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觀察|語言隨時間會產生變化,甚至一些原本的「錯誤」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

行銷觀察|語言隨時間會產生變化,甚至一些原本的「錯誤」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行銷觀察,作文是最不理解的考試科目

行銷觀察,作文是最不理解的考試科目


最近在 theard 上有個女孩 po 了一篇朋友寫的作文,因為她覺得朋友寫得很好,但是卻只有拿到 13 分,這並不應該,而從對話紀錄來看,似乎兩人都覺得老師給分給得並不正確,因為應該必須要得到更高分才合理。

 

然後在那篇文章下面,眾多大神紛紛開始留言,有諷刺的、有酸民、有滿級分的同級生路過,也有許多人從結構開始拆解以及分析。

 

我自己很認真看完全文,我認為大多數的回應都還算中肯,而我卻也懂得那位女孩對自己的信心以及對分數的無所適從。

 

作文是所有考試之中,最沒有被理解的科目,大家都覺得『文章』很多時候是因為老師對文風的偏好、或是對於文筆理解的共鳴。

 

但其實並不是,或是應該說並不全然,因為更多時候作文是基於『架構』以及『主軸的清晰程度』,而文風其實是更高層次才會面臨到的問題了,然而許多人都會誤解自己正在『揣摩某種風格』,可是其實不需要,因為最後產出的文字只是許多不重複的詞藻在形容同樣的東西,而重點卻沒有被推進。

 

簡單說來就是不斷的在重複的地方印上圓圈的痕跡,而不是像螺旋般會慢慢靠攏主題,然而這一點卻是許多作文無法拿到高分的原因之一。

 

有時候看文字不能只看表面,通常要習慣讓自己多往下推一層,就算堆疊了許多情緒上的形容,也需要對於事件的聚焦,以及『在這個情緒之後的作為』,如果一篇文章只是很純粹的紀錄了情緒,雖然也未嘗不可,卻也讓人感到空有美麗的畫面卻不知道作者實際上的思維了。

 

其實我很享受看這些不太純熟的文字,因為很可愛、也很忠實地表現出自己『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渴望,而有渴望總是讓人喜歡的,接下來的問題其實就很簡單了,多一點點的專注以及刻畫出主軸,整體的分數該就會往上蹭蹭跳。

 

可惜,最困難的就是將這些建議聽進去,因為大多時候在創作上給任何建議,都只會很粗糙的獲得『你沒看懂我的風格』這樣的結論,而這一點不只是高中生會這樣想,時至今日,確實也相當多資深的創作者會這樣認為。

 

於是,我慢慢也開始理解,語言隨時間會產生變化,甚至一些原本的「錯誤」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所以可能是我真的沒看懂吧,或許有一天,這樣的文字,會開始成為主流,畢竟我們回頭看看國語辭典,許多的破音字也積非成是的成為了原本不該有發音。

 

只是我還沒有很確定自己是否喜歡這樣的改變,畢竟有些道理、有些結構、有些發音,他們有原本該有的模樣。

avatar-img
小資媽媽今天也很厭世
31會員
74內容數
一腳跨在新媒體、另一腳則是在影視圈。 製作過多部百萬點擊的新媒體影音,也開發過進入國際創投的故事。 有時候追劇是興趣,有時候是工作。 喜歡從劇中人物中找到一些小小的想法,然後記錄下來。 行銷出身,偶而會興之所至的揀著寫一些觀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集聊性別偏見,從「男生要賺錢、不輕易流淚」到「女生要溫柔、得體」的刻板印象,主持人們各自分享經驗,探討這些成見怎麼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和互動。雖然性別平等在推動,但有時也讓人不敢自在做自己,反而多了點無形壓力。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它在服務業、自動化生產和創意產業等各方面逐漸展露頭角,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模式。 不僅如此,AI的普及也開始影響創作者的競爭環境,並引發了對於AI是否能真正擁有「自主意識」的討論。
「看到你過得不好,我就會開心??」 「希望前任都不要光鮮亮麗的出現!」 這一集這一集我們聊聊是否會因為前任過得不好而感到開心。
本文深入探討影視行業中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及職場挑戰,特別是在封閉的劇組環境中如何影響工作氛圍和效率。文章分析了從幕前到幕後的工作角色、常見的職場問題與雷點,並透過具體案例分析,例如颱風事件中的製作失誤,來展現團隊合作與良好溝通的重要性。最終強調影視工作者需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這次討論聚焦於照顧者在照顧家人時面臨的壓力與挑戰,特別是心理負擔與情感上的困境。照顧者往往要承擔主要的照顧責任,不僅感受到身心疲憊,還需面對來自外界和家人的期望與壓力。家庭內部的責任分配不均,常引發衝突,讓照顧者產生怨懟感。
本文深入探討了共感人和高敏人的定義與特徵。在測驗過程中,討論了共感人對他人情緒的敏感度、社交場合的反應及其能量恢復的需求。此外,參與者分享了各自對共感人的理解,以及測驗結果是否反映實際狀態的反思。整體而言,對於測驗結果的可靠性及其對個人性格的判斷持保留態度,並強調了專業心理諮詢的重要性。
本集聊性別偏見,從「男生要賺錢、不輕易流淚」到「女生要溫柔、得體」的刻板印象,主持人們各自分享經驗,探討這些成見怎麼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和互動。雖然性別平等在推動,但有時也讓人不敢自在做自己,反而多了點無形壓力。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它在服務業、自動化生產和創意產業等各方面逐漸展露頭角,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模式。 不僅如此,AI的普及也開始影響創作者的競爭環境,並引發了對於AI是否能真正擁有「自主意識」的討論。
「看到你過得不好,我就會開心??」 「希望前任都不要光鮮亮麗的出現!」 這一集這一集我們聊聊是否會因為前任過得不好而感到開心。
本文深入探討影視行業中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及職場挑戰,特別是在封閉的劇組環境中如何影響工作氛圍和效率。文章分析了從幕前到幕後的工作角色、常見的職場問題與雷點,並透過具體案例分析,例如颱風事件中的製作失誤,來展現團隊合作與良好溝通的重要性。最終強調影視工作者需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這次討論聚焦於照顧者在照顧家人時面臨的壓力與挑戰,特別是心理負擔與情感上的困境。照顧者往往要承擔主要的照顧責任,不僅感受到身心疲憊,還需面對來自外界和家人的期望與壓力。家庭內部的責任分配不均,常引發衝突,讓照顧者產生怨懟感。
本文深入探討了共感人和高敏人的定義與特徵。在測驗過程中,討論了共感人對他人情緒的敏感度、社交場合的反應及其能量恢復的需求。此外,參與者分享了各自對共感人的理解,以及測驗結果是否反映實際狀態的反思。整體而言,對於測驗結果的可靠性及其對個人性格的判斷持保留態度,並強調了專業心理諮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