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20241117_TechNEws

A profile neon-blue fur cat sitting upright on a teal surface. The cat is wearing a pair of pink, round sunglasses that magnify its eyes. The background is a blend of turquoise and pink hues, possibly depicting a sky during sunset or sunrise. There are also some small particles or specks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image.

A profile neon-blue fur cat sitting upright on a teal surface. The cat is wearing a pair of pink, round sunglasses that magnify its eyes. The background is a blend of turquoise and pink hues, possibly depicting a sky during sunset or sunrise. There are also some small particles or specks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image.


電子紙大廠 E Ink 元太科技 2019 年底宣示即將步入彩色電子紙元年,這些年來加強研發、提升顯示效果,彩色電子紙應用持續成長,逐漸成為消費者和客戶首選。

元太科技董事長李政昊在 14 日法說會強調,元太 2025 年營運表現將比 2024 年更好。「彩色(電子紙)是必然發展趨勢,正在進展中」,他說。

電子紙消費產品如閱讀器正從黑白轉向彩色,元太估計全球市場已有 2 億台閱讀器,消費者會有換機需求,至於彩色閱讀器成長至什麼程度,取決於品牌客戶的策略。E Ink Kaleido 彩色印刷電子紙所需的印表機,元太有做相關準備,並與客戶討論未來需求。

ESL(Electronic Shelf Label,電子貨架標籤)恢復到正常成長力道,第四季需求比第三季好,從 10 月營收表現可知。李政昊談到,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可能影響移民政策,基層人力吃緊,對零售業加速採用 ESL 應有幫助,他看好 ESL 以及零售展示廣告所需的數位看板需求。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15114311/E-Ink-Holdings-2024-Q3-earnings.jpg

▲ 元太第三季和前三季重點營運數據。(Source:元太)

元太 2024 年第三季合併營收(台幣,下同)91.89 億元、年增 35%,營業利益 24.01 億元、年增 24%,營業外收入僅 1.19 億元、年減 89%,歸屬於母公司之淨利 20.05 億元、年減 16%,稅後每股盈餘 1.75 元低於去年同期 2.1 元。

前三季合併營收 224.88 億元、年增 6%,營業利益 48.11 億元、年減 17%,淨利 53.46 億元、年減 19% 卻是公司歷年單季第三高,稅後每股盈餘 4.67 元低於去年同期 5.76 元。

元太科技財務長陳樂群表示,受到三色轉四色產品組合在過渡期的存貨調整,材料銷售比例相較去年下滑,不過市場對彩色電子紙的閱讀器和筆記本反應熱絡,仍推升營收向上成長,前三季累計營收創下 13 年來最高紀錄。

閱讀器、ESL 出貨旺,元太:明年比今年更好

許多國家和企業都想建立自家 AI 運算能力,晶片需求逐步升溫,對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目前韓國 AI 野心也面臨巨大障礙,受到 AI 晶片短缺,該國超級電腦計畫遭到延後。

根據韓媒 Chosun 報導,韓國超級電腦「6 號超級電腦」已延後至 2026 年,理由是全球對 AI 晶片需求增加,韓國很難取得必要的 AI 硬體,現有的超級電腦運行利用率已達90%,韓國現正面臨 「運算危機」。

據悉,這台計畫中的超級電腦耗資約 2.9 兆韓圜,是該國最大的專案之一,目標是為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士提供AI 運算能力。但由於需求高漲,多數客戶已很難取得 AI 晶片,加上供應鏈瓶頸,價格大幅飆升,使企業重新調整計畫,以應付財務成本上升。

AI 熱潮目前還未結束,市場前景清楚顯示整體走揚的趨勢,目前每家科技組織都專注於建立他們的 AI 運算組合,這最終會讓 NVIDIA 和 AMD 等製造商受惠。至於國家部分,美國和中東地區已將發展 AI 列為「國家優先考量」,意味大量資金將從這些領域湧入。

https://technews.tw/2024/11/17/south-korea-ai-supercomputer-delayed-to-2026/

「是牙醫師時,我總希望有更好方式幫助病人理解治療需求,成為創業家後,我想用 AI 做到這點。」牙 e 通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欽章說。

從診療椅前的牙醫師到投身科技創業,陳欽章創立「牙e通」,希望用AI改革牙科服務,改善醫病溝通,拉近醫病距離。

然而,陳欽章是如何踏上創業之路的?他看到了哪些機會,使「牙e通」從服務牙醫師的團購平台,發展成用AI改善醫病關係的科技公司?

團購平台到AI診療方案

牙e通創立靈感來自陳欽章牙醫師時期的切身經歷。「當時我想參加進修課程,但發現錯過一堂就得再等一年才有開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組織進修團並聯合其他牙醫師購買醫療器材、向廠商爭取優惠,逐漸建立起服務牙醫師的團購平台。

最初,牙e通是封閉式團購平台,解決牙醫師進修和器材需求。AI技術普及後,陳欽章看到最佳化診療過程的機會,於是將牙e通推向智慧診療領域,推出Dentall.ai系統,針對診療計畫、影像分析和醫病溝通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Dentall.ai可自動產生診療計畫,協助牙醫師快速制定治療建議,減少繁瑣手動流程;影像分析方面,Dentall.ai有X光片自動標示功能,幫助牙醫師更準確診斷齲齒、牙周病等病灶,提升診療精確度,也讓病人更容易理解診斷結果,增強醫病信任感。

此外,Dentall.ai還用於保險理賠,加速理賠流程。AI產生診療報告幫助保險公司迅速評估理賠需求,不僅縮短理賠時間,也拓展牙e通應用範圍,讓數位技術在更多領域發揮價值。

目前商業模式,Dentall.ai有免費方案,讓診所初步體驗AI功能,有更高需求或需要客製化方案的用戶,則可聯絡客服取得更全面服務選項。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15101724/image-1.jpg

Dentall.ai

人生中不斷的Pivot?牙醫是誤打誤撞的選擇

陳欽章創業之路除了科技創新,也是從牙醫到創業家的身分蛻變。當牙醫前,他就讀台大土木系,卻因牙醫師學長建議轉向牙科。

「學長看到我做模型的手藝,說我比他更適合當牙醫」,陳欽章回憶。牙科實踐時,他逐漸體會到幫助他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這份熱情也成為他日後創業的動力。

創業以來,他始終秉持「長期主義」信念,穩健經營與持續創新才能真正改變。時間管理採「八二法則」,80%精力專注探索市場和創新,20%用於公司策略營運。「我的角色是探索未知市場,把新機會帶回來,再交給團隊。」陳欽章說,這樣分工讓他既能掌握市場變化,也能保持牙e通穩定成長。

日常生活,陳欽章避免過多娛樂,專注創業和家庭。他認為,自律是平衡生活和工作的關鍵,這種心態讓他在繁忙的創業生活始終保持樂觀和積極動力。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15101723/image1.jpg

▲ Dentall.ai牙e通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欽章。(Source:台灣牙e通)

全球推動智慧牙科診療

陳欽章長期以來秉持「長期主義」的創業信念,認為唯有長期承諾與持續創新,才能真正帶來改變。在他看來,AI的牙科應用不僅是短期技術進步,更有助提升病患健康水準並改善醫病溝通。將來牙e通會聚焦台灣市場深化和東南亞市場拓展,實現全球推動智慧牙科診療的理想。

在台灣,牙e通計劃持續強化診所數位化服務,深入了解本地牙醫需求,不斷最佳化診所管理系統,以幫助診所提升營運效率和病人服務品質。陳欽章希望透過牙e通的台灣市場成功經驗,打造AI數位診療服務標竿,並逐步在其他市場複製模式。

東南亞市場,牙e通將採「本地化合作」策略,積極尋求與當地診所系統商、牙醫組織合作,以適應當地醫療環境和文化差異。

陳欽章認為,東南亞牙科市場成長快速,數位化診療系統的需求逐年增加,為牙e通提供良好擴展機會。他計劃透過提供更便捷的AI診療方案,協助當地牙科診所提升數位化和診療效率,尤其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市場,加速推動智慧牙科落地。

牙醫師轉身變創業家!「牙 e 通」用 AI 讓病患「看懂」診療需求

你曾把 Netflix 熱門影集《頭號外交官》調到 1.5 倍速播放嗎?那些權謀對話瞬間變成「花栗鼠音」。這種加速模式無疑會削弱觀影情感,但對某些觀眾來說,這正是理想的追劇方式!

根據一份由YouGov 和《The Sunday Times》進行的調查表明,有27%的人會在某些時候,用更高的播放速度觀看電視節目。另外,有13%的人則會用超高速收聽Podcast,甚至還有人連聽歌也會加速。

調查:3成受訪者看電視會用「加速觀看」

選擇加速觀看的理由很多。有3成的受訪者表示,這樣做是為了跳過影片中「無聊、可怕、悲傷」的部分。也有一定比例的人是因為不耐煩、或有時間壓力,甚至有8%的人表示這是為了「保持專注」。「無聊」的定義因人而異,例如在有網友在Reddit表示,會在男女主角秀恩愛,耍浪漫的情節快轉,因為他只需要知道「他們正在談戀愛」這樣就夠了;有些人則會在觀看比賽型真人秀時,跳過主持人介紹或後台互動,因為他們只關心表演的內容與評審的評語。

來自倫敦的格林(Amy Green)是一位公關經理,她告訴《泰唔士報》,過去一年她一直以1.5倍速觀看電影和電視劇。她說:「這讓我感覺更有效率,(說穿了)就是尊重你的時間。」

YouTube甚至接到用戶提出將播放速度提高到3倍或4倍的需求,但這個播放速度的影片幾乎難以辨識。

沒新意的內容,將加速被跳過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記者諾托普洛斯(Katie Notopoulos)認為,對於人們傾向加速播放的觀看需求,與現代支離破碎的內容攝取習慣有關。TikTok上的短影音,把一個戲劇或節目快剪拆分成多個影片上傳,往往只留下劇情張力最高的部分。YouTube上許多3分鐘看完一本書、5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主題都擁有極高的瀏覽次數。

零售分析公司Mintel的技術研究副總監麥格夫(Rebecca McGrath)表示,因為我們已經習慣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內容與數據,例如,我們一邊看電視、一邊滑Instagram,我們很容易就感到無聊。

有些人害怕,這是人們注意力越變越短的證據,一些內容產業的從業人員則擔心,倍速播放會改變作品原本的節奏和情感效果,削弱藝術性之外,還讓觀眾能產生共鳴與參與感的機會減少。

但麥格夫確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前人們看書就會跳過一些情節,直接看結局,因此,這不完全是一種行為上的轉變,而是以前技術還沒跟上。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內容產業正在面對一群更老練也更難取悅的觀眾。他們看過的戲劇、節目的種類、數目都非常多,若在短短的幾秒鐘、幾分鐘裡,你沒有告訴觀眾一些「新」東西,或給人「意象不到」的驚喜,他們可能就選擇快轉或直接關掉畫面。

1.5 倍速追劇已成常態,現代人為何選擇加速人生?

火星新年從 11 月 12 日開始,地球時間 UTC 09:32(台灣時間 17:32)時,這顆火紅色星球就會展開新一圈公轉。從 1956 年大沙塵暴開始計算,這是火星第 38 個年頭。

火星年與地球年有許多差異:

一天長度:火星日名為「sol」,長度24小時39分鐘35秒,略比地球日長。

一年長度:火星年約687地球日,或668個火星日,幾乎是地球年兩倍!如果想知道自己的火星年齡,就將實際年齡÷1.88,看年輕多少歲。

新年:火星新年從北半球春分開始(即火星北半球春天和南半球秋天)。

季節:火星與地球一樣有四季春、夏、秋、冬。但火星公轉軌道離心率較大(較橢圓),使季節長度不均。火星自轉軸傾斜角度使北半球夏天時接收更多陽光,南半球在北半球冬天時接收更多陽光。

塵暴季節:火星一年後半段經常出現猛烈沙塵暴,有時甚至蔓延全球。當火星靠近太陽,大氣受更多太陽輻射變熱並引起強風,將地表極細土壤顆粒吹起,這些顆粒吸熱後會重新加熱周圍大氣,迅速累積塵埃量。

天氣:火星日夜溫差極大,夏天中午氣溫有0℃,但夜間會降至-60℃。冬天夜間氣溫甚至可降至-110℃。另一個會定期出現的天氣現象是阿爾西亞山(Arsia Mons)的延伸雲,是一條長達1,800公里的冰晶雲,展現出火星大氣的複雜動態。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14100016/A_New_Year_on_Mars.jpg

▲ 火星第38個新年。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14095327/Elongated_cloud_on_Mars.jpg

▲ 火星20公里高的阿爾西亞山上空延伸雲。這是火星冬季時經常出現的特徵,期間清晨這短暫出現的雲會持續約3小時。此為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拍攝。(Source:ESA / GCP / UPV / EHU Bilbao

之後火星新年換算成地球時間: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14101404/2024-11-14-101332.jpg

一年有 687 天!火星年進入第 38 個年頭

Google DeepMind 及旗下 Isomorphic Labs 近日宣布 AlphaFold 3 模型程式碼和權重提供學術使用,象徵一項重大進展,可望加速醫學研究和藥物開發。

AlphaFold 2 已能預測蛋白質結構,AlphaFold 3 則模擬多種蛋白質、DNA、RNA 等大型生物分子以及小分子配體聚集在一起交互作用,可推動藥物開發和疾病治療。研究這些交互作用的傳統方法通常需要數個月時間和大筆研究經費,而且無法保證一定成功,透過 AlphaFold 3 可大幅降低時間和成本。

AlphaFold 3 是建立在 Google DeepMind 使用 AlphaFold 2 預測蛋白質結構的基礎上,根據蛋白質資料庫所包含的全球分子結構資料進行訓練,能夠處理 99% 以上的已知複合生物分子。

▲ AlphaFold 3 模型程式碼和權重提供學術使用。

AlphaFold 模型由 Google DeepMind 執行長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和總監瓊柏(John M. Jumper)開發而成,由於在蛋白質結構預測和交互作用帶來重大突破,兩人日前獲頒 2024 年諾貝爾化學獎。

AlphaFold 3 向學術開放的時機凸顯現代科學研究中的緊張關係,當 AlphaFold 3 在今年 5 月首次亮相,Google DeepMind 決定保留程式碼,允許透過自家 AlphaFold Server 工具免費取得 AlphaFold 3 大部分功能,進行非商業研究,然而存取模型權重需要 Google DeepMind 的學術用途許可,引來研究人員批評,如何平衡學術開放與商業利益成了一大難題。

隨著世界各地研究人員開始使用這項強大工具,人們可望看到理解和治療疾病方面有更快的進展。

推進醫藥研究,Google DeepMind 開源 AlphaFold 3 模型供學術使用

暌違四年,最擅長顛覆既有規則的川普即將再次入主白宮,國會選舉共和黨也明顯占上風,確定奪回參議院多數,並可望在眾議院維持過半席次,這意味著川普政府至少有兩年時間,得以完全執政之姿,推動優先政治議程,川普霸氣宣示「這將成為美國真正的黃金時代」。

為什麼歷經四年前連任失利的挫敗後,川普能再次贏得美國選民支持,而且贏得比八年前更徹底。大選前夕,《今周刊》採訪團隊深入關鍵搖擺州,嘗試尋找解答。

「我四年前過得比現在好多了!」競技場外,來自加州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的農場經營者班杜奇夫婦,激動地解釋兩人為何專程開八小時車到鳳凰城聲援川普,「通膨實在太瘋狂了,你知道嗎?今年是我30多年來第一次向銀行借錢,因為肥料、種子、水,全都漲價了。」

老早就坐在場內的金髮年輕媽媽查蕾蒂則說「大量非法移民正在毀滅這個國家,憑什麼像我這樣誠實的納稅人,要替他們付社福、醫療帳單?」她強調,只有讓川普執政才能確保邊境安全,「我歡迎移民,但美國是法治國家,想成為公民,就得按規矩來。」

川普重新主政,能提供選民期待的改變嗎?對於國際社會以至於台灣,又將產生什麼樣的衝擊?

至少在壓低美國民眾生活成本上,就充滿變數。因為川普兩項主要政見:對外國商品加徵關稅,以及大規模遣返非法移民,都可能再次推升好不容易降到接近疫情前水準的通膨。就連對企業減稅,也可能擴大政府財政赤字、加劇經濟過熱風險,進而提高通膨。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Watch就統計,聯準會在今年12月及明年1月兩次決策會議,合計僅降息一碼的機率超過七成,原因就是預期川普上台後推動的政策,可能導致通膨再度升溫。

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的政治對立,也比過去更劇烈。皮尤研究中心今年調查,兩黨支持者都有超過半數對另一黨「非常反感」,民主黨支持者更有逾九成表示討厭川普。

放眼國際,川普及其支持者,有明顯的孤立主義傾向,認為美國不應無端捲入不必要的海外戰爭。選後,川普長期幕僚就公開表示,關於俄烏戰爭,新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和平,而非協助烏克蘭奪回失土。

台灣關心的台美關係,川普回歸後也充滿不確定性。與川普如膠似漆的保守派節目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就曾在社群網站說「台灣距離很遠,誰在乎?」美國與包括台灣的盟友關係將如何演進,勢必比拜登執政時更難預料。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分析,拜登與川普政府都想利用台灣制衡中國,但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拜登至少不會拿台灣做交易,但川普也許會告訴中國『我不接台灣總統的電話,你要給我什麼好處』?」

嚴震生進一步推論,川普未來可望掌控參、眾兩院及最高法院,內閣成員也優先任命個人親信,形同沒有人能制衡或挑戰他的權力,未來即使整個外交國安團隊都是友台人士,如何應對台灣很可能還是得看川普個人意志。以他過去對台灣曾有許多不友善發言,美台互動未必完全樂觀。

川普曾說八年前當選時有如局外人。八年後,已搞懂一切遊戲規則、又不須考慮連任的川普,勢必更狂放且難以捉摸,問題或許只在究竟會狂到什麼程度。

「台灣距離很遠,誰在乎?」交易式孤立主義當道,美台關係面臨新挑戰

2024 年 9 月,Meta 在年度 Connect 開發者大會上首度亮相 Orion AR 眼鏡原型。雖然該公司透露 Orion 因無法量產所以不會推出實際產品,但最終會推出基於「Orion研發成果」且視角更窄的 AR 眼鏡。日前,Meta 分享了一段短影片,展示 Orion AR 眼鏡原型之作業系統的操作介面。

在首度亮相之前的幾個月,Meta 便已開發了包括使用者介面和主要 App 在內的 Orion 作業系統原型。新影片展示了該介面及部分 App。有趣的是,儘管影片不到 20 秒,但卻展示了至少 6 種不同的 App 主選單介面。這可能透露出其中一些是概念設計,抑或該公司正在實驗多種不同的方法。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 Orion 不直接採用 Quest  頭戴式裝置的 Horizon OS。其原因就和 iPhone 沒有運行 macOS、Apple Watch 的作業系統並非 iOS 的因素類似。首先要定義清楚的是,AR 眼鏡屬於有別於 MR 頭戴裝置的不同產品類別,Horizon OS 專為相對更廣視野之固定於室內使用的頭戴裝置而設計。

再就效能面而言,Meta 技術長 Andrew Bosworth 表示,Orion 的運算效能僅為 Quest 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見,Orion 並不需要複雜的使用者介面與 App。不論如何,基於 Orion 的第一款 Meta AR 眼鏡計劃會在 2027 年推出,該公司期望它未來能成為取代手機與平板的主流運算平台。

Meta 分享 Orion AR 眼鏡新影片,展示專屬作業系統使用者介面與 App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嗨,我是寶吉拉,總愛徘徊在認知進化的邊界,喜歡用科技與人類智慧的火花去點燃新的可能。AI、數據分析,這些工具對我來說不只是技術,更是開啟未知領域的鑰匙。我相信認知的疆界還有無限的拓展空間,願與大家一同超越常規,登上智慧的更高峰,攜手創造一個充滿靈感的未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