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可以從育兒講到存在主義真的好扯:一個台南大專觀光客的聖誕禮拜筆記

作者:王昱法/一位和基督徒結婚的非基督徒

對於一位非基督徒而言,聖誕節無非是包裝著異國氣氛的商業活動,或者教會假吃吃喝喝和抽獎之名,以行吸引外人參與禮拜之實的傳福音活動。也因此,我在一次台南觀光行程中偶然參與的台南大專2024年聖誕禮拜,竟以「茫」與「忙」為主題,顯得如此別開生面。

 

首先,這場禮拜可說與讚頌、迎接新生、歡喜......這類公眾印象中的聖誕主題毫無關聯。高柏恩牧師的講道題目〈若有人在基督裡〉以育兒經驗開場。成人面對幼兒的行為,該介入到多少程度?柏恩並不在這裡陷入教養觀念的論述,而是藉著成人與幼兒的對比,延伸至人逐漸將自己關閉的「成長痛」,進而切入到人的有限性。其後,他引述神學家田利克對「原罪」的存在主義式解讀,帶領聽眾認識到存在焦慮乃是與上主隔絕的狀態,是不再對於與世界能真正意義上相處的絕望。

 

以親民的育兒經驗作為起點,一步步發展到高度抽象的存在焦慮後,柏恩此時將講道內容轉回經文。然而這次講道所引的經文,也不是多數教會在聖誕節期會使用的,福音書描寫耶穌誕生的相關篇章,而是哥林多前書:「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保羅如是說。

 

柏恩對此段的解釋,是與「舊」和好而成為「新」,而非把舊全然揚棄。這是通篇講道最核心、細緻之處。禮拜塑造的「茫忙」意象,終於因「在基督裡」(又譯:進入基督的生命)獲得恢復平靜、被愛療癒的可能性。這場聖誕禮拜,捨棄對耶穌作為獨一真神化為肉身的讚頌,轉以存在主義式神學的「新生命」概念,銜接人人皆會遇到的成長痛和存在焦慮,至此,聽眾始理解「在茫忙之中遇見你」的意義。

 

在聖誕節期慶祝一位陌生人(對我而言耶穌確實是位陌生人,縱然可能是位歷史偉人)的誕生並複習他的生平事蹟固無不可,但是藉此機會,以新生命的另類解讀來回應聽眾在現實世界遭遇的茫與忙委實更加觸動人心。我聯想到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的角色約翰,正因他並不是非常堅強的人,因此能夠理解弱者的心情。同樣的,耶穌所豎立的道德楷模太過崇高,若一味以其作為標準來勉勵世人,還要一直認罪,我總覺得未免太辛苦,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麼罪。讓弱者在禮拜中感到受關懷、被接納,反而能產生更厚實的力量。

 

除了獨樹一格的講道,這次聖誕禮拜的其餘部分同樣令人驚喜。就以詩歌音樂的選擇來說,兩首聖詩的作曲分別來自台灣及印尼,跳脫傳統使用的歐美詩歌,突顯了設計者對基督信仰本土化的企圖。此外,當一群年輕大學生儘管人手一張華語聖詩歌譜,且顯然都以華語作為日常主要溝通語言,仍認真的以台語來唱聖詩,我不禁激動不已。原因很簡單,我在全台灣也許再也找不到任何一群四十歲以下願意齊聲唱台語歌的人了。

 

我也必須讚嘆在禮拜最一開始彈奏序樂時,幾位同學輪流唸出一些心情碎片的橋段。儘管都是平凡到不行的日常煩惱(或許有些是很深層的焦慮),但是隨著宛如音樂會開始前三明三暗的燈光效果和鋼琴的發展(當天的序樂不知為何總讓我想到蕭邦的送葬進行曲),層層疊加的情緒仍有足夠的厚度,以至於進入後續的程序時,會眾多少已感染著情緒。巧妙的是,那些被朗讀的心情碎片與整場禮拜的主題是緊扣在一起的,因此這樣脫離傳統程序表的橋段卻絲毫不顯得突兀。

 

綜言之,台南大專的這場禮拜,從講道、詩歌、燈光、司琴到主題的選定,處處都是用心的痕跡──設計者渴望讓會眾在這個反思新生命意義的節期獲得平靜和撫慰的心意,那是即便我不信基督宗教,仍可欣賞與被觸動的心意。就像十幾年前令我痛哭的某場馬勒交響曲音樂會,我相信在很久以後,這仍會是一場令我難以忘懷的聖誕禮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