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使命與佛學:與老師的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過老師的指導後,我開始接觸到佛學,雖然現在的理解還很淺顯,但確實因為老師的一次提點,讓我對這個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想起來,我從未接觸過宗教相關的事物,卻因為這一次的經歷感到全然不同,這似乎是一種命中注定的引導。

老師曾經提到:「人身難得」。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深思,並且萌生了一個疑問——是否有人是特別帶著使命而來的?這個問題像是在我腦海裡埋下了一顆種子,逐漸生根發芽。帶著這份疑惑,以及對老師的深深敬意,我決定再次拜訪。

這一次,我單獨前往找尋老師。老師看到我時流露出訝異的表情,或許是因為我僅隔一週便再次登門。當我提出「是否有人帶著特殊使命來到人間」的問題時,老師先是一愣,隨後緩緩地說:「確實有,但這需要極特殊的因緣才可能發生。」老師的回答讓我更加好奇,於是我接著問:「那有些人說自己被神明跟隨,或者擁有特殊體質,這是否也算是使命?」

老師的回答很有耐心的說:「這些情況不一定代表使命。有神明跟隨的人,通常是因為前世與神明有約定或特定因緣。而特殊體質則是因果的展現,但並不一定與使命有直接關聯。」

聽到這裡,我忍不住追問:「那麼,為什麼有人能看見無形眾生?這是否意味著什麼特殊的因緣?」老師嚴肅地解釋:「能看見無形眾生通常不是好事,這可能是業障太重的表現。無形眾生的存在往往伴隨著干擾,甚至會對生活和心神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隨後,老師進一步提到,菩薩對我有所開示。老師說:「菩薩表示你是帶著使命而來的,但現在時機尚未成熟,所以無法具體說明是什麼使命。」這句話讓我心頭一震,滿是疑惑地問:「為什麼要等到時機成熟才能告訴我?」老師語重心長地說:「這是為了保護你,尤其是這類事情非常重要,不能輕易告知。只有當時間到來、你準備好後,才能夠進一步了解你的使命。」

此外,菩薩還指引我,需要為未來的使命開始做準備。老師囑咐我每天誦持108遍準提咒,並特別強調這是菩薩的建議,可以幫助我提升內在力量,為未來做好準備。儘管當時我對準提咒知之甚少,但因為對老師的信任,我決心開始每天持誦。



其實,這次與老師的對話比我能書寫的多得多,但難以在文字中完全呈現。對於每一位願意閱讀到這裡的讀者,我感到非常抱歉,無法將細節逐一描述。但如果各位讀者對這些內容感興趣,我非常樂意在後續分享更多,包括為何我今生完全沒有接觸宗教,卻在老師的引領下與佛學結緣;準提咒如何改變了我的生活;以及更多與我的實際經歷相關的故事。

感謝您的閱讀,願菩薩慈悲護佑每一位行走在人間的修行人。希望我們都能在修行的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並以堅定的信念走下去。

阿彌陀佛。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我是個奇怪的人,總愛做些別人覺得「奇怪」的事情,但對我來說,這些只是探索生命的另一種方式。我喜歡思考那些難以解答的問題,熱衷於研究靈性、哲學和佛學,也從日常的細微處找到不尋常的趣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ogo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描述了一位大學生在偶然的機會下,與姊姊一起去問事的經歷,從而接觸到佛法及修行的初步體驗。透過問事的過程,她對於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有了新的思考,並感受到佛學的智慧。這次經歷不僅讓她開啟了探索內心的旅程,也讓她意識到與這個地方的潛在緣分,成為她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本文描述了一位大學生在偶然的機會下,與姊姊一起去問事的經歷,從而接觸到佛法及修行的初步體驗。透過問事的過程,她對於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有了新的思考,並感受到佛學的智慧。這次經歷不僅讓她開啟了探索內心的旅程,也讓她意識到與這個地方的潛在緣分,成為她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Thumbnail
夢見我在宣揚佛教,正在講述佛陀用苦行,來實踐佛法和推廣佛法的經過。 我說這不是一個華麗的故事。釋迦摩尼佛一步一腳印,就是用他的力量,來推廣佛法。 群眾中有其他宗教人士,聽到我的說法,覺得不以為然。 我回說各個宗教,都有其勸人為善的教義。「我沒有要跟你辯論,我就是在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希望大
Thumbnail
我是一個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接觸佛經的人,三歲會背心經大悲咒跟1/3部金剛經,我的大半人生幾乎都是在佛教體系的長輩周圍長大的。所以對於類靈性的價值觀是已經深植我的內在,但在這個物理世界體驗各種東西之後,我對於理解跟實踐真理的路途上還是有很多障礙。 尤其對於慾望這方面的東西尤其有很多打架的地方,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Thumbnail
夢見我在宣揚佛教,正在講述佛陀用苦行,來實踐佛法和推廣佛法的經過。 我說這不是一個華麗的故事。釋迦摩尼佛一步一腳印,就是用他的力量,來推廣佛法。 群眾中有其他宗教人士,聽到我的說法,覺得不以為然。 我回說各個宗教,都有其勸人為善的教義。「我沒有要跟你辯論,我就是在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希望大
Thumbnail
我是一個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接觸佛經的人,三歲會背心經大悲咒跟1/3部金剛經,我的大半人生幾乎都是在佛教體系的長輩周圍長大的。所以對於類靈性的價值觀是已經深植我的內在,但在這個物理世界體驗各種東西之後,我對於理解跟實踐真理的路途上還是有很多障礙。 尤其對於慾望這方面的東西尤其有很多打架的地方,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