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製片廠》:在記得與遺忘之間,選擇感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15年《腦筋急轉彎》上映了,透過萊莉的五種情緒,我們理解到情緒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並沒有哪個情緒是比較「好的」,每個情緒之所以存在都是為了調節自己的一部分。而睽違9年之後,迪士尼再次創造出了十分賣座的續集《腦筋急轉彎2》,在這集裡我們看見萊莉進入青春期,除了原有的五種情緒,她還多了「羨慕、尷尬、耍廢、焦慮」四個情緒,而其中「焦慮」占了很大部分,對於生活的改變與不適應,焦慮必須幫她先想好未來的每一步以免出錯,但這種焦慮是無止盡的,如果深陷焦慮逃不出來就會像結尾那樣卡在焦慮風暴裡,甚至引發恐慌。瞻前顧後是謹慎的表現,但有時候,有些事情就是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我們就是必須放手。


在第一集裡頭,樂樂看起來過度正向、憂憂看起來過度憂鬱,但在結尾和第二集,他們也都找到彼此為萊莉存在的定位,而第二集的阿焦也是給人一種第一集開頭樂樂那種控制狂的既視感,但其實每一個情緒都是在為了萊莉著想,沒有情緒想陷害她,只是每種情緒的功能不同,會導致的後果也不同。即便每個情緒的行為不同,但他們其實都想保護萊莉。


而最近,Disney+推出了《腦筋急轉彎》的衍生劇《夢境製片廠》,看起來是第一集之後的衍生劇,因為新的情緒沒有出場之餘,舊的朋友也都還在同一所學校。透過夢境製片廠,我們看見在萊莉睡著以後,片場裡面忙的人仰馬翻,這些七彩豆豆員工(?)每天想著要寫出怎樣的劇本以拍出最熱賣的夢,這四集30分鐘的小短劇精采程度不輸《腦筋急轉彎》,透過夢境了解萊莉,也了解我們自己。


——以下會討論劇情請斟酌閱讀——


劇情簡介:在夢境製片廠裡頭,曾經聲名遠播的導演寶拉隨著萊莉長大逐漸沒梗,一直守著她過去拍攝的「熱門夢」,即便這些夢境都快要被萊莉遺忘了,而隨著萊莉即將踏入青春期,但她依然在夢境中加入許多兒時的回憶,例如杯子蛋糕與彩虹獨角獸,還有大量的亮片。寶拉的助理導演珍奈兒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得意助手,但寶拉不願讓她發光,終究讓珍奈兒位居第二,之後珍奈兒也透過自己的實力當上導演,讓寶拉很不是滋味,不過透過寶拉不斷拍出一蹋糊塗的夢,以及珍奈兒第一次當導演就拍出熱門夢,寶拉也漸漸意識到需要改變的或許是自己。


我很喜歡以夢境為主題的作品,因為我很喜歡做夢,我喜歡理解夢、研究夢,我認為夢境不是假的(至少不全都是假的),我相信有些是真的,而這個「真」包含了,夢境可以反映你生活的現實狀況,夢境也能帶給你力量,甚至有時候我認為夢境或許是另一個世界,而睡眠是我們回到那個世界的橋樑,在我們醒來後的現實生活,或許才是夢境裡頭的所謂的夢境。總之我認為夢很好玩,我也閱讀過一些關於夢境的書籍,不得不說這部衍生劇真的做了蠻多功課。


同時我也很喜歡這次的主題設定,萊莉這次遇到的問題是學校舞會,這是她的第一個舞會,對於「要不要去、要跟誰去、要穿什麼去」,都會帶給一個青少女極大的壓力及焦慮(可以想見情緒們在控制台大打出手)。而這時候媽媽還拿出一件會讓萊莉社死的澎澎袖洋裝,萊莉在擔心被朋友笑和傷害媽媽自尊心之間拉扯拉到做惡夢(結果媽媽根本不在乎)。


我很喜歡這部劇除了因為她介紹了夢境之餘,也沿用了許多美劇常會出現的梗,例如美國的學校舞會通常會被期待是「難忘的一晚」例如電影《歌舞青春3》的〈A night to remember〉,而導演們也希望自己導的夢能為萊莉帶來「難忘的一夜」,也就是希望拍出熱門夢(感覺夢境製片廠裡的業績壓力也蠻大的)。同時,背景的海報常出現一些諧音梗,例如海報標題上的Drama or Trauma,以及我個人很愛的一個梗是把「幻想男友」以「加拿大男友」代稱,因為在美劇裡,有些男同志或是看起來像是男同志的人,被家人逼問為什麼沒有交女朋友時都會以自己有「加拿大女友」搪塞過去,除了假裝真的有這個人存在,也因為女朋友人在異鄉無法證實她是否存在,所以「加拿大」這個梗也有「不存在」的意思。例如美劇《摩登家庭》裡的同志伴侶Mitch and Cam都表示自己在出櫃前都和家裡謊稱自己有個加拿大女友,之後Manny也有一個加拿大女友雪莉,不過這位雪莉就是真實存在了,但還是很喜歡他們很愛玩這個梗。而從「幻想男友」到「加拿大男友」,以及《腦筋急轉彎2》萊莉崇拜帥學姐Vel的神情,我想萊莉成為迪士尼電影以來明顯公開出櫃的角色也是指日可待。(以往也是有一些疑似LGBTQ+的角色討論但並不是非常明顯,但在我看來,萊莉的雷達是逐漸大響的。)


回到劇情,我很喜歡裡頭對於夢境的詮釋,除了寶拉擅長的童年夢、珍奈兒首次嘗試帶給萊莉勇氣反映現實的投射夢,還有任尼擅長現場取材不按牌理出牌的白日夢。在寶拉和任尼無法合作的那場夢,他們兩個拉著萊莉攝影機跑來跑去,不斷修改劇本之餘也帶給萊莉資訊量過大,而讓萊莉產生夢遊,這也是萊莉第一次夢遊,除了差點發生危險之餘還將爸媽吵醒,於是也同時吵醒了爸媽的大腦總部和夢境製片廠,可以看見這個產業是環環相扣的,一步錯,步步打電話來罵人,難怪金總那麼焦慮,其實也是情有可原?(坦白說夢境製片廠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累人的血汗工廠,大腦總部和夢境製片廠有很明顯的階級之分,在製片廠裡頭又很有明顯的競爭與分類。)


而我自己非常喜歡最後一場夢,竟然把我最愛的「清醒夢」寫進去!清醒夢是指你在夢中擁有自己的意識,你知道你自己正在做夢,你可以決定你想要做怎樣的夢。那種狀態是很微妙的,如果你太清醒了你會醒來離開夢境,例如電影《全面啟動》裡,當主角意識到自己在夢中以後身旁的環境立刻開始崩塌,但如果你不夠清醒你又會很快被夢境拉回去而被夢帶著走。我一直嘗試做清醒夢,這是需要練習的,有一些書籍有教你怎麼認出自己是在夢裡(需要找到「夢兆」),也有教你怎麼在夢裡保持清醒(但又不能太醒),這需要一切狀態剛好到位,是非常吃運氣與狀態的一種夢。


而在萊莉做清醒夢以前,她正在做的是逃不出去的夢,我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驗,那種你以為你醒了但你一直在層層夢裡的夢中夢,一樣的事物不斷重演,真正醒來以後你會全身累得半死的那種夢。而金總在最後一場夢準備帶給萊莉會有創傷的大惡夢,但在關鍵時刻寶拉衝上前去將「真實濾鏡」拔掉,那是一個會讓片廠看起來像夢境的濾鏡,而拿掉濾鏡以後,萊莉本人(萊莉的意識)處於半夢半醒的狀態來到夢中、所有工作人員也都在夢裡。(這裡的概念超玄,照理來說夢境只存在潛意識?有種所有人一起來到雲端的感覺。)萊莉發現自己在夢裡,所有工作人員當機,不知道被萊莉看到會怎樣、也不知道怎麼反應,而萊莉從發現「我在夢裡?」到「我在夢裡耶!」於是她創造了所有她期望在舞會看到的一切,從自己想要穿的服裝到大量亮片,飛起來之餘還請出了她的兒時玩伴彩虹獨角獸(所以寶拉還是懂她的)。身為第一次做清醒夢的萊莉這一切超不科學,一開始做清醒夢如果有超大幅度的環境設定改變,你會立刻醒來才對。我每次意識到自己在夢裡都不敢有大動作,怕被夢境發現我知道我在夢境(一場不知道敵人到底在哪的攻防戰)。


隨著這場夢結束,寶拉也意識到,夢的意義也許不是「一定要被記住」,被遺忘的夢也不代表它不復存在,清醒夢也好、預知夢也好、反映現實的夢也好,也許有時候我們只需要專注在夢境當下帶給你的「感受」就夠了。


我很喜歡做夢,以前也嘗試撰寫夢日記,透過記錄訓練自己記得夢的能力,但有一些夢頻繁出現,也讓我困擾不已,我嘗試猜測夢境想告訴我的涵義,但我實在不喜歡佛洛伊德式的厭女解讀,拉岡的層次又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於是我也還在努力解讀。直到上次去諮商時,諮商師問我:「做這些夢的時候,你當下有什麼感覺?」我才發現在這些夢裡的我是快樂且無憂無慮的,那是在尚未知道社會現實前,一種純真的快樂。我知道自己在壓力大的時候會做這些夢,我以為我是懷念那時候的人事物,但也許我是懷念那時候什麼都不需要煩惱的自己。(所以夢境著實能夠帶給你答案,很神奇!)


最後,無論是在看《腦筋急轉彎》還是《夢境製片廠》,想到我們的身體、大腦、潛意識裡有那麼多情緒與七彩豆豆在為我們擔心,每天忙到焦頭爛額只希望帶給你最好的,不禁覺得有點心疼,因為那些角色不是他人,而都是不同面向的我們自己,每個樣貌的我們都盡了全力在保護自己,光是這點,我們就值得放下對自己的一切批判,好好善待自己。


內容總結
夢境製片廠
5
/5
avatar-img
2會員
9內容數
哈囉我是莫娜,我寫書、寫電影,也許還有性別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莫娜的陰性書寫 的其他內容
電影《鳳姐》深入探討了從事性工作的女性如何面對社會偏見及情感掙扎。透過阿鳳的故事,觀眾能感受到她在艱難環境中掙扎求生的韌性,電影也折射出1980年代臺灣的社會背景,提出了對性工作者權益及社會結構的深思。這是一部值得反思的作品,挑戰了對性工作的刻板印象。12/6大家一起進戲院支持《鳳姐》!
5/5鳳姐
《海洋奇緣2》作為迪士尼續集,再次展示了女主角莫娜的獨立與成長。電影不僅延續了第一集的故事深度和音樂魅力,還引發了對女性角色轉變和社會議題的反思。從過去的公主形象到如今的女強人,莫娜的故事啟發了觀眾重新思考女性在社會中的定位與價值。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電影中的角色發展及其對於當代女性的積極意義。
5/5海洋奇緣2
在今年的同志大遊行中,我以《懼裂》的蘇為主題,強調女性在穿著上的自由選擇與自主權,倡導墮胎合法化及性別平等。文章探討了女性穿著的動機、男性凝視的影響,以及現實中面臨的性別歧視與身體焦慮等議題,鼓勵女性勇敢擁抱各種服裝與顏色,反思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不喜歡你自己,我們可以幫你,但如果你真的很討厭你自己,那我們也幫不了你。」我想這是《懼裂》在告訴我們的。表面上看似是在討論容貌焦慮或是雌競(其實不是,因為片中強調許多次You are one),實則在探討的是私密的自我層面與公開的社會層面之間的拉扯,以及自我和解與實現。
5/5懼裂
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女性,韓江以獨特的敘述方式呈現了女性在父權社會中所面對的挑戰。文中討論了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描繪主角英惠面對的掙扎,及其除了素食選擇外,所隱含的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整體概念結合了文學與社會學的分析,使讀者更加了解女性主義文學的意義。
5/5素食者
電影《鳳姐》深入探討了從事性工作的女性如何面對社會偏見及情感掙扎。透過阿鳳的故事,觀眾能感受到她在艱難環境中掙扎求生的韌性,電影也折射出1980年代臺灣的社會背景,提出了對性工作者權益及社會結構的深思。這是一部值得反思的作品,挑戰了對性工作的刻板印象。12/6大家一起進戲院支持《鳳姐》!
5/5鳳姐
《海洋奇緣2》作為迪士尼續集,再次展示了女主角莫娜的獨立與成長。電影不僅延續了第一集的故事深度和音樂魅力,還引發了對女性角色轉變和社會議題的反思。從過去的公主形象到如今的女強人,莫娜的故事啟發了觀眾重新思考女性在社會中的定位與價值。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電影中的角色發展及其對於當代女性的積極意義。
5/5海洋奇緣2
在今年的同志大遊行中,我以《懼裂》的蘇為主題,強調女性在穿著上的自由選擇與自主權,倡導墮胎合法化及性別平等。文章探討了女性穿著的動機、男性凝視的影響,以及現實中面臨的性別歧視與身體焦慮等議題,鼓勵女性勇敢擁抱各種服裝與顏色,反思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不喜歡你自己,我們可以幫你,但如果你真的很討厭你自己,那我們也幫不了你。」我想這是《懼裂》在告訴我們的。表面上看似是在討論容貌焦慮或是雌競(其實不是,因為片中強調許多次You are one),實則在探討的是私密的自我層面與公開的社會層面之間的拉扯,以及自我和解與實現。
5/5懼裂
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女性,韓江以獨特的敘述方式呈現了女性在父權社會中所面對的挑戰。文中討論了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描繪主角英惠面對的掙扎,及其除了素食選擇外,所隱含的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整體概念結合了文學與社會學的分析,使讀者更加了解女性主義文學的意義。
5/5素食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皮克斯在2015年推出了動畫《腦筋急轉彎》,有創意地將一個小女孩萊莉大腦裡的5個情緒元素擬人化,包括樂樂、憂憂、驚驚、怒怒、厭厭,經由他們的合作,帶著萊莉平安地成長,但是隨著萊莉搬家,她腦內的情緒小精靈們開始失控,我們看到萊莉對新生活的不適應,最後,原本主導萊莉大腦的樂樂,決定讓憂憂帶著萊莉面對自己
Thumbnail
睽違九年《腦筋急轉彎2》終於登上大螢幕,隨著主角萊莉長大,大腦總部加入了新的情緒,萊莉在不同情緒間找尋平衡、也在和過去的自己拉扯 — 想抓住以前單純的快樂,同時也要面對心裡愈加茁壯的焦慮。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大概是我最想看到續集但又最怕看到續集的一部皮克斯動畫了。   面對數量增長的情緒小人,我很開心皮克斯並沒有選擇去講一個格局更大、事件更多的故事,讓整部片變的太花俏,而是仍然聚焦在萊莉的成長過程,用一個生命中的小事件介紹這些新出場的情緒如何影響萊莉的所作所為。
Thumbnail
這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2》 (Inside Out 2) 的英文台詞,很動人也很細膩 女主角萊莉處在「不同的心情」下 講出來的話是不一樣的, 會對應到不同的「英文表達邏輯 & 用詞」...
Thumbnail
「當焦慮成為日常,是否還能為快樂挪出空間?」 最新上映的《腦筋急轉彎 2》(Inside Out 2),探討了主角萊莉內心世界的擬人化情感如何陪伴我們經歷青春期的不同轉折,延續了9年前的首集,萊莉也成長為一位青春期少女。故事中呈現萊莉的狀態是無比真實的,也是許多身陷焦慮的個案真實經歷的困境與課題。
Thumbnail
接連兩天看了《腦筋急轉彎》的首集和續集,首集建立出令人驚嘆又完整的情緒世界觀,然而,其中讓我感到困惑的一點是,這五種情緒真的能夠控制住萊莉嗎?當他們將手放到控制台上,就能把所屬的情緒傳遞至外頭,展現萊莉的喜怒哀樂,相當直觀簡單易懂,但我認為人並非如此,總有些時刻,情緒甚至無法掌控我們。這個疑問直在續
Thumbnail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不會一直那麼快樂」 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進入第二集後,隨著萊莉長大也加入更豐富的情緒,然而這些新角色的加入並不是要取代原來的這些舊角色,而是給予不同人生經驗不同的意義,為每段回憶染上他該有的色彩。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皮克斯在2015年推出了動畫《腦筋急轉彎》,有創意地將一個小女孩萊莉大腦裡的5個情緒元素擬人化,包括樂樂、憂憂、驚驚、怒怒、厭厭,經由他們的合作,帶著萊莉平安地成長,但是隨著萊莉搬家,她腦內的情緒小精靈們開始失控,我們看到萊莉對新生活的不適應,最後,原本主導萊莉大腦的樂樂,決定讓憂憂帶著萊莉面對自己
Thumbnail
睽違九年《腦筋急轉彎2》終於登上大螢幕,隨著主角萊莉長大,大腦總部加入了新的情緒,萊莉在不同情緒間找尋平衡、也在和過去的自己拉扯 — 想抓住以前單純的快樂,同時也要面對心裡愈加茁壯的焦慮。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大概是我最想看到續集但又最怕看到續集的一部皮克斯動畫了。   面對數量增長的情緒小人,我很開心皮克斯並沒有選擇去講一個格局更大、事件更多的故事,讓整部片變的太花俏,而是仍然聚焦在萊莉的成長過程,用一個生命中的小事件介紹這些新出場的情緒如何影響萊莉的所作所為。
Thumbnail
這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2》 (Inside Out 2) 的英文台詞,很動人也很細膩 女主角萊莉處在「不同的心情」下 講出來的話是不一樣的, 會對應到不同的「英文表達邏輯 & 用詞」...
Thumbnail
「當焦慮成為日常,是否還能為快樂挪出空間?」 最新上映的《腦筋急轉彎 2》(Inside Out 2),探討了主角萊莉內心世界的擬人化情感如何陪伴我們經歷青春期的不同轉折,延續了9年前的首集,萊莉也成長為一位青春期少女。故事中呈現萊莉的狀態是無比真實的,也是許多身陷焦慮的個案真實經歷的困境與課題。
Thumbnail
接連兩天看了《腦筋急轉彎》的首集和續集,首集建立出令人驚嘆又完整的情緒世界觀,然而,其中讓我感到困惑的一點是,這五種情緒真的能夠控制住萊莉嗎?當他們將手放到控制台上,就能把所屬的情緒傳遞至外頭,展現萊莉的喜怒哀樂,相當直觀簡單易懂,但我認為人並非如此,總有些時刻,情緒甚至無法掌控我們。這個疑問直在續
Thumbnail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不會一直那麼快樂」 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進入第二集後,隨著萊莉長大也加入更豐富的情緒,然而這些新角色的加入並不是要取代原來的這些舊角色,而是給予不同人生經驗不同的意義,為每段回憶染上他該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