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霸凌事件的另視角

在發展心理學中曾針對《國小學童同理心與霸凌旁觀者行為傾向之關係:以道德疏離為中介變項》(賴怡君、程景琳,2020)探討過道德疏離對霸凌事件局外者和助凌者行為傾向呈正相關,雖然研究對象是國小學童……但我們仍可稍微了解一下,Bandura提出「道德疏離」(moral disengagement)的概念,它可以用來說明道德推理與道德行為之間的不一致。Bandura(1990,1996,1999)認為道德疏離的內涵包含四個構面,個體會透過道德辯解,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來修飾說詞;或試圖去忽略、淡化或扭曲後果;運用責任推諉、責任分散來減少個人責任;更或是以非人性化或歸咎受害者,來避免自我負向感覺的產生。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何在霸凌事件情境裡,同學們或同事們明明也知道霸凌者的行為是錯的,仍不施予受害者協助,而無感於罪惡感。但,我想說的是,我們可能無法要求其他的人和自己一樣有正義感和勇敢,更何況,反抗霸凌者也很可能會讓自己受傷。

也許,當事者可能無力反抗或調離單位的原因是,這是他的職業謀生的地方,溫飽肚子的方法,又或是家人的期許唯一的希望……有種種的無奈與不得已。但,重要的理由都沒有「自己」。是不是有什麼方法,不讓事情以最壞的方式呈現呢?

我們可以透過多練習「關注自己」開始。累了、倦了、壓力過大的情緒緊繃焦慮,這些訊號都是透過身體症狀來顯現,但我們很容易忽視它,因為它可能很細微但持續很久,例如肩頸痠痛、腰背部僵硬或四肢發麻等。甚至,當症狀出來時我們還有可能會,痠哪裡治哪裡,但事實上,受傷的位置是我們的心。

在我們發現自己已經讓外部事件壓力侵犯我們的身心靈時,需要「求救」。求救,可以是向別人,當然也可以靠自己。關注自己、覺察緊繃的位置,溫柔地與自我對話,問問自己需要什麼?也許,還有擔心、害怕甚至恐慌,沒關係,去好好地感受它,讓心慢慢地平靜下來。當「心」平靜下來,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出來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