固定河道的一灣。偶爾飄零的落花,才稍微增添一抹顏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子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誰看過牲畜跟畜牲講道理嗎? 如果沒有見過,那為什麼會有人喜歡跟禽獸講道理呢?真的禽獸都不做的事,那些人是不是不如禽獸? 我學會的第一首定場詩: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道走中央,善悪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沒有資格去評斷是非對錯,也不敢說高抬教化,只是描述著很多奇怪跟不合理的現象,就是這樣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許他不成功,但是他活的很自己! 我原本以為我活的很自己,但是偶爾飄過的念頭,卻污穢的讓自己想去撞牆。仔細檢討一下,才知道自己受環境污染的有多嚴重。 高中時有些同學的行為,雖然知道不好,但是還是想嚐試去過那樣的生活。如果我完全不知道有這種行為,我應該是不會
我不是很聰明,但是能害到我的陌生人,基本上應該是沒有,所以能害到我的,不是親人就是朋友。 最悲慘的是,他們還不是有心的,只是因為他們的無知無能和自以為自己很行! 朋友還好處理,頂多是少往來就好。最難搞的就是親人了!血緣能斷的掉嗎?叔叔能變成張三李四嗎?家族清明掃墓時,能不讓他來嗎? 我是遇事說
喜歡買一些文玩,但是只要沾到古字,我是碰都不碰。 有位朋友在陝西盤到一件玉筍,配上金鏈,掛在胸前,還不時含在嘴裏,感受那個沁涼。我觀察一下它的色澤,真的有些年代了。朋友很大氣的讓我把玩,我每次都拒絕,直到朋友轉讓給別人後,我才說出為什麼。 那個物件一定是陪葬品,賣方是盜挖別人的墳墓才得到的,有點
古代的腐儒就應該是今天的名嘴吧,講起話來三皇五帝的,好像有點理論基礎,但是落到現實,就純屬一灘爛泥。 好像是歐陽修的故事吧,他在當地方官時,碰到了天災,大量的飢民逃難而來,政府預存的糧食不夠救災,他開始對有錢人提倡一種生活方式,鷄蛋畫上圖案再煑來吃,木頭雕刻過再拿來升火。所以很多人就找到了工作,可
年輕時,一輛金勇125陪著我孤騎走天涯,說不出的愜意,路朝山上開,那就上山吧,路朝海邊走,那就去聽海,餓了,路邊有什麼就吃什麼,只怕身上沒錢,不在乎店家是什麼檔次的。 後來不知為何,卻形成了車隊。很麻煩的事情,目的地要規劃,吃飯要討論,而總是有一兩個人會跟當地人起衝突?也許有人喜歡那種領導感,但我
有誰看過牲畜跟畜牲講道理嗎? 如果沒有見過,那為什麼會有人喜歡跟禽獸講道理呢?真的禽獸都不做的事,那些人是不是不如禽獸? 我學會的第一首定場詩: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道走中央,善悪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沒有資格去評斷是非對錯,也不敢說高抬教化,只是描述著很多奇怪跟不合理的現象,就是這樣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許他不成功,但是他活的很自己! 我原本以為我活的很自己,但是偶爾飄過的念頭,卻污穢的讓自己想去撞牆。仔細檢討一下,才知道自己受環境污染的有多嚴重。 高中時有些同學的行為,雖然知道不好,但是還是想嚐試去過那樣的生活。如果我完全不知道有這種行為,我應該是不會
我不是很聰明,但是能害到我的陌生人,基本上應該是沒有,所以能害到我的,不是親人就是朋友。 最悲慘的是,他們還不是有心的,只是因為他們的無知無能和自以為自己很行! 朋友還好處理,頂多是少往來就好。最難搞的就是親人了!血緣能斷的掉嗎?叔叔能變成張三李四嗎?家族清明掃墓時,能不讓他來嗎? 我是遇事說
喜歡買一些文玩,但是只要沾到古字,我是碰都不碰。 有位朋友在陝西盤到一件玉筍,配上金鏈,掛在胸前,還不時含在嘴裏,感受那個沁涼。我觀察一下它的色澤,真的有些年代了。朋友很大氣的讓我把玩,我每次都拒絕,直到朋友轉讓給別人後,我才說出為什麼。 那個物件一定是陪葬品,賣方是盜挖別人的墳墓才得到的,有點
古代的腐儒就應該是今天的名嘴吧,講起話來三皇五帝的,好像有點理論基礎,但是落到現實,就純屬一灘爛泥。 好像是歐陽修的故事吧,他在當地方官時,碰到了天災,大量的飢民逃難而來,政府預存的糧食不夠救災,他開始對有錢人提倡一種生活方式,鷄蛋畫上圖案再煑來吃,木頭雕刻過再拿來升火。所以很多人就找到了工作,可
年輕時,一輛金勇125陪著我孤騎走天涯,說不出的愜意,路朝山上開,那就上山吧,路朝海邊走,那就去聽海,餓了,路邊有什麼就吃什麼,只怕身上沒錢,不在乎店家是什麼檔次的。 後來不知為何,卻形成了車隊。很麻煩的事情,目的地要規劃,吃飯要討論,而總是有一兩個人會跟當地人起衝突?也許有人喜歡那種領導感,但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只求永遠逍遙,你不做實事嗎?惜初一聽,他問:你說的是取向是什麼?海燕說:俊郎和孔鯉知道自己的取向嗎?他們譏笑女人,心裡的取向是什麼?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自己隨著自己的習性滋長,這就是取向,就這樣活了一生了。你只求逍遙,不做實事,這是你的取向,百年之後你會發覺,你到處遊山玩水,什麼也沒有做到。 廖燕芳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當我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時,反而會被慾望所累。人生進入50+,是否應該崇尚樸素與簡單,或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物質方面,過多的追求往往帶來更多的困擾,最終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和不滿足的循環中。一位朋友曾經熱衷於
Thumbnail
  我自小在宗門長大,一路以來都接受著最正統的修仙教育。和路邊的野路子需廝混拼殺不同,宗門有丹藥、有典籍,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修煉便能順理成章地突破,因此從小到大,我不是在閉關,就是在閉關的路上。   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問過許多前輩,為何要修仙?得到的答案都是要追求「道」,可道有好多種,有人說要長生
在沒有目的的看書時,曾經看到中藥的理論,其中君臣佐使的觀念,影響我蠻深的! 如今在分析事情及作企畫時,一定會照著這樣的分類來進行。獨木不成林,而不是森林,則無飛禽走獸。生態是無法完整的。 一切終究都是自然而然的,是事物本來就要這樣的,人力真的主導不了太多!這不是宿命論,反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論調
Thumbnail
木命代表著追求道理和自我成長的人,他們對於學問的追求是堅定而扎實的,並且懂得吸收有利於自己的能量,對困難有著積極的態度。
Thumbnail
“對於一個沒有品格、沒有信念、沒有價值的人來講,知識只是他為惡的工具而已啦!”-吳叡人老師   好書分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品格型塑經典,影響日本深遠的一本書 作者:吉野源三郎 脇田和-繪,陳昭蓉-譯 先覺出版   這本日文書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就是蒼鷺與少年的電影原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只求永遠逍遙,你不做實事嗎?惜初一聽,他問:你說的是取向是什麼?海燕說:俊郎和孔鯉知道自己的取向嗎?他們譏笑女人,心裡的取向是什麼?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自己隨著自己的習性滋長,這就是取向,就這樣活了一生了。你只求逍遙,不做實事,這是你的取向,百年之後你會發覺,你到處遊山玩水,什麼也沒有做到。 廖燕芳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當我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時,反而會被慾望所累。人生進入50+,是否應該崇尚樸素與簡單,或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物質方面,過多的追求往往帶來更多的困擾,最終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和不滿足的循環中。一位朋友曾經熱衷於
Thumbnail
  我自小在宗門長大,一路以來都接受著最正統的修仙教育。和路邊的野路子需廝混拼殺不同,宗門有丹藥、有典籍,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修煉便能順理成章地突破,因此從小到大,我不是在閉關,就是在閉關的路上。   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問過許多前輩,為何要修仙?得到的答案都是要追求「道」,可道有好多種,有人說要長生
在沒有目的的看書時,曾經看到中藥的理論,其中君臣佐使的觀念,影響我蠻深的! 如今在分析事情及作企畫時,一定會照著這樣的分類來進行。獨木不成林,而不是森林,則無飛禽走獸。生態是無法完整的。 一切終究都是自然而然的,是事物本來就要這樣的,人力真的主導不了太多!這不是宿命論,反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論調
Thumbnail
木命代表著追求道理和自我成長的人,他們對於學問的追求是堅定而扎實的,並且懂得吸收有利於自己的能量,對困難有著積極的態度。
Thumbnail
“對於一個沒有品格、沒有信念、沒有價值的人來講,知識只是他為惡的工具而已啦!”-吳叡人老師   好書分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品格型塑經典,影響日本深遠的一本書 作者:吉野源三郎 脇田和-繪,陳昭蓉-譯 先覺出版   這本日文書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就是蒼鷺與少年的電影原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