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SD(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懶人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把過去整理的CPTSD(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弄了一個懶人包。

 

希望可以更加讓大家更認識複雜性創傷(CPTSD)是什麼。

 

以下是我之前的發文:

 

 

面對壓力,你總是用僵化又不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而陷入自責? -這可能來自被忽略的童年創傷

 

.面對情緒壓力,你都怎麼解決?

找朋友聊聊、運動、聽音樂、到戶外走走、與毛小孩互動,這似乎都是不錯的方式。然而,有些人,即使知道這些舒壓方法有用,但仍習慣用不健康的方式,來面對情緒,如酗酒、埋首於工作中、情緒自我隔離、壓抑、失去自我般地討好他人、控制他人……等等。

 

對他們來說,他們內心也渴望改變,卻對無法改變,而陷入無比自責的循環中。

 

.情緒忽略,這是最大的核心

在華人社會中,「情緒」常常是被忽略,不常被正視的,甚至強烈的情緒還可能遭到羞辱或批判。在強調順從的傳統文化裡,迫使我們從小必須壓抑或否定自己的感受。然而,在具童年創傷的人身上,可能會發現,就算憶起過去的創傷是如此歷歷在目,但仍會用「沒什麼」、「過去就過去了」等方式來漠視它的存在。

 

其實,那些於童年受過傷的小孩,會因當下的生存,或無法直接面對的情緒壓力,培養出僵化4F因應策略(單一僵化使用或混合使用),而這麼做是為了預防,以及試圖逃離更多的創傷。

 

.4F因應策略是什麼:

 

(1)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例如:面對到他人的善言,個人可能立即解讀為是惡意的批評,以突然的暴怒方式回擊,而不願面對他人的建議,改進自己。

 

(2)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例如:當有壓力來臨時,選擇不去面對與處理,反而透過瘋狂忙碌的方式,逃避情緒;或者以過度擔憂、恐慌的方式,讓自己進退維谷。

 

(3)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例如:面對壓力,無意識的關閉自身的感官受器,漠視現在所遭遇到的一切,自我隔離。

 

(4)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或阻止對方。例如:用當爛好人的方式,忽略內心的焦慮,因擔心不被肯定或被遺棄,迷失自我般地取悅他人。

 

.如果你有上述的狀況,以下有幾個建議可提供參考:

 

(1) 練習區辨自己的情緒,例如:此事件給我帶來「悲傷」、「憤怒」、「委屈」、「恐懼」….等等。

(2) 正視自己的童年創傷經驗,重新審視那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

(3) 覺察現在的反應,是否勾起了童年創傷的記憶。

(4) 用正向思考取代負向思考,例如:沒關係,我現在很安全,不用害怕;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過去的我,我有能力處理我所面對到的事。

(5) 接納自己,並感謝自己。

(6) 利用抒寫,閱讀相關書籍自我療癒。

(7) 尋求醫師、心理師的專業協助。

 

----------------

別漠視你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並真切重視內心的想法與感受;你的努力與耐心,不會辜負你。

 

#PTSD #CPTSD #複雜性創傷 #創傷 #自我療癒 #復原 #原生家庭 #4F #戰 #逃 #僵 #討好 #接納 #覺察 #正向 #抒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接下來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約莫我十年多前的記憶。我搭著東部線火車,準備回台東老家過節。那時,智慧型手機並不是那麼普及,為了裝個認真書生的樣子,我帶了兩三本書在火車上閱讀。即便,我知道這一定讀不完,或讀不進去多少,但知道那樣會比較有「氣質」。現在回想起來,那比較像是自欺欺人,自以為是的氣質......
在《奇葩說》中,有個辯題談到所謂的"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有位辯手提到了,來自華人的"善意的謊言"這件事,父母百般用很多的違心之論,讓小孩順服,企圖為小孩塑造完美世界來去證實世界的對、或不對!?而家裡有不有錢,並不是主要問題,而是"誠實一致"這件事。   父母表面上打壓你,私底下卻資助你
他們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信念,並患有「時間焦慮」及「金錢焦慮」。以下是可能的議題,與解決策略參考......
這幾天真的被白飯之亂的新聞洗版許久,也引起我的好奇,到底是什麼可以爭論不休?我想就個人淺見,分享我的觀點。
承接之前寫到此類型的人的特徵,他們是家族榮辱與共的天命之子、振興家族的希望之星。核心於常自覺不夠好,很難給予自身肯定,無法相信外在正向評價。   含三種型態:低下的自尊成為上位者的把柄、無法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不夠好的核心信念與家族的連結
承襲我之前寫的一篇《無援的悲歌,高功能者的憂鬱》談及到了高功能憂鬱者可能遭遇的困境,我透過自身實務經驗、及所汲取的相關心理知識歸納了五種類型......  
接下來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約莫我十年多前的記憶。我搭著東部線火車,準備回台東老家過節。那時,智慧型手機並不是那麼普及,為了裝個認真書生的樣子,我帶了兩三本書在火車上閱讀。即便,我知道這一定讀不完,或讀不進去多少,但知道那樣會比較有「氣質」。現在回想起來,那比較像是自欺欺人,自以為是的氣質......
在《奇葩說》中,有個辯題談到所謂的"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有位辯手提到了,來自華人的"善意的謊言"這件事,父母百般用很多的違心之論,讓小孩順服,企圖為小孩塑造完美世界來去證實世界的對、或不對!?而家裡有不有錢,並不是主要問題,而是"誠實一致"這件事。   父母表面上打壓你,私底下卻資助你
他們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信念,並患有「時間焦慮」及「金錢焦慮」。以下是可能的議題,與解決策略參考......
這幾天真的被白飯之亂的新聞洗版許久,也引起我的好奇,到底是什麼可以爭論不休?我想就個人淺見,分享我的觀點。
承接之前寫到此類型的人的特徵,他們是家族榮辱與共的天命之子、振興家族的希望之星。核心於常自覺不夠好,很難給予自身肯定,無法相信外在正向評價。   含三種型態:低下的自尊成為上位者的把柄、無法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不夠好的核心信念與家族的連結
承襲我之前寫的一篇《無援的悲歌,高功能者的憂鬱》談及到了高功能憂鬱者可能遭遇的困境,我透過自身實務經驗、及所汲取的相關心理知識歸納了五種類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佩特.沃克的著作,探討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影響及相應的復原方法。書中呈現了具體的例子引導如何自我療癒及復原,並提出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不同角度觀察。透過本文,讀者將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特徵、影響與復原方法,並提供了對童年創傷與CPTSD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Thumbnail
一、改變的開始 這幾天還是持續閱讀:複雜性創傷症候群(CPTSD)一書。 我漸漸感受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在翻攪、滾動著,那是根深蒂固深扎於心中的情緒毒瘤之根被鬆動的徵兆! 我慢慢地從書本中大獲啟發和治癒,開始能夠相信,只要啟動自我治癒的療程,我已在這條路上的感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好一點。 但是...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本書,內容探討瞭如何正視情緒釋放以及掌握處理情緒失控的方法和原則。這本書由一名日本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所撰寫,通俗易懂,適合入門閱讀。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情緒療癒是一個複雜又曲折的旅程,面對和處理情緒是一種挑戰,之所以有些人中斷旅程,甚至有些人會感到卻步,因為這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挑戰 面對內在情緒:情緒療癒需要人們直接面對內在深層的情緒和痛苦,這些情緒可能長時間被壓抑或忽視,當人們開始探索這些情緒時,可能會引發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感到害怕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佩特.沃克的著作,探討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影響及相應的復原方法。書中呈現了具體的例子引導如何自我療癒及復原,並提出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不同角度觀察。透過本文,讀者將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特徵、影響與復原方法,並提供了對童年創傷與CPTSD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Thumbnail
一、改變的開始 這幾天還是持續閱讀:複雜性創傷症候群(CPTSD)一書。 我漸漸感受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在翻攪、滾動著,那是根深蒂固深扎於心中的情緒毒瘤之根被鬆動的徵兆! 我慢慢地從書本中大獲啟發和治癒,開始能夠相信,只要啟動自我治癒的療程,我已在這條路上的感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好一點。 但是...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本書,內容探討瞭如何正視情緒釋放以及掌握處理情緒失控的方法和原則。這本書由一名日本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所撰寫,通俗易懂,適合入門閱讀。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情緒療癒是一個複雜又曲折的旅程,面對和處理情緒是一種挑戰,之所以有些人中斷旅程,甚至有些人會感到卻步,因為這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挑戰 面對內在情緒:情緒療癒需要人們直接面對內在深層的情緒和痛苦,這些情緒可能長時間被壓抑或忽視,當人們開始探索這些情緒時,可能會引發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感到害怕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