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時候無法鎖定自己的目標,會覺得耳邊很多聲音,親朋好友、社會同儕、社群媒體的聲芸芸、……,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哪些好像又跟某些矛盾衝突,好煩。
事實是,你聽從的建議通常是建議背後的情緒記憶和情感因素,而不是建議本身與你需求的貼合度。
譬如說你會說你媽媽反對你去國外發展,但你媽媽「從來沒出過國」,那麼你聽她的意見做什麼?
又譬如,你會說你好朋友批評你文章寫得怎樣怎樣,但他「不是作家」,那麼你聽他的意見做什麼?
我爸爸是個喜歡動嘴調侃、批評、阻卻我的熱情的人,譬如他說我不可能成為藝術家和作家,他看過我的作品,然後說我畫的怎樣怎樣、我寫的怎樣怎樣,但是他「不是畫家」也不是「作家」。
而我現在是受補助的駐村文學藝術家,也用繪畫當專長換宿。
事實是,你除了要停止聽從不專業的意見,你更要停止聽從那些根本沒在過「你想要過的生活」的人的意見。
他們的意見摻雜了很多來自「關係」的元素,甚至很多是他們自己對他們自己未竟的夢想或熱情的「投射」,姑且不論有沒有建設性,但你要注意這種投射很容易摻雜「忌妒」、「恐懼」,甚至來自「無作為」或「無能力」。
那麼,你還要浪費時間精力繼續聽從他們的意見嗎?
批評和讚美都是必須的,但你在還沒能精準分開「審視者」和「實踐者」建議間的差別前,我建議你直接把資源放在來自「實踐者」的建議上。
真正想要你好的人,無論是不是作家、健身教練或富翁,不會反對你寫書或健身或賺一百萬,如果那是你想要的。
但願意給建議的作家、健身教練和百萬富翁,本身就不會嘲笑你想要寫書、健身、賺一百萬。
所以與其聽從那些沒經驗的建議,不如從「對的人」那裡聽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