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生之敵》敵人無所不在,活在當下的戰鬥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近期接連而至的噩耗與意外,讓我不禁回想起《生之敵》帶來的啟示:「你無法預知人生的結尾,也無法知道敵人何時來臨。」這部電影不僅探討了敵人是什麼,更帶領觀眾反思,敵人可能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電影中,導演吉田大八將「敵人」塑造成《雙峰:回歸》中煤炭工人的形象,並暗示敵人來自北方。對冷戰後的日本觀眾而言,「北方的敵人」或許是俄羅斯,而在當今的語境中,這個符號也可能指代中國或北韓。這些解讀隨著不同世代而變化,但導演的寓意並不止於此:敵人不僅是外部的威脅,還深藏於我們與生活對抗的每個細節中。


影片的主角渡邊教授,是一位努力維持生活秩序的退休老人。然而,隨著故事推進,我們看到他每天面對著大大小小的「敵人」:清掃家中灰塵,是對抗自然的微小阻力;堅持多年前的收費標準,是與快速變遷的社會對抗;拿起肥皂反覆洗刷身體,是與衰老對抗;壓抑對女學生的情感,是與內心慾望的抗衡。即使危機來臨,渡邊教授仍未放下手中的「武器」,直至最終戰敗。這樣的種種努力,揭示出「生的敵人」無處不在,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心,都無法避免。


導演吉田大八曾在金馬影展映後表示:「主角所面對的每個瞬間,無論在哪一刻都是存在的。」這句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對抗的真諦——與敵人作戰,其實是活在當下的必修課題。我們不能輕忽每一刻的努力,對抗死亡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活在每一個瞬間裡。


至於《生之敵》能成為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最大贏家,或許與其立意深遠的主題和日本文化的精髓不無關係。電影展現了「一生懸命」(拼盡全力)的精神,這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然而,電影的聚焦點落在菁英男性的視角與經歷,卻難免讓人思考:為什麼這樣的題材仍然能代表當代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雖設置了「女性賦權單元」,但女性的故事、女性的視角,何時能與男性題材站在同等的競爭平台上?


即便如此,《生之敵》的非凡之處仍然無法被忽視。它的故事既能以宏大的寓意包容每個人,又能細緻地聚焦於渡邊教授的角色,讓觀眾感同身受。渡邊教授的生活,與我們疫情期間被困在家中的日子不謀而合。他面對的敵人看似與我們不同,但當我們將這些困境分類後,會發現其實大同小異——焦慮的世代中,我們也在對抗著無數的死亡與寂靜。無論是疫情下的居家工作,還是對外界資訊真假的掌控,每一場對抗,都可能讓我們逐漸迷失在幻覺之中。


這樣一部深刻而高遠的電影,卻透過黑色幽默輕巧地將觀眾帶入,既啟發思考,也直指人心。吉田導演在拍攝渡邊教授日常烹飪的畫面時,那些充滿生活感的細膩動作,讓人不禁聯想到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這種帶有濃厚「日本味」的療癒氛圍,透過食物和動作傳達出堅毅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動容。


或許正因為如此,《生之敵》才能成為東京國際電影節的代表作。它是一部超越個人、超越文化,卻又緊緊貼近每個人生活的電影。正如教授渡邊的故事提醒我們:敵人無所不在,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拼盡全力,過好每一個當下。

內容總結
生之敵
4
/5
富含電影纖維,能增加觀察生活的飽足感。文字熱量每100克約87大卡,心情好的話,會從臉上的洞發出自以為音樂的嗓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4年11月1日的早晨,我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參加了貝拉塔爾與山田洋次的對話論壇。與會的嘉賓包括《黑之牛》製片市山尚三、《我的完美日常》編劇高崎卓馬、貝拉塔爾的學生小田香,以及日本知名導演山田洋次。 . 貝拉塔爾今年榮獲東京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原計劃出席頒獎典禮,無奈因身體不適臨時缺
今年(2024年)東京國際影展期間,不僅進行了影片放映和典禮活動,還策劃了TIFFCOM(內容市場展),旨在促進廠商與內容創作者的商業交流,並舉辦國際研討會。 其中,由中國路畫影視(Road Pictures)CEO蔡公明先生主講的研討會聚焦「中國快速成長市場的智慧財產權與內容策略」。透過路畫
2024年11月1日的早晨,我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參加了貝拉塔爾與山田洋次的對話論壇。與會的嘉賓包括《黑之牛》製片市山尚三、《我的完美日常》編劇高崎卓馬、貝拉塔爾的學生小田香,以及日本知名導演山田洋次。 . 貝拉塔爾今年榮獲東京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原計劃出席頒獎典禮,無奈因身體不適臨時缺
今年(2024年)東京國際影展期間,不僅進行了影片放映和典禮活動,還策劃了TIFFCOM(內容市場展),旨在促進廠商與內容創作者的商業交流,並舉辦國際研討會。 其中,由中國路畫影視(Road Pictures)CEO蔡公明先生主講的研討會聚焦「中國快速成長市場的智慧財產權與內容策略」。透過路畫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這段是《活俠傳》中,我最喜歡的劇情之一。 是啊,是誰的錯? 是政府?是政治人物?是鄉民? 到底誰才是壞人?是不是只要把海另一邊的人都消滅了,就能夠獲得自由? 事情太複雜了,太深奧了。 沒有人懂,還是沒有人想要懂?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這段是《活俠傳》中,我最喜歡的劇情之一。 是啊,是誰的錯? 是政府?是政治人物?是鄉民? 到底誰才是壞人?是不是只要把海另一邊的人都消滅了,就能夠獲得自由? 事情太複雜了,太深奧了。 沒有人懂,還是沒有人想要懂?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