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 教學現場是我的沙龍【我要長大!!】中的第二個系列主題,因為對教學很有興趣,所以想記錄我在不同領域教學時學習到的事~
這學期我帶兩個班的熱舞社,一個是全一年級的班級,另一班則有二到四年級的學生。在帶前者時我遇到了很多困難,一年級的小朋友的靈魂太自由了,看到想去的地方、想摸的東西,身體會自然而然地靠過去,對於「現在是社團時間,該做的事是學習跳舞」沒有概念和共識;另外一個問題是他們常常想上廁所,一堂課會被切斷很多次,原先就很難集中的注意力因此而發散地更嚴重。然而,他們很可愛的地方,在於就算被我糾正行為好幾次,下課還是會跑來抱我,說「我愛妳」之類的告白,豐沛的精力與情感都讓我難以招架。
後來我在圖書館找到《 2到7歲小孩秒聽話》這本書,由日本的幼兒園老師所著,根據小朋友出門、吃飯、睡覺等等生活情境,給出家長可以即刻實踐的教養方法或觀念;其中一項常見的方法為「換句話說」,例如比起命令小孩做事,換成說「幫我一下」能讓小孩感覺自己是主角,主動地承擔這個責任;或者希望小朋友降低音量時,和她/他玩扮演螞蟻的遊戲,便能自然而然地達成目的。
書本的作者能站在小朋友的立場,理解他們會有哪些需求或內在動機需要被滿足,這點我十分佩服,於是我也反思平時和小朋友溝通的方式可以如何改善。其中一個例子是,小朋友去洗手間的路上會經過另一個社團,有些人會直接從老師面前經過,沒辦法注意到是否影響他人上課,我原本的做法是告訴他們「不要影響到別的老師」,修正後則是說「要像小幽靈一樣,安靜地快速從邊邊飄過去」,效果不錯,也很有記憶點!
改變講話方式這件事並不容易,但我相信它的效果,且範圍不只在2到7歲的小孩之間,而是人與人之間都能好好重新思考。首先看見自己講這句話的動機、內在需求,並試著站在聽者的立場,思考自己的表達方式能否達成期待的結果,如果不能,應該換什麼方式表達。
最後分享我第一堂課看到的小故事,一位一年級小朋友的阿公和阿嬤帶他來社團報到,向我詢問很多次之後在哪上課、應該在哪裡接他下課等問題,甚至問我能否跟著一起上課,言談之中感受到他們的緊張與不放心,他們說因為小孩第一次上小學,很多事情還不知道,於是我也耐心地回覆每次提問。下課時看到阿公阿嬤接到他後安心的表情,我忽然想到:「啊!他們也是第一次當阿公阿嬤呀!」這本書的最後也說道同樣的概念「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爸媽,小孩零歲,爸媽也是零歲」,其實大人會不知所措也很合理,大家都是一起在學習的,大人與小孩都是。
而我私心想告訴自己,身為跳舞老師的我也才一歲快半,多給自己一些鼓勵也沒關係,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