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推|《自卑與超越》健康的優越感,來自與人合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明明很有才華,卻總覺得機會都落在那些好像不怎樣,只是人緣很好的人身上?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指出,真正的成功並不來自個人能力的高低,而是取決於一個人是否能與他人合作,並對社會產生貢獻。

原來健康的優越感,來自與人合作。
作繭自縛或孤芳自賞的人,無論才能再高,最終也可能落得「懷才不遇卻不知為何」的境地。

raw-image


關於成功,阿德勒怎麼看?

成功的高低=與人合作能力的高低。

書中提到:

「在人類發展的前提下,做任何事都需要為社會謀求福利。只有當一個人明白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他才會勇敢面對困難,並更有機會取得成功。」

「若我們仔細觀察祖先留下的遺產,會發現那些都是他們對人類的貢獻。」

「正是因為人類共有的弱點、缺點與侷限,才需要彼此合作。因此,個人與整體的最大福祉,就是團結協作。」

另一篇來自方格子的作者吳九箴的覺修講堂〈共業現前,災厄來臨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也提到:「眾生互感而成的『共業場』,他的業報,也須所有投生在此共業場的眾生,共同承擔。」


人無法獨活,這世界上始終有「別人」。
我們既無法獨自安好,也不會獨自殞落,這或許正是共業的概念。



自卑情結是什麼?

定義:當一個人未準備好面對某個問題,並深信自己無法解決時,便會產生自卑情結


可能的行為表現:

  • 渴望關注,並以各種方式取得關注
  • 氣餒、自我陶醉
  • 轉移環境,讓自己在新環境中獲得優越感,而非真正進步

阿德勒指出,自卑感往往會造成緊張,而「追求優越感的補償行為」必然隨之出現。
但這些補償行為的目的,並非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


關於自卑與優越感的補償心態

「如果我們僅是因為害怕不如人而努力,或僅為擺脫缺陷而鬥爭,那麼成長將不會是真正的進步。」

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渺小,他可能會逃到一個讓自己感到優越的環境,而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強。他的努力,只是為了欺騙自己,而這種方式只能帶來片刻的成功。

而有些人,則是透過自我貶低來獲得優越感,例如過度的內疚或自我責備。
書中舉了一個案例:

有個孩子總是過度強調自己的誠實,甚至用異常的自責行為來證明自己是家裡「最誠實」的人。這並非要批判誠實,而是提醒我們,當看到自己或他人展現反常行為時,可以溫柔地探尋背後的原因:是否是在證明什麼?
當我們看見這一點,才能真正協助自己或他人跳出這個迴圈。


關於懶惰與拖延的優越心態

「懶惰的孩子,除非是在對抗老師或父母,否則他們一定是志向遠大且內心敏感的孩子。」

有些人將「無法超過別人」視為一種失敗。
即使他們非常成功,只要還有人比他們更好,就會如坐針氈。

布麗對此做了很直白的解釋XD

布麗對此做了很直白的解釋XD


而有些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害怕真正開始後,會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
只要維持「還沒開始」的狀態,他們就能持續保有「可能很厲害」的幻象,不用接受現實的檢視。

懶惰還有一點好處:即使做了一點點工作,也會得到別人的稱讚。
大家都能看出他的改變,並盡力激勵他繼續前進。


同一份工作,假如是勤奮的人做的,可能會遭到無視。
懶惰的人則以這種方式,生活在人們的期待中。


如此可見,那些還在用懶惰找理由的人,我們可以銳利的看見他底下潛藏的優越感即自卑。(意思就是我認真起來比你們厲害啦,但我就不認真啦!否則嚇壞你們喔!笑)



自卑是社會進步的誘因

自卑是一種負面的情結嗎?其實不然。
阿德勒認為,正是因為人類感受到自卑,社會才得以進步。


因為無法飛翔,我們發明了飛機。

因為無法預測天氣,我們研發了氣象科技。


許多文明的發展,正是源於人類對自身局限的認知,而這些進步的實現,則依賴不同人才的合作。

想起在《人生四千個禮拜》中,有一段話讓我深有共鳴:

「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值得問:如果說你能接受成功不必在我,那麼有哪些造福世人、有遠見、投資遙遠未來的事,值得今天就做?我們都是替宏偉教堂增磚添瓦的中世紀石匠,心中明白自己永遠見不到大教堂完工的一天,但教堂依舊值得蓋。」

這段話,或許也是對阿德勒理念的另一種詮釋。


如何應對:對他人保持好奇心

書中探討了各種自卑與優越感補償所引發的反常行為,當然,也提供了協助的方法。

最重要的,並不是冷漠地揭穿對方背後的心機,而是以高度的同理心與好奇心,溫柔地引導當事人自己發現問題的根源。

如何做到?書裡有更詳盡的說明 XD



結語

《自卑與超越》全書有 13 萬字,探討的議題涵蓋家庭、學校、職場、社會,甚至涉及幼兒教育、青春期心理與犯罪心理學。這本書等於是一部適用於各種場合的心理學指南。

雖然內容豐富,但敘述清晰易懂,閱讀起來不會過於艱澀。

以上分享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我非常推薦收藏這本書,細細品讀。

內容總結
自卑與超越
5
/5
avatar-img
6會員
78內容數
厚積而薄發,守靜以畜養。 這是一個探索星辰與命運交織的小世界。占星、易經、書籍——這些都是通往內心深處的鑰匙。願每一次點擊,都是與自己更靠近的一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ove心櫥 的其他內容
「所有人都希望你成功,可我只希望你快樂。」--作者A某。 西方有魔法,東方有符仔;西方有塔羅,東方有卜卦;西方有阿卡西,東方有觀落陰(等等,但我看了禪師不打坐YT,阿卡西的根源似乎也能追溯到佛教?)。 之前逛書店的時候,我快速掃過這本書的封面,但因為標題實在太鬧了,當時想著這應該不是什麼
引用原文:「靈魂的第一項需求,最貼近靈魂的永恆命運的,是秩序,也就是一張社會關係交織的網絡,其中沒有人會為了執行某些義務,而被迫違反其他不容妥協的義務—因為只有這種情況,才會讓靈魂承受到來自外在環境的精神暴力。一個人若是只因死亡或苦痛的威脅而停止履行某項義務,他還可心安理得,受傷的只是他的身體。但是
與其成為了不起的人,不如當個善於思考、做決定、為自己負責的人! 作者是一位92歲的日本阿嬤,也是一名幼兒園園長,她融合蒙特梭利與阿德勒心理學的理念,60年間培育過2800名以上的學童。作者呼籲父母不要被育兒標準或成功育兒法所困擾,及如何培養出具有幸福能力的人格。
最近看到這一本《誰說輪胎不是方形?》,想到在討論創意時,許多人常將它與「天馬行空」的「瘋狂點子」聯想在一起。然而,《誰說輪胎不是方形?》的觀念反而是:「創意是一件需要被認真看待的事。」原書英文書名其實就叫做《Serious Creativity》 更進一步點明了這一點——創意並非叛逆者的專屬
購物節總是讓人心癢難耐,無數折扣訊息、優惠活動像海嘯般襲來,好像不買就會錯過什麼人生大事似的。然而,當我們從瘋狂消費的潮流中抽身,不妨靜下來翻翻一本書——《窮得有品味》。
有時候,讓別人贏,反而會讓你自己更強大。作者帶著我們重新思考「贏」和「輸」的定義,並且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透過讓別人成功來增進你自己的影響力,改善人際關係,甚至獲得更多的尊重。
「所有人都希望你成功,可我只希望你快樂。」--作者A某。 西方有魔法,東方有符仔;西方有塔羅,東方有卜卦;西方有阿卡西,東方有觀落陰(等等,但我看了禪師不打坐YT,阿卡西的根源似乎也能追溯到佛教?)。 之前逛書店的時候,我快速掃過這本書的封面,但因為標題實在太鬧了,當時想著這應該不是什麼
引用原文:「靈魂的第一項需求,最貼近靈魂的永恆命運的,是秩序,也就是一張社會關係交織的網絡,其中沒有人會為了執行某些義務,而被迫違反其他不容妥協的義務—因為只有這種情況,才會讓靈魂承受到來自外在環境的精神暴力。一個人若是只因死亡或苦痛的威脅而停止履行某項義務,他還可心安理得,受傷的只是他的身體。但是
與其成為了不起的人,不如當個善於思考、做決定、為自己負責的人! 作者是一位92歲的日本阿嬤,也是一名幼兒園園長,她融合蒙特梭利與阿德勒心理學的理念,60年間培育過2800名以上的學童。作者呼籲父母不要被育兒標準或成功育兒法所困擾,及如何培養出具有幸福能力的人格。
最近看到這一本《誰說輪胎不是方形?》,想到在討論創意時,許多人常將它與「天馬行空」的「瘋狂點子」聯想在一起。然而,《誰說輪胎不是方形?》的觀念反而是:「創意是一件需要被認真看待的事。」原書英文書名其實就叫做《Serious Creativity》 更進一步點明了這一點——創意並非叛逆者的專屬
購物節總是讓人心癢難耐,無數折扣訊息、優惠活動像海嘯般襲來,好像不買就會錯過什麼人生大事似的。然而,當我們從瘋狂消費的潮流中抽身,不妨靜下來翻翻一本書——《窮得有品味》。
有時候,讓別人贏,反而會讓你自己更強大。作者帶著我們重新思考「贏」和「輸」的定義,並且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透過讓別人成功來增進你自己的影響力,改善人際關係,甚至獲得更多的尊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之所以說他缺乏自信,是因為他無法相信自己擁有過人的學習力、洞察力。
Thumbnail
海明威曾說:「比他人的優越並無任何高貴之處,真正的高貴在於超越過去的自己。」這句話點出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我們常常被社會標準束縛,追求表面的成就和比較,而忽略了內在成長的價值。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比別人更強,而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每天進步一點,超越昨日的自己。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生的每一個方面,真正的高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Thumbnail
人經歷越多,抱怨就會越少。越是優秀的人越努力,越是富有的人越勤奮,越是智慧的人越謙卑,這現象的根源在於,優秀的人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好的,平傭的人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差的。永遠讓自己記住一句話,跟別人學,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努力,越幸運;越擔當,越成長;越感恩,越有福報!越付出越得到!不斷修煉自己,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展現出非常強的能力,但他的生活卻很痛苦,有些人看似平凡,卻又常有明顯的成長,勇於嘗試不同的挑戰。許多偉大的企業並不是由頂尖學府畢業的人所創立,反而是一些沒有強大背景的人所創造,但你卻又可以發現這些人通常很積極,並且樂意接受新的挑戰。這些人到底有甚麼樣的不同? 這本書是由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價值,活出自信與幸福,放下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打壓,應該要專注於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不要讓自卑阻礙我們人生前進的道路。
Thumbnail
我之所以說他缺乏自信,是因為他無法相信自己擁有過人的學習力、洞察力。
Thumbnail
海明威曾說:「比他人的優越並無任何高貴之處,真正的高貴在於超越過去的自己。」這句話點出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我們常常被社會標準束縛,追求表面的成就和比較,而忽略了內在成長的價值。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比別人更強,而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每天進步一點,超越昨日的自己。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生的每一個方面,真正的高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Thumbnail
人經歷越多,抱怨就會越少。越是優秀的人越努力,越是富有的人越勤奮,越是智慧的人越謙卑,這現象的根源在於,優秀的人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好的,平傭的人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差的。永遠讓自己記住一句話,跟別人學,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努力,越幸運;越擔當,越成長;越感恩,越有福報!越付出越得到!不斷修煉自己,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展現出非常強的能力,但他的生活卻很痛苦,有些人看似平凡,卻又常有明顯的成長,勇於嘗試不同的挑戰。許多偉大的企業並不是由頂尖學府畢業的人所創立,反而是一些沒有強大背景的人所創造,但你卻又可以發現這些人通常很積極,並且樂意接受新的挑戰。這些人到底有甚麼樣的不同? 這本書是由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價值,活出自信與幸福,放下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打壓,應該要專注於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不要讓自卑阻礙我們人生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