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工作樂共想空間—在這裡共想,共享

在工作樂共享空間的每個角落,都有創業家的冒險故事展開。「工作樂共想空間」打造了一個舒適的場域,以此為雛型勾勒出一個創業資源的交流平台,讓所有自由工作者,不僅能滿足自己對於工作空間的使用需求,更能和同意空內的其他業主互通有無,不只是在空間上也在資訊上達到共享。這正是創辦人林睿祺所期待的:在工作、創業、商業等面向,能增進內在的共想,自由工作者可交換經驗、交流心得,創造更廣闊的價值。

raw-image


創意社群的溫暖港灣

「工作樂共想空間」的負責人林睿祺之所以創立共享空間,一開始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能提供朋友們在工作上有個交流空間。由於攝影與設計的工作型態大多為「接案模式」,除了需要有展示作品範本的地方,也很需要與客戶充分溝通;但租借一整個店面對於剛起步的創業者而言實難以負擔,受限於資金,常常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室地點。

於是林睿祺進而萌生創業念想,以大家一起負擔場地費用為出發點,又能時時和夥伴們交流、不至於單打獨鬥,遂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立了「工作樂共想空間」。


老宅改建空間 自由進行交流合作

因創立初期即面臨疫情三級警戒,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工作樂共想空間,林睿祺負責人便與團隊一起舉辦了各種線上及線下活動,以直播的方式不限制主題,讓自由工作者有機會主題展演及交流。

由於林睿祺負責人與其工作夥伴一開始的發想即為「讓空間是有趣的」,因此選址時並不考慮一般商業大樓,而是由老宅改建的房屋。

即便原本屋況並不是太理想,但經由工作夥伴之一的室內設計師巧手重新規劃,將一樓改造為可供用餐的咖啡廳,二樓則改為會議室方便洽談合作,整體氛圍舒適輕鬆,功能具備而不制式化,讓創業者從零到一能更簡單一點,也促進更多自由工作者進行交流或合作。


順應工作趨勢 活絡空間運用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往往不是如此,創辦人林睿祺坦言,工作樂共想空間從尋點開始就飽受挫折。雖是想做老屋翻新,第一個地點卻因屋況太舊,即使資金到位已準備動工,卻發現無法執行公司登記。

尋尋覓覓,在團隊終於確定另一處地點後,卻因為新冠疫情三級警戒卡關。當時正準備開幕卻遭逢重擊,規劃好的辦公室有20至30間,出租率並不高,推廣又受限,創辦人林睿祺一邊回憶當時的困窘一邊說:「只得硬著頭皮撐下去。」


不過工作樂共想空間創立了,就不輕易氣餒退縮。幾經商討,團隊改變策略延伸到「無人化經營」來節省人力消耗,又能繼續提供空間,因此才挺過那段艱辛的時光。而現在,工作樂共想空間的出租率已達9成以上。

林睿祺負責人創業初衷就是為「交流」,因此客戶對於空間的使用也較不設限。例如,有些人喜歡不固定位子,今天在窗前辦公明天去門邊辦公;有些人為了聚會或講座等活動需求可短期承租空間;當然想要有間自己的辦公室也可租借固定的空間。

工作樂共想空間更運用網路、廣告社群媒體舉辦活動,活絡空間運用,也順應現代工作趨勢;不只是台北,其實全台共享空間的設計都是在造福不同的工作者。

創辦人林睿祺說,自己從創立此空間開始,認識了更多不同的人與自由工作者,自己本身的攝影工作也因有著志同道合的夥伴,擴大了規模。「不同領域有效的交流,是這個空間存在的重要意義。」

林睿祺負責人舉例,目前空間規劃不只是對外出租,還有規劃瑜伽空間的,當作教室運用,因緣際會讓品牌走出更多差異化。而現在,第二間店更與夥伴共同經營起餐飲品牌,擴大了經營規模。


保有創業初衷 激盪更大火花

工作樂共想空間的未來,仍計畫持續尋點、擴點,讓更多人擁有交流的空間與平台。即使篩選條件越來越嚴苛,也期待更多人可透過不同的交流空間,找尋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跨業合作,激盪出更多創業火花。

林睿祺負責人也建議欲創業者,創業要具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先小規模快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當下定決心創業時,遇到困難得勇往直前,以自己原有創業概念出發,保有初衷,積極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碰撞出不可思議的火花。


【更多資訊】

●電話:02 6604 0699

●官網:https://workingler.com.tw/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coworkingler/


【影音專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