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拋下誰對誰錯的評判習慣:找回內心的寧靜(奇蹟課程)

拋下評判:找回內心的寧靜與真實的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自己、他人,甚至事物進行評判。然而,《奇蹟課程》告訴我們:「評判」不僅無法帶來真實的知識,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內心的平安。這篇文章將探討為何評判無法帶給我們真正的認識,而是根植於一種錯誤的權威感。當我們學會放下這些評判,才真正能走向無條件的仁慈與接納,進而找到內在的平靜。

raw-image


評判的虛妄:選擇「真知」而非「評斷」

《奇蹟課程》指出:「選擇評判而非真知是失去平安的原因。」評判是一種選擇性的過程,我們會依照自己預設的標準去篩選,然後對他人或自己下定論(認為別人「該怎麼樣」)。在這過程中,評判往往會排斥某些特質或行為,不論是對自己的某個缺點還是他人的行為。當我們評判時,專注於「不夠好」的部分,而忽略了人性中的多樣性與真實的整體面貌。

評判其實就像一個「無形的陷阱」:我們以為在評判他人時並不會影響自己,但事實上,每一次評判都加深了內在的不安與自我貶低,讓我們的心被「誰對誰錯」的緊張所困住。無論我們的評判是否「正確」,其實都是基於一個錯誤的信念——「我能決定他人或自己的真實價值」。這種信念讓我們陷入無止盡的矛盾中,無法真正獲得內在的平靜。


接納而非評判:找到深層的和平

只有當我們放下對他人和自己的評判,才能真正體驗到深層的平靜。《奇蹟課程》提醒我們:「當你完全不帶評判地面對自己與弟兄,你會無法想像這種巨大的解脫和平靜。」評判其實剝奪了我們認識他人的機會,因為評判看見的只是表面的行為,忽略了背後更深的原因。

例如,我們可能常常因為某些行為而責備自己或他人,認為這些行為「不該存在」或「不符合應有的標準」。然而,當我們選擇放下這些標準,試著理解自己或他人為什麼會這樣做時,我們反而能感受到內在的平靜。放下評判並不等於盲目接納一切,而是學會看見所有人行為背後的動機與原因。這樣,我們才能活在當下,而不是陷入誰對誰錯的緊張之中


評判的疲累與痛苦:讓內心從疲勞中解脫

評判不僅讓我們處處感到不安,還帶來了無盡的心靈疲累。當我們笑話他人時,是因為在評判他人不如我們;而當我們責備自己時,也必須對比他人,以避免自己感到更不堪。這樣的評判過程,其實消耗了我們的精力(評判是個無止境的耗能循環),讓我們陷入無法釋懷的挫敗感中。《奇蹟課程》說:「持續的評判帶來的壓力幾乎是無法忍受的。」但我們卻往往執著於評判,因為這讓我們感覺似乎掌控了某種「權威」。

我們內心中的「評判權威感」來自一種錯誤的想法,就是認為「我有權力判定現實中誰對誰錯」。換句話說,我們以為自己能決定他人或自己的價值,並且按照內心的標準來衡量一切。

這種信念會讓我們的內心變得疲累、緊張,甚至害怕。原因是:當我們習慣用評判來維持自己「對的」立場,就會擔心某天這種評判會反過來傷害自己(害怕被他人或自己用相同的標準來評判)。於是,我們常把評判當作「自保」的工具,想要藉此控制他人或保護自我。但這種評判根本無法帶來真正的安全,反而會成為我們與內在平安之間的一道障礙,因為它讓我們無法真正接受自己和他人。


以仁慈取代評判:超越暫時的「正義」

真正的仁慈不依賴於評判,而來自於無條件的接納與理解。《奇蹟課程》說:「上主只給予仁慈。」而我們的話語和行為也應該反映出這份仁慈,因為這是我們所收到的恩賜,也是我們應該給予的。「正義」只是個暫時的工具,它的目的在於引導我們理解仁慈的真諦。

在台灣社會中,常常可以見到「正義哥」的例子。他們會在公車上或網路上要求他人守規矩,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代表。然而,當正義哥用評判的語氣指責別人時,實際上是藉由評判來突顯自己的道德優勢(用評判強化權威感)。這樣的評判行為往往讓他人感到不適,反而不利於真正的和諧。若正義哥選擇以仁慈的態度理解他人,而不是急於指出對方的「不對」,那麼互動中將會充滿溫暖,而不是對立與疏離。


轉向認識:不再掌控,而是理解

評判背後隱藏著一種「掌控」的慾望,但真正的自由來自於「認識」而非「控制」。《奇蹟課程》教導我們:「在真知的臨在中,所有評判都自動暫停。」這句話的意涵是,當我們不再用主觀標準來判定他人或事物,而是單純地去理解它們的真實面貌時,才能真正體會到內在的平靜。

就像「正義哥」一樣,若選擇理解他人的處境,而不是去判定他人的對錯,他會發現自己不再被「正義」的重擔所束縛,而是真正以仁慈心面對世界。當我們看到每個人背後的故事,無論是身體不適、情緒低落、或生活挫折,我們會更有同理心,理解他人的行為與選擇。


結語:以仁慈取代評判,走向內心的平靜

評判是內心不安的根源,而仁慈則是通往平安的橋樑。當我們選擇放下評判,用仁慈去看待自己與他人,就會發現內心的負擔逐漸減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層的平靜與接納。真正的平安不是試圖掌控或批評他人,而是選擇與一切共存。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練習放下每一個評判的念頭,用仁慈和理解來看待周遭的人事物。這樣的選擇將讓我們逐漸體驗到《奇蹟課程》所說的「深層的釋放與和平」,並最終走向與靈性合一的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