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個與平時稍微不同的話題~雖然不直接談靈性、哲學或占星,但對內在成長依然息息相關。我平時也愛看中外的教養觀點!希望不會讓大家覺得太八股啦~XD
成為父母,是人生最偉大的責任,也是愛的最深刻表現。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知否的明蘭常常說這句話
最近讀了曾仕強教授的文章,讓我對這句「計深遠」有更多的體悟。
以下內容參考曾教授的《教養》,與同為人父母或子女(根本所有人)的大家分享。
ヾ(•ω•`)o
依賴or not?我該讓子女依賴嗎
先看一下你手中握有多少資源!適合讓子女依賴的父母,其實是資源相對有限的一群。
「就讓你依賴吧!」反正我全力付出,也只有這麼多而已,這也可以表現一種父母無私之愛。
相較之下,手中資源過多的父母若沒有適當的限制,反而容易讓子女養成予取予求的壞習慣。例如:
- 古代帝王雖有豐富資源,但為了讓子女歷練成長,只能忍痛將子女送往敵國為質。
- 《步步驚心》的康熙,為了避免兒子們爭奪資源,無法與孩子們像尋常百姓般的交流。
相較於平民父母,帝王或有錢人的親子交流真的反倒更難拿捏呢!
愛子女,不僅是給予安逸,還應看得更長遠;教養子女,亦不僅是為了他們未來的幸福,也是為了讓他們成為能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的人,讓他們未來能對社會產生善良的貢獻及影響,也是一種行善喔!
為什麼子女任何階段都需要教養?
有些人認為只有小孩子需要教養,長大後就不需要干預,事實上,在人生的任何階段,子女都有可能面臨困難或危機,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父母的支持與經驗指導。
俗話說:「交淺不言深。」對陌生人難以啟齒的困惑,往往只有親密的父母能給予深入的指導。如果父母能與子女感情親厚,這對彼此來說都會是莫大的福氣。
父母類型與子女的影響
曾仕強教授將父母分為三類:
- 把自己當神的父母:唯我獨尊,要賞要罰,父母說了算,父母就是規則!
(華人社會很常見啊!)
當子女開始有自己思想,開始反叛時,父母就會採取:讓子女覺得讓父母親不愉快,一定是子女有問題的這類情緒操控手段
,以繼續維持至高無上權力。
這樣的子女,可能會一輩子認為自己不完美、不夠好、軟弱,認為父母才是最好最厲害的。 - 把自己當鬼的父母:以威脅或暴力相逼,讓子女畏懼順從,但缺乏愛的滋養。
- 把自己當人的父母:以平常心看待子女,真誠地教養,是最佳的榜樣!
把自己當人的父母,以下是一些要點:
- 彼此下定決心好好教養子女,對他們的未來及社會影響負責。
- 遇到分歧時,應私下協商,避免在子女面前爭執吵架。
- 不公開誇獎或責罵子女。
父母與親友的互動
父母與親友的互動,對孩子也影響深遠,以下是一些要點:
- 對待親人與傭人應以禮相待,避免作威作福或過度親密。
- 面對親友不同的教養觀念,應向孩子解釋為何大人之間會有這些差異,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多元的視角與應變能力。
- 對親友干擾其子女的教育,不要太計較。
很多人不喜歡親友干涉自己的教育方式,怕亂了父母立定的原則,但其實這樣,反而能讓子女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往後更能適應社會。如果原則太單純,只有接觸過單一觀點,未來可能容易對社會適應不良或被欺騙。
因此,對於親友不同的教養方式,其實我們不用當面反駁,但要跟子女私下說明兩方的觀念差異
,以及為什麼各自要這樣,直接分析比較給子女聽。
當然,對於太誇張、負面、難以接受的親友教育,還是直接敬而遠之啦!
結語
感謝上天把這麼好的子女託付給我們,懷抱著認真且慎重的心,父母的責任是圓滿上天的這份託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能夠盡可能當孩子的榜樣,父母自己也要認真為自己成長!希望未來在任何階段都能盡力幫助孩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