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剛下火車。我身穿因前一天工作無法褪去黑色西裝,我坐在車站大樓門外的椅上,仰望著星星為數不多的天空,手握著7-11拿鐵咖啡,等待著父母的到來……(直到父母開車接我到台東殯儀館。
這十月底,我送走了阿嬤。作為長孫,這已是我抱著的第四個骨灰罈。不知為何,每一次告別,總在我心裏刻上了莫名的印記。或許,擁有這些經歷(印記);使得我認為悲傷不是需要克服的困難,而是愛的延續。當凝視著骨灰罈時,與記憶共處時,也會學會讓思念轉化成溫暖的力量。
不久面臨的教召
十一月中旬的教召期間,我來到台東消防局,那是救災演練課。在課程中,我不得不直視太魯閣號事故的救援影像(裏面諸多屍體、被外力弄成不成人形的)。
我清楚創傷後壓力(PTSD)的表現,但當類似刺激畫面在眼前播放時,我仍感受到強烈的不適與震撼。
他不是意外/就我會是意外
月底時,因緣際會受邀到花蓮高中演講,退房後,我騎著親戚借我的摩托車,慢慢地前往演講場地。
我綠燈緩緩起步,但目睹了一場嚴重的車禍。
生命的脆弱在眼前展露無遺。
感嘆什麼呢?只能感嘆自己的信念「綠燈亮起我還是會看看,不會輕易起步」。
這個經歷讓我們明白,我們無法控制發生在眼前的事,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回應。
走出創傷的心路歷程
作為一名經歷創傷的心理師,我想分享幾點自身的體會:
1. 允許自己脆弱 身為助人工作者,我們常常忘記自己也需要被療癒。承認脆弱不是軟弱,而是邁向康復的第一步。
2. 保持日常規律 在經歷創傷後,我堅持每天固定時間散步、寫日記。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儀式,成為穩定情緒的錨點。
3. 轉化痛苦為力量 每個創傷經驗都是一次重生的機會。我選擇將這些經歷轉化為同理心,更深入地理解來訪者的痛苦。
給同樣經歷創傷者的話
創傷不會憑空消失,但我們可以學會與之共處。就像拼圖一樣,當我們慢慢拾起破碎的片段,終將看見一幅新的圖像。這幅圖,也許帶著傷痕,但正是這些傷痕,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多彩。
記住,尋求協助不是軟弱的表現。每個人的療癒之路都是獨特的,請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要相信,在風雨過後,必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