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辭世了。
瓊瑤一生伴隨無止無休的話題性。她風格強烈的眾多著作,波濤洶湧的一段師生戀與兩段婚姻,乃至於最終自主選擇離世,無不引起巨大爭議。愛之者奉若神靈,惡之者棄如敝屣。印象所及,臺灣文壇似乎沒有哪位作家如她一般,活得轟轟烈烈,死得沸沸揚揚,數十年來動見觀瞻。她對臺灣文化界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可不謂一代奇人。
我一直覺得瓊瑤有著尖銳的兩面性,非常衝突。瓊瑤衣著舉止保守老套,敏感羞怯的神情,像個傳統家庭裡的閨秀小姐。香港作家亦舒甚至嘲諷她是老式淑女,看起來竟比張愛玲衰老幾分,但她所作所為一點也不閨閣氣。她筆下的人物強調純愛的力量,雖然男女主角間的感情經常不太單純。瓊瑤給人一種楚楚可憐的受害者感,但她對待周遭人竟有其殘忍狠辣的一面。她作品自帶突破社會規範的衝勁,可是又局限於大時代的框架裡。表面看似很在乎精神層面的寄託,然而她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或許就是各方面予人的不協調感,她的一舉一動才讓眾人爭論不休吧。
我是見證瓊瑤最後榮光的一代,縱使沒趕上她如日中天的鼎盛期,仍舊見著她夕陽餘暉的燦爛。我小時候還是瓊瑤電視劇流行的年代,著名的像是《梅花三弄》、《青青河邊草》等,當然不可不提的就是《還珠格格》系列。那時大街小巷充斥著動力火車〈當〉的激昂歌聲,連我們這樣乳臭未乾的鄉下小孩都能哼上幾句,甚至我們吹直笛的曲目,也來自《還珠格格》。古靈精怪的小燕子,溫婉嬌柔的紫薇,與兩位男主角永琪與爾康,構築成我們童年記憶的一角。我跨區到都市念國中,才有機會在書店讀到瓊瑤的小說。我第一本閱讀的瓊瑤小說是《煙鎖重樓》,深深著迷於男女主角在貞節牌坊底下苦苦掙扎的愛情,憂懼於他們沒有未來又不能曝光的關係,震懾於傳統父權社會對失貞女人的羞辱與懲罰,又為他們終得解脫而歡欣鼓舞。在青春期過剩荷爾蒙而產生的少女心(?)加持下,瓊瑤的文字確實散發著勾動人心的魅惑力,使人沉醉而難以自拔。
不過對我而言,瓊瑤的魔力是有時效性的。等我就讀高中大學,心境轉變了,知識眼界擴展了,加上閱讀不少上乘作家的著作,使我可以輕易地指出她作品中的謬誤與過於戲劇化的不合理。她浪漫文藝腔的遣詞造句,也逐漸形成我閱讀她著作的障礙(甚至連我現在看她的遺書也得很忍耐才能看下去)。正當我邁向成熟的年歲,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臺灣觀眾的焦點漸漸從瓊瑤身上移開了。大學時《又見一簾幽夢》登上八點檔,不只收視率奇慘,主角群離地三千呎的對白和荒謬的劇情走向更成為網路集體嘲笑的箭靶,替瓊瑤招來了新世代的黑粉群眾。瓊瑤惱羞成怒的反應(大哭大鬧「臺灣不要我了」)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我還記得一個批踢踢版友的話:「這部劇已經不是這個時代的東西了。」恰好就是瓊瑤在本世紀的寫照。到後來,不管是中國翻拍《還珠格格》,還是其他作品,都不太引起臺灣觀眾的興趣了。八年級以後的年輕人,大概只把瓊瑤當作某種網路迷因等閒視之了(像是咆哮教主馬景濤的表情包)。
雖然瓊瑤在本世紀境遇淒涼,但在上世紀的下半葉,她確實獨領風騷數十年,堪稱一代愛情帝國女皇。為何我稱呼她為帝國女皇呢?因為她的工作跟後夫平鑫濤的事業結合在一起,他們的事業體結晶——皇冠出版社,在過往的大眾文學領域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瓊瑤就是這事業體的女主人兼頭牌作家。
大家對瓊瑤往往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印象,但若仔細琢磨她的自傳《我的故事》,以及她情敵林婉珍(平鑫濤前妻)的自傳《往事浮光》,我們會很驚訝於這樣一位看似活在雲端的飄飄公主,其實是一位眼光精準、工於心計的女皇。作家吳曉樂說的極好:「很多人說,平鑫濤跟瓊瑤是浪漫的,年事這麼大還在做很甜的夢,然而,看了林婉珍的版本以後,禁不住想,不,他們簡直太務實了,要在世俗中敷起蓋城堡的夢,需要籌錢,需要找地,他們把錢啊地啊的功課,都讓給了林婉珍,讓林婉珍去寫,等到林婉珍寫完了,孩子大了,出版社全了,這位功臣,得到一紙離婚協議書。」我相信平鑫濤與瓊瑤的愛不是偶然,而是利益結合的必然。從古到今,成功男人身旁坐擁脂粉向來不是新聞,更何況這位紅粉知己是隻會下鑽石蛋的超級金雞母,怎麼能夠平白讓她溜走呢?而她既有尋求安穩庇護的動機,加上自己也有成為這事業體女主人的野心,自然一拍即合。即使途中風風雨雨,他們最終還是成為共治這個愛情帝國的皇帝與女皇,直到人生必然的劫難來臨為止。
我朋友曾讚譽她是突破時代的人,我的看法不是。我認為她是符合時代需要的作者,卻不是超越世代的作家。瓊瑤一方面受惠於她本身的古典文學涵養(父母都是國文教師),一方面則得力於時代紅利。瓊瑤創作高峰是在1960、70年代,剛好那時外國羅曼史小說進入臺灣,但華文作品這部分仍相當欠缺,是尚未開發的處女地。瓊瑤看準這個時機,運用己身的文藝才華,加入中華古典元素,成功打造了專屬自身的華文羅曼史市場,並創造出絕佳的商機,各種影視作品風靡全國。後面出道的言情小說作家,基本上時勢已過,不可能這般熱門,獲利程度絕對難以望其項背了。
題外話,那時各國好像相當風行羅曼史。以前看過一部泰劇叫《愛的被告》,原著小說出版在1960年,作者初翁.查雅金妲也是跟瓊瑤同輩的老作家,這部羅曼史在泰國至少出現七個版本的影劇。或許可以叫初翁奶奶為泰國瓊瑤?
言歸正傳,另一方面,所謂的時代紅利來自於苦悶的戒嚴時期。舊時代的女人不管於公於私都處境艱難,瓊瑤提供給下至藍領女工,上至中產太太,不分老幼的女性一個能夠作夢與躲藏的私密空間。瓊瑤寫的是這些小眉細眼的情愛故事,又飽含中華元素,當局就算不頂青睞,也不會加以阻攔。加上她外省人出身,當時在娛樂圈這種「特許」行業其實是很吃香的。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種種條件加乘之下,她的愛情帝國於焉成立,烜赫良久。據說80年代以後瓊瑤身分地位提升,導致作品寫不太出來,便加入清代與民初懷舊元素,創作出另一種富含新意的小說。像不像幾年前中國流行過的民國風?瓊瑤其實有不亞於現代網紅的眼光與手段,簡直是第一代文學網紅祖師奶奶嘛,但她應該不會認可就是了。
只是成住壞空乃人生常態。如同我前面所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隨著讀者智識眼界提升,與女性境遇改善,還有性平概念之普及。當代人們對於愛情的觀點產生革命性的變化,我們更深入也更細緻地看待親密關係,著重共好與平等的價值。讀者很明顯地察覺,激越的她跟不上時代了。這點剛好跟張愛玲形成某種對比,張的作品即使讀者發現有年代差距,但她傳達的思想和精神底蘊仍然暗合現代人的需要,直指人類共同的命運。縱使瓊瑤的小說提及女性自主,女性可以挑戰倫理與社會規範,但就像個人意見所說的:「愛情是她人生的所有解答。」她終歸還是要依附那個父權社會所設定的婚家架構裡的,因為這樣才能獲取她所需的一切。而現今的女性已然有了更寬廣的世界可以遨遊,事業也好,夢想也好,更自由的伴侶關係也好,愛情是她們人生的解答嗎?我不做如此想。
我們成年以後一一告別了瓊瑤的愛情城堡,過了很久回頭一望,發現她的愛情城堡正逐漸坍塌。幾年前皇帝駕崩了,她被夫君的子女攆出宮殿,愛情帝國拱手讓人。退位的女皇依然錦衣玉食,但精神面的各種打擊應該很是使她的晚年抑鬱不樂。終於,我們聽到她猝逝的消息。是她自己宣稱的翩然離去,還是不願面對崩壞現實的懦弱逃避,我們也很難知道確切狀況了。
走筆至此,我發現我依舊很難對這樣一位多面性的作家有個蓋棺定論的看法。我既感激她曾賜給年少的我珍貴的感動時刻,但也難以苟同她人生和作品的諸多想法。我想,瓊瑤就像一代女皇武則天一樣,愛之者恨之者爭論不止,永遠不會有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一天。或許她墳前應該立個無字碑,兩面評價在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