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發現薇趨勢/從智到緩的省思

2024/12/24 00:20:33

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你知道明年的經濟關鍵字是哪一個字嗎?《經濟日報》剛舉辦的「經濟投資展望論壇智勝2025」,讓民眾從34個關鍵字中票選「2025經濟關鍵字」,最終結果為「緩」。


在科技快速的遞進中,「緩」這一個字給了我們什麼啟示?而緊追在後的第二名,是混沌不明的「混」,難道是指出未來產業走向並不明確,仍存在變數?


2024年選出的關鍵字為人工智慧的「智」,此字代表整年度人工智慧AI與智能應用大放異彩——明年若以「緩」描述產業現況,是否預言科技前進遲緩?這讓我想起歲末年初之際,總有許多分析師朋友互相交流,他們一致的疑問是:AI還可以紅多久?它會不會像Metaverse或Clubhouse那樣曇花一現?


從這幾年的科技發展趨勢來看,我們看到智慧型手機發展遲滯,除了低配版在第三世界獲得回響外,高階機型的市場反應其實一般。


AI PC並沒有在雲端與終端間的競爭大獲全勝,成為市場獨霸一方的王者;Google面對危機四伏的廣告市場,積極開發諸多硬體產品,如Pixel 9系列智慧型手機、Pixel Watch 3系列智慧手表與Pixel Buds Pro 2無線耳機,也積極開發AI產品Gemini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似乎也在意想之中;Meta則持續以軟實力維持營收,其專注硬體開發的部門,單季虧損高達44億美元,短期內無法止損。


科技界若沒有好題目,表示AI還會紅幾年。然而,當所有玩家湧入AI這場戰局,首要步驟應該就是買設備,不論是伺服器、晶片,還是其他構築AI夢想的硬體裝置。


有的企業嘗試將原有服務AI賦能,有的則實踐市場從未見過的創意,一旦變成產品,其下一步便是:如何獲利?


以全球AI產品市占率最高的OpenAI而言,截至2024年6月的營收,在過去六個月內翻倍至34 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16 億美元。


儘管營收增長迅速,構建和運行AI模型的成本高昂,OpenAI 仍處於虧損狀態。有報導指出,今年的虧損可能高達50億美元。而OpenAI主要營收來源為訂閱費用與API授權,約32億美元,另外是與Microsoft Azure的合作,通過Azure平台提供OpenAI模型的訪問權限,帶來約2億美元的收入。


倘若OpenAI繼續精進服務,不回頭審視其商業模式,它還挺得住長期的虧損嗎?


同理可證,台灣產業2024年選出的關鍵字為人工智慧的「智」,反應了不少政府政策、集團與新創投入大量資源,無論是軟體或硬體。


朋友的孩子已經跟我分享國小課程如何教他們創造出自己的虛擬人與AI編程了。從教育到產業,一向以科技島著稱的台灣,這一年想必累積了不少創意,有的可能落地成為產品,有的甚至躍上國際舞台,也是時候該緩一緩腳步了,觀察該如何更漂亮的站穩市場。


2025年全球經濟迎來疫情後的大復甦,但同時深受環境與氣候的影響,也難避免政治凌駕經濟造成的不合理的產業布局。政府、集團或是新創,都該思索下一步要怎麼走得更加穩健。


希望2025的經濟關鍵字「緩」,可以讓我們一起迎接2026年一整年的「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