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organ Housel的著作《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一書中,有一個觀點讓我深有感觸,那就是我們必須認清,這個世界充滿了我們無法預測和掌控的事情。Housel認為,承認自己的無知,接受不確定性,是我們在投資、理財,甚至是人生決策中,獲得成功的關鍵。
Housel在書中引用了心理學家Philip Tetlock的觀點:「我們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可以預測、可以控制的世界,所以我們請教聽起來夠權威的專家,他們承諾滿足那股需求。」這段話點出了人們渴望掌控的心理需求,我們總是希望事情在掌握之中,這種渴望往往凌駕於理性分析,讓我們緊抓著那些看似能掌控結果的「故事」,即使這些故事可能建立在不切實際的假設之上。
行為經濟學家Daniel Kahneman也曾經描述過人們在做決策時常見的偏誤。他指出,人們在規劃未來時,往往只關注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而忽略了其他人的影響;在解釋過去和預測未來時,過於強調個人能力,而低估了運氣的成分;同時,我們也容易過度自信,只關注自己知道的資訊,而忽略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這些偏誤,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對未來有更大的掌控力,而忽略了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Housel以創業家為例,說明了這種「掌控的錯覺」。他曾經詢問過許多新創公司的創辦人,認為公司的成功有多少比例取決於他們自身的努力。這些創辦人幾乎都給出了超過80%的答案,認為公司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Housel指出,新創公司的成功,除了團隊的努力之外,還受到競爭對手、市場變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往往是創辦人難以預測和控制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呢?Housel認為,我們可以借鑒醫學領域的發展經驗。過去,醫生總是扮演著「上帝」的角色,替病人做出所有決定。但近年來,醫學界逐漸意識到,病人才是自身健康的最終決策者,醫生應該提供各種治療方案,並尊重病人的選擇。
Housel進一步指出,理財顧問也應該像醫生一樣,提供專業的知識和建議,但最終的投資決策權應該交給客戶自己。因為每個人的財務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價值觀都不同,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理財方案。理財顧問能做的,是幫助客戶了解自身的風險偏好、投資目標,並提供客觀的資訊和分析,協助客戶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決策。
我認為Housel的觀點對於我們這些管理工作者來說,也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在職場上,我們也經常需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做出決策。我認為,我們必須要認清自身的認知局限,避免過度自信,同時也要學會授權和賦能,讓團隊成員參與決策,集思廣益,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Housel在書中還提到了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往往受到自身經驗和知識的限制。他以自己一歲的女兒為例,指出即使是像孩童這樣單純的生命,也會根據自身的有限經驗,構建出一套理解世界的方式。對於那些無法理解的事物,孩童會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解釋,並深信不疑。Housel認為,成年人也同樣如此。我們總是習慣於用自己熟悉的模式去理解世界,而忽略了那些我們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也因此更容易被那些符合我們既有認知的「故事」所吸引。
這也說明了為何投資市場上總是充斥著各種預測和「內線消息」。因為人們渴望知道未來,渴望找到一種可以掌控結果的方式。而那些所謂的「專家」和「大師」,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編織出一個個看似合理,卻缺乏足夠證據支持的「故事」,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並從中獲利。
因此,Housel提醒我們,在面對各種投資建議和市場預測時,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那些聽起來很美好的「故事」。我們要做的,是回歸理性,仔細分析資訊的來源和可信度,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做出獨立的判斷。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我們要做的不是去預測和掌控一切,而是要學會與不確定性共存。我們要認清自身的認知局限,保持謙卑和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和調整,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