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養育孩子讓你很焦慮,推讀《放養孩子,是為了讓他成為更好的大人》

與其成為了不起的人,不如當個善於思考、做決定、為自己負責的人!

作者是一位92歲的日本阿嬤,也是一名幼兒園園長,她融合蒙特梭利與阿德勒心理學的理念,60年間培育過2800名以上的學童。



什麼是「更好」的大人?

「責任感與社會感是幸福的關鍵」。當孩子學會自己面對選擇,並承擔後果時,他們不僅更成熟,也更能適應複雜的社會。書中提到,"更好"的意思,與其說是成為社會成功人士,不如說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能真正感到幸福的人。而幸福的要素正是:為自己思考、做決定,以及為後果負責。

書封上的一句話讓我很有感:「別被『非怎樣不可的育兒口號』綁架。」有多少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各種「成功育兒法」的影響,擔心若不依照這些做法,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父母陷入比較的惡性循環

比如,孩子沒有像育兒專家建議的那樣每天讀很多繪本,或是沒有在特定年齡達到育兒書中的身高體重標準,甚至沒在「理想年齡」戒尿布,都會讓父母感到焦慮。因為育兒知識如此豐富,反倒讓人時刻覺得自己身為父母,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雖然,育兒資訊現在「唾手可得」,但過於豐富的信息也成為一種壓力,彷彿隨時有個聲音提醒你:「啊~還有這件事沒做到喔!」雖然知識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孩子,但卻也容易讓父母陷入比較的惡性循環。


讀繪本是因為有趣,而不該為了機會教育

以繪本為例,讀繪本原本應該是件輕鬆有趣的事,但有時我們為了機會教育、傳遞道德價值觀或培養社會行為,讀繪本變得目的性太強而失去樂趣。明明孩子是因為覺得有趣才會想讀,而不是為了學到什麼道理。

關於繪本、體重、戒尿布等「指標性」里程碑,社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完美家長」的形象,好像每一步都必須精準到位,孩子才能健康聰明又快樂。
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不應該被「完成某項任務」的壓力所淹沒。


從讀育兒書,到讀太多育兒書

說來有趣,知識雖讓我焦慮,但正是閱讀這些有智慧的書籍,幫助我緩解了焦慮。例如,我選擇以「不相信小孩到18歲還會繼續穿尿布」的心態面對孩子還沒戒尿布的階段XD

放輕鬆,不去給孩子或自己太大壓力,事情自然會水到渠成,這對雙方都是一種溫柔的方式。


最好的教養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培養孩子穩定而安心的情緒,大過所有的填鴨式學習。
大川阿嬤提倡教養應以情緒穩定為核心,而非追求表面成就。
當孩子心緒穩定了,有一天自然會主動學習自己想學的事情。

如法國哲學家西蒙·韋伊在《扎根》中提到人對參與有意義行動的先天渴望的觀念,人都會想要自己能「做」什麼、為世界有所影響及貢獻,這是天性。這種渴望源於人的本能,所以,請避免胡亂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就是不主動、不愛學習啦~

而教育孩子最好的環境——就是父母相處和諧,這是穩定而安心的來源。請隊友們一併知悉!謝謝(・ω・)人(・ω・)



結語

也許知識帶來的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當我們擁有信念,並建立起內心的篤定,資訊就能成為支持,而非枷鎖。這樣的心態對孩子也極為重要,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放鬆,不會急著「達標」,也不需成為別人眼中的樣板,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無形中也塑造了他們未來的幸福能力。

老子說的道法自然、不強求,一切都有自己的時機與規律;育兒又何嘗不是如此?
自由自在,並非是放任,而是以身作則,亦是父母願意放下比較心,珍惜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別忘了,我們之於孩子,不過是年歲徒長,多活幾年而已,沒有什麼好說嘴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小宇宙,選擇給他們自由生長的空間,就是在信任生命本來的節奏喔~(*´▽`人)



這本書圖書館應該借得到,如果想買電子書的話,可以用我的讀墨AP連結購買,給我一點小小的鼓勵唷!XD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Tove心櫥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