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不敢發脾氣,或是太常發脾氣?你需要憤怒管理


憤怒是一種保護重要事物的情緒,也可以稱之為「自我保護的情緒」。


就像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所有失望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未被滿足的期待。」


其實,憤怒的背後也隱藏了一件事:「我想要守護我所珍愛的事物」,無論那件事是信念、價值觀,或是我們賴以為生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被迫去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或是遭受無理的對待和傷害,我們總會懊悔這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為什麼沒能在那個當下發脾氣」的懊悔,第二件事是「要是當初不要那麼生氣就好了」的懊悔。


無論是深陷哪種懊悔,高明的發怒技術就是保護自己的盾牌。


📌煩悶的真實面貌


當我們遇到無法釋懷的情況時,我們會不經意地用「煩悶」這類的詞語來形容。


也就是說,心中有心煩意亂的情緒,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便是煩悶,而煩悶其實也是表示憤怒的詞語之一。


但無論是煩悶也好,還是憤怒也罷,在《可以善良,更要勇敢生氣》書中是這麼認為的:憤怒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


憤怒並不是壞事,學習「憤怒管理」,不代表「再也不會生氣」,而是懂得「在必要時表達憤怒情緒,對於沒必要生氣的事避免動怒」。


📌與其生悶氣,不如好好生氣


誰說表達憤怒就會被討厭呢?誰說我們一定要和討厭的人做朋友呢?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滿足他人期望是一種好事,但事實卻未必如此,若是將煩悶的心情棄之不理,那麼,不管過了多久,同樣的事情將不可避免地一再上演。


因此,當我們遇到令人煩悶的情況時,可以採取以下三種做法:


▪️應該如何表達?

▪️應該如何思考?

▪️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我們不是不能生氣,在憤怒時,告訴自己「適度地生氣也沒關係,我可以坦率表達自己的感受」,那麼,以後在面對任何關係時,我們都不用再犧牲自己感受來維持表面的和諧。



🌈結論與感想


在《焦慮,請慢用》中有提到:


人生中,只有一成的人,可以肆無忌憚的對他好,而他會自發的揣摩你的角度,主動為你保留一個人際邊界,通常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會讓你如沐春風。


其他九成的多數人,需要你用「拒絕」來教育他們,因為當你頻繁的用爛好人模式和一個人互動,他有極大的概率成為一個「忘恩負義者」。


是呀,我相當認同。


有些人未必是個人人撻伐的壞人,甚至在別人眼中是個單純的好人,但當你用「善良」來和他來往後,一旦他對你的好習以為常後,他就會變成一個忘恩負義者。


所以,在任何一段關係裡,不能只有善良,沒有脾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對你的不求回報感懷於心。


不要用「不憤怒」去養一個沒有界限的人,我們可以善良,更要懂得適時用憤怒來捍衛自己。


#方言文化

#可以善良更要勇敢生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